立即捐款

「躺平」於被「完善」的制度

「躺平」於被「完善」的制度

相信即使是親權力的「藍絲」,都不會認為剛過去的立法會選舉,氣氛熱烈、選民熱情踴躍。至於如政府所說,這個被「完善」的選舉有廣泛代表性和政治包容性,或如北京官方新華社所言,體現香港民主的五光十色,相信大部分市民都沒有同感。

12月19日當天,市民踴躍的是乘坐免費公共交通工具郊遊、購物吃喝和參與其他文娛康體活動。據云免費一日遊是政府用以「 催谷」投票的手段之一,但大家都摸不著頭腦,因為票站離家很近,步行可達,根本不用乘車,官員施政「離地」又一例子。結果是一些巴士站出現長長的人龍,地鐵擠滿人群,有些地鐵站還要實施人流管制,而各個投票站大部分時間都是冷冷清清,社交媒體出現大量票站冷清對比其他地方人頭湧湧的「趣緻」照片。而最熱鬧的票站可能是早上的中半山羅便臣道高主教書院票站,但並非選民排隊輪候。八時許至九時許,大批警察在馬路兩邊佈防,大批記者在票站對面守候,記者旁邊就是前來抗議的社民連陳寶瑩和另外兩名年青成員,票站則間中有選民進入投票。

總共約七、八十名警察和記者,再加三名社民連成員,等候的不是普通選民,而是那個名義上此地最有權勢的選民,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到來投票和發表講話。社民連大部分的執委如「長毛」梁國雄、黃浩銘、岑子杰、吳文遠、陳皓桓、「阿牛」曾健成等都在獄中,在「形格勢禁」下,仍然要來表達異見,批評此次選舉是民主倒退,呼籲市民行使自由意志、憑良心前往投票,還高呼「林鄭可恥」。不放棄任何發聲機會是社民連的motto,即使如何不合時宜。在大部分還未解散的民主派組織「躺平」,「躺平」成了民主派支持者最大的政治表態下,社民連依然希望有更多人更「積極」的表態,註定「吃力不討好」。

民主派從政者(包括大批2019年勝出的區議員)不是被收監,被取消資格、被逼辭職、淡出政壇或被逼流亡海外下,再加上民主派「第一大黨」民主黨,在近年積極替北京喊話的建制「紅人」盧文端等人催促和威逼參選下,最終沒有人出選,大部分選民(以往分區直選民主派的選票都比建制派的多)基本沒有任何選擇,自稱所謂非建制的十數候選人,包括一些前「老泛民」如馮檢基、黃成智、譚香文、狄志遠,在絕大部分民主派支持者眼中不是民主叛徒/棄將,就是機會主義者。因此,呼籲良心投票的意思明眼人心知肚明。在北京「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同時,由建制派議員幾乎全面壟斷的立法會,迅速通過了修訂《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加入就「故意或妨礙阻止另一人在選舉中投票」或「在選舉中藉公開活動煽惑另一人不投票或投無效票」訂定罪行的第27A條,最高可處罰款20萬元及監禁三年。

雖然明知在《國安法》、殖民時代《公安條例》和限聚令(最多四人同行,「有需要」時,一兩個人都可以被控違反限聚令)「三管齊下」,較大規模的異議遊行集會已不可能,但許是為了「杜絕」有人擺街站動源杯葛此次選舉,官方於是多制訂一條「法律武器」。為何官方如此著緊鼓吹不投票/投白票的活動,相信他們亦心知肚明,這次被其「完善」的選舉,標榜議席由七十增至九十席,因而增加了民主成份,但最普及而平等的分區直選議席由三十五席大減至二十席,與港人心目中增加直選議席,最終達至全面直選的民主進程實背道而馳。

