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一戲在暑假期間上映,三個月後一躍超越超級瑪里奧電影改篇,暫時成為今年票房最高的電影。筆者拖延症發作,等到戲院粉紅浪潮過去才買飛觀賞,卻想不到電影的叫座力仍然教人一家大細入場支持,坐滿半個影院。作為一個家傳戶曉的IP,芭比憑著女性導演引入的批判視角,成就一部娛樂與教育意義俱備,讓成年人反思自身的電影。於是不禁在電影中段時候想,遠處的那位小朋友會否明白電影想帶出的訊息呢(笑)?但回過神來,就知道進行性/別教育不會嫌早,也永遠不要低估小朋友理解世界的能力。筆者這次繼續從性/別小眾角度切入,與各位談談這部被稱為性別101的電影。
直白的說,筆者觀看電影後感覺不舒服;對性/別的描寫真實的令我喘不過氣來。導演巧妙地運用芭比世界與現實世界做切割,生動地繪畫出兩個截然不同的社會。第一個最原始版本的Barbieland就如烏托邦似的:每位Barbie都能成就他們的目標,不論當醫生、作家、或總統,每個人都能就自己意志一展所長。表面風光之下,卻完全抹去Ken的能動性(agency),讓其只成為附屬於Barbie的存在。Ken每天只為搏取Barbie讚賞,卻從來沒人關心他們在Barbieland之中的居所的位置、其他生活的場景及細節。直至Barbieland沒落,原本在權力一方的Barbie才忽發醒覺一直忽略了只作為附屬品存在的Ken。
另一邊箱,即使在歷史之中有各種「政治正確」的芭比曾經出現,都無阻既定印象芭比的白人、容貌精緻、皮膚光滑、長裙與高跟鞋、不批判主流思想的形象。延伸至一堆不符大眾期望的芭比,例如與性象徵連繫的懷孕芭比、有個人思想的怪芭比,均被Barbieland的主流排斥。作為女性性/別小眾,筆者從一開始感覺就置身在怪芭比一方。除了難以讓安於主流價值的大眾認識,更遑論要被大多數人接納。甚至當既定印象芭比到怪芭比之處尋求協助,最初亦只出於功利需要;她一開始時更以各種獵奇目光看待「腿張開」的怪芭比。這種看似開放及包容的形式主義,香港的性/別小眾應該不言而喻罷。
後來,當Barbieland沒落之際,導演亦深刻地呈現出被壓迫一方反抗的力量。當Ken理解到可以以男性身份作為紅利,於是就集合男性的力量,打造出極端父權制度的Kendom。然而,女性在壓迫之中,仍然有些Barbie會選擇從眾、附和,甚至反過來成為壓迫其他女性的一員,實在與現實相似得諷刺。此外,值得提出的是,過去電影大多着墨於對原生性別女性的逼迫;芭比電影卻大膽提出,男性作為父權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亦同樣受盡社會規範而失去自我。
在Kendom之中,Ken提到:「在知道父權與馬沒有關係的一刻,我已經對父權沒有興趣了。」但身在制度之中,Ken沒有選擇,只有繼續端出社會期待的模樣。拉回現實來說,電影簡明地帶出女性主義,或性別平等議題本身並不只是女性的課題,而是需要男性有同樣的覺察。當意識到不論性別,所有人都是父權制度下的受害者時,才能有更大力量推動改變。
在此必須一提Alan這個角色。他雖然是原生性別男性,卻不符合Ken所代表的男性符碼,於是只能活在Ken的陰影之下,穿Ken不要的衣服。相較之下,Alan似乎更能融入在Barbie之中,在既定印象Barbie希望解放Kendom的最初,已經加入女性陣營成為男性盟友 (Ally) 。
作為性/別小眾,我們亦跟Barbie一樣。一方面,讓更多的「自己人」加入,強化社群之內互相扶持的能量。而另一方面,亦希望能夠擴闊盟友基數,讓更多人理解性/別小眾在主流社會下的困難。我們相信歧視源於誤解,當更多的人願意理解性/別小眾的處境,便是一同達致性別友善社會的出路。希望我們共同成就如片末Barbieland般的香港。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