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政府的擺脫跨代貧窮大計「共創明Teen」推出逾半年,勞福局局長孫玉菡今向立法會表示,共有16名指導學員的「友師」退出,另有21名學員退出。孫玉菡指各人都有「自己原因」退出,但承認要向「友師」加強說明參加計劃所需付出的時間與期望。教育界議員朱國強指「友師」若不夠「正向」,將影響學生,建議須經篩選,孫玉菡指「友師」必然有心,但「未必好了解同小朋友相處」。
當局早前曾公布21名學員退出「共創明Teen」的原因,包括學業繁忙、與學校活動或課外活動撞期及星期六、日需要參加補習班等。孫玉菡今早在立法會回答鄧飛的口頭質詢時,透露「共創明Teen」去年10月推出至2月底,共有16名「友師」退出。他指受影響的學員已獲重新配對「友師」。
即將進行第二期招募
至於退出的原因,孫玉菡沒有直接回答,僅表示各人都「有自己原因」,局方會在首期檢討時了解原因,但局方將加強說明「友師」參與計劃所需付出的時間與期望,他希望第二期招募「做得更好」。
多名議員亦問現時如何評價「共創明Teen」的成效,孫玉菡均表現要待計劃完成後,由理工大學團隊評估學員,方法包括問卷、「友師」及家長評分。
議員建議篩選「友師」
教育界朱國強表示,「友師本身係咪『正向』,對學生好大影響」,他要求加強對「友師」的培訓,甚至提議「有篩選先可以成為『友師』」。孫玉菡指參加的「友師」,「一定係個『正向』嘅人」,因為願意用私人時間服務社會來幫助弱勢社群。現時培訓方向是,「可能佢(友師)好有心,個人好正向,但未必了解點樣同小朋友相處,尤其係一啲同佢社會背景、成長背景唔同嘅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