而新增的四十席選舉委員會議席,則由千五名選舉委員互選產生,這個由千二人增加至千五人的選委會,新增地區滅罪委員會、防火委員會、基層團體(XX社團聯會之類的組織)、同鄉會之類等代表性低,主要由親港府/親北京人士組成的組織,或者這就是北京港澳辦夏寶龍所言的「五光十色」吧。而代表性較大和民主成份較高的區議員互選席位(共117席)則全部取消。並另外增加全國性組織(無一例外由共產黨背後指揮)在香港的成員,共110席。可以看到新增的選委都是港府和北京可以支配的組織,再加上大部分組別改為團體票,選民由以往的二十五萬減至七千九,原本已被批評代表性不足,現在更缺乏代表性之餘,官方可支配性亦大大增加。這個可以提名和推選行政長官和今屆開始可以推選立法會議員的選委會,就是北京和港府眼中「完善」選舉制度的中堅部分。

至於功能界別,原來的超級區議會五席和區議員互選的一席通通取消,後者一席由港區人大和政協互選產生,大抵2019年區選的超高71%投票率和民主/本土派的大勝觸發北京除去區議會界別而後快。沒有區議會議席的功能界別由三十五席減為三十席,當中很多原有個人票的界別都取消個人票,改為全部團體票,包括飲食界、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批發及零售界、紡織及製衣界等,這都增加官方眼中的「安全系數」,或曰可控制性。

「完善」後的立法會,官方可支配和影響的選委會和功能界別共佔去七十席,供全港選民投票的分區直選席位只剩二十席,再加上如五指山金剛箍般的「愛國者治港」框架下,被官方認為「不愛國」的參選人隨時可被取消資格,新的選舉制度與民主派支持者佔多的選民格格不入不在話下,再加上能入閘參選者都給人官方認證的感覺,這個官方認證反而是那十數個聲稱非建制候選人的「死亡之吻」。結果十多名聲稱非建制,接受官方「死亡之吻」的候選人,只有社工界功能界別的狄志遠當選(功能界別投票率最低的亦是社工界,只得18%,狄志遠的認受性其實十分低),其餘在民主派支持者不理睬,建制派支持者不同情下,通通落敗。他們參選的「意義」可能就是稍為提高了分區直選的投票率(大部分聲稱非建制的都是分區直選候選人),令投票率稍微超過30%而好看一點。建制「紅人」盧文端於選舉前警告若建制全勝或接近全勝是「陷阱」,中央並不樂見。但不管北京是否樂見,大部分市民都會認為九十個當選者都是建制派,狄志遠聲稱自己是1:89換來大批市民在社交媒體的揶揄。

12月22日,某黨報頭版以98%投票率作標題,實情這是那個7900人的選委會界別的投票率。一如所料,這個官方最能支配,集中最多「超級愛國者」的界別,在官方號召下熱情踴躍投票乃意料中事。可能更令人好奇的是,這個「超級愛國者」俱樂部,為何還有2%的人「躺平」不投票?同樣一如所料,分區直選投票率30.2%是有直選議席以來最低,比港英年代91和95年兩屆還要低好幾個百分點,比2016年立法會選舉的58.28%低28.08%,更比2019年區議會選舉的71%低41%。一般相信是因為民主派支持者拒絕投票而造成低投票率。

當然,官方和親權力者對直選低投票率自有不同「解畫」,是否足以取信則非她/他們考慮之列。由當年效命港英到現在成了北京「忠實」傳聲筒,擔任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的譚惠珠,不惜侮辱港人的智慧,把投票率低說成與疫情有關。看當日公共交通工具人頭湧湧,人們爭相外出就知道此說完全不能成立。而林鄭繼選舉前指低投票率可能因為市民滿意政府施政,到選舉後不惜打倒昨日之我,對2019年區議會選舉超高投票率,由兩年前「由衷感謝市民踴躍投票」,到如今抨為「不是民主選舉」,「劣質選舉」,還說記者追問她幾年前講過的話意義不大。為的就是緊跟選舉後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的定調。白皮書指「反中亂港勢力衝擊選舉秩序,破壞選舉公平。在2019年11月舉行的第六届區議會選舉中,他們使用暴力手段脅迫、恐嚇、攻擊愛國愛港参選人和選民,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刺其他参選人。根據香港特别行政區選舉管理委員會披露,這次區議會接獲的投訴激增,其中涉及刑事毁壞、暴力行為、恐嚇的投訴高達1000多宗」。

對於當日大部分為了投下一票而耐心排隊的選民來說,那次選舉卻是極為難得投票表態的機會(很多人還憂慮過政府會否取消區選,剝奪市民投票表態的政治權利)。他們要表達的最大公約數,就是不同意官方處理當年反修例/「反送中」運動的手法。實際上他們很多都曾參與反修例遊行,否則就不會有幾次過百萬人的遊行。選舉當日各票站人頭湧湧,但秩序大致良好,沒有白皮書所描述的暴力和威嚇氣氛,而選舉結果是任何批評當局處理手法及對運動表達同情/認同的候選人都幾乎全部當選,佔了86%的議席,是歷來最龐大和最legitimate的政治表態(因而令官方決定延遲20年立法會選舉一年多,大幅度改變選舉制度以有利親權力的「愛國者」壟斷議席才再舉行選舉)。2019年區議會選舉,大部分香港市民所感受與白皮書所描述的差距甚遠,就正如白皮書所描述的「一國兩制」民主發展,與大部分香港市民所感受的大相逕庭一樣。

白皮書要算港英舊帳,說港英治下沒有民主可言。但上文所提到港英時代的91年及95年立法局選舉,都有直選和功能組別議席, 是中方眼中的民主選舉。事實上 ,香港人在1980年代已爭取立法局直選,民間不同團體所作的民意調查,贊成88年引入直選的市民均過半。但港英政府所作的報告則強稱引入88 直選未有共識,因而否決88直選。但背景是中方反對88年立法局引入直選,那時中國八九民運和六四屠殺仍未發生,正在與中方談判後過渡期各種安排的英國人不願得罪中方而否決了香港的民意。此外,根據解密的英方檔案,中國總理周恩來在1950年代曾警告英國不能將香港變成自治嶺或半自治嶺(通常自治嶺都會引入民主選舉,以準備脫離殖民宗主國獨立),否則會提前收回香港。因此,如果說英國人沒有給香港民主,至少中國政府也要負上否決香港在殖民時代實行自治的責任。當然,北京可以擺出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優先這些「大道理」,那就麻煩不要再算英國不給香港民主的舊帳。

然後白皮書把大部分市民九七後的民主投入,近年的選舉和政改爭拗,說成外國反華勢力背後策動下的「顏色革命」、奪權行動,也是妄顧很多香港市民的感受。當然,大家不會天真至不知道中美在香港問題上角力,不知道香港成了一顆棋子,實際上港人早已習慣在夾縫中生存。但港人同時單純的希望參與管好自己生活的地方,期望在偌大的中國之內有一個小小的自主空間,卻完全被「國家安全」一筆抹殺,則怎也讓人難以心悅誠服。預期不管將來是否有北京口中的雙普選,那種普選與港人理解的必定相去甚遠,行政長官不用說,當選者必定是北京能放心的,聽話的,對民主派支持者(暫時仍是佔多數的市民)視而不見的「超級愛國者」。立法會候選人則不管聲稱建制非建制,都是經過「嚴格認證」的「愛國者」,只會配合施政,不會如白皮書所言,像民主派般阻撓施政。查實過往傳統民主派也怕得失溫和選民 ,而甚少參與「拉布」抗爭,因而被較激進選民批評為實際配合政府施政。「長毛」等的出現,多了抗爭的場面,近年則是本土和自決派的加入,這都是市民意識有所改變,或曰激進化所至。至於市民意識為何愈來愈激進化,以至年前產生「分離主義」,官方從來只懂歸咎外國勢力和外國代理人,卻從不願反省自己的管治和制度的問題。當然,我們都知道,要擁有不受限制權力和「合法」武力的統治者反省從來都十分困難。但歷史也屢次證明,單憑不受限制權力和武力的統治很難「長治久安」,最終還是要回到政權認受性的問題。

現在香港政府的認受性如何?我們只知道大部分過往曾經踴躍投票的市民「躺平」,不參與這次立法會選舉,不管選舉制席如何被「完善」 ,不管官方說得如何天花亂墜。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