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可芹(Mo)
文字編輯:Cindy
網站編輯:Natalie
2023年初政府取消防疫措施至今,你去了多少次旅行?抑或已經移居海外?2023年對很多人來說是變動與重新調整的一年,G點編採團隊也有不少成員在人生路上有各種新發展,所以來到年末,感覺團隊已呈現疲態,也因而產量大減。然而,回首這一年,不論是G點還是香港性/別小眾平權其實也有不少突破,甚至說得上是大豐收,在社會整體氣氛低迷的時期實屬難得,很值得我們再三細味、沈澱,然後轉化作來年繼續努力的養份。
1. 「海外成婚」再登G點點擊榜首 法庭裁決迎「更漫長征途」
2021年推出的【懶人包】香港同性伴侶結婚熱門國家 海外婚姻註冊注意事項一文,繼2022年後,在2023年仍然是G點網站點擊人次最高的文章;緊隨其後的是【跨國同婚 懶人包】港/台同性伴侶可結婚!一文了解台灣同性婚姻最新進展,足見愈來愈多人關注「海外成婚」的各種可能性。
事實上,2023年香港有四宗關於婚姻平權的案件結果出爐,在主流媒體中都被廣泛報導。當中包括已故平權夥伴吳翰林(Edgar)與其丈夫李亦豪(Henry)的同性配偶遺產繼承權案及居屋案(編按:後與公屋案合併審理),上訴庭均維持原審裁定申請人勝訴的裁決。Henry在重陽節當日攜同居屋案判詞的影印本拜祭亡夫,籲政府勿再上訴,還亡夫應得尊嚴,令人動容。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低調無接受採訪的公屋案申請人Nick Infinger亦在上訴庭駁回政府上訴後,首度於主流媒體現身以示決心。然而,一個月後,政府仍就兩宗案件的結果上訴至終院,眾申請人又要繼續經歷以年計的身心煎熬。
至於岑子杰同性婚權案在終審法院獲得部份勝訴,法庭表明香港政府要為同性伴侶關係訂立替代法律框架,包括承認和界定同性伴侶所需的「核心權利」,實在令人喜出望外。不過,「替代法律框架」、「核心權利」等字眼對於公眾來說頗為陌生,加上終院其後亦容許政府申請延長原本為兩年的暫緩期,細看種種細節,香港的婚姻平權之路並不樂觀,有已婚同性配偶更形容這次判決是「更漫長征途的開始」。也許關注婚姻平權的持份者需要更積極商議對策,包括教育社群和公眾認識保障同性配偶的各種可能性,甚至提供「替代法律框架」草擬方案予政府參考,以防輿論一過,當局不了了之。
2. 同性伴侶親權成新議題 亞洲各地婚權親權均有進展
隨著愈來愈多同性伴侶於海外成婚,同性配偶對家庭的想像也漸漸從保障婚姻中的雙方,擴闊至同志家長生養小孩等議題。繼2021年的AABB案觸及女同志伴侶對孩子的共同監護權後,一對以「互惠人工受孕」方式誔下嬰兒的已婚香港女同志NF與R,亦於2022年向高院提出申請,挑戰《父母與子女條例》中「父母」一字的定義。
雖然高院法官在今年(2023)8月駁回這位媽媽的申請,但亦同情本案母嬰的遭遇,盡力宣告她是「普通法下的父母」。代表同志媽媽的曹喬茵律師指法官首次使用這個字眼,因此具體有甚麼權利和法律地位,仍需法庭進一步釐清;然而曹律師亦認為,由於本案法官已明確指出《父母與子女條例》對案中嬰兒及其他處境相似、由同志媽媽用人工受孕或其他醫學手段誔生的嬰兒構成歧視,因此未來若有人申請司法覆核挑戰《條例》,將有一定機率勝訴。她建議政府借着制訂「替代法律框架」的機會,一併思考彩虹家庭在法律底下如何處理,否則未來將有更多官司會就着家長和子女的權益發展。
事實上,爭取彩虹家庭的各種權利已是大勢所趨。綜觀亞洲,繼台灣2019年通過同性婚姻後,尼泊爾於2023年亦成為第二個承認同性婚姻的亞洲地區。泰國、日本和印度在婚姻平權上,亦有所進展,G點在新一年將會另文詳述。至於同性配偶的親權議題,亦非新鮮事,台灣已宣布同性伴侶收養子女身分證不再註記為「養」父母,而南韓則誕生首個由女同志伴侶所生的小孩。
3.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跨性別法庭戰:從免術換證到校園髮禁
除了同性伴侶,跨性別的權利過去一年在法庭亦有重大進展。2月,歷經超過七年的漫長訴訟,跨性別更改身份證案終於在終審法院落下帷幕,終院裁定申請人謝浩霖(Henry)及Q終極勝訴;五位法官一致裁決,入境處強制跨性別人士完成下身手術才可更改身份證性別,違反《基本法》和侵犯人權,頒令入境處撤銷政策。
入境處隨即表示會研究判詞並跟進,然而裁決後不久,入境處曾暫緩所有更改身分證性別的申請,甚至包括已按原政策要求做下身手術的跨性別人士,令社群一度憂慮入境處會否消極處理跨性別個案。有見入境處多月來未有動靜,多個跨性別行動者和團體亦多次到入境處請願。然而10個多月過去,入境處網頁雖更新了,稱會檢示相關措施,但至今仍未公佈具體政策,包括未完成手術的跨性別人士何時可以申請改身份證,以及會按照甚麼新標準審批更改性別的申請。
免術換證未處理,另一宗關乎性別表達(gender expression)的案件又出現。2022年7月,當年就讀中五的林澤駿就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髮禁」校規向平機會投訴,指校方涉違反《性別歧視條例》,但平機會後以現有資料未能顯示學校違反《性別歧視條例》為由,終止調查。2023年11月,林澤駿與另一名遭受「髮禁」的學生黃永熙分別入稟區域法院,就兩人學校的「髮禁」提出民事訴訟,控告校方違反《性別歧視條例》和《殘疾歧視條例》。兩位同學指,3月已開始申請法援,惟至今仍未獲批,因此這次訴訟沒有律師代表,連入稟狀亦是由他倆執筆。林澤駿指,若二人敗訴,最壞情況將面臨破產,因此促請法援署盡快審批。
與同性伴侶平權路徑相似,隨著社會進步,愈來愈多跨性別朋友願意站出來為自己、為社群爭取權利,可以預示未來將會有更多性/別議題浮面。政府如果想避免打官司、勞民傷財,實在需要推出一套整全的制度去涵蓋各種跨性別權利。事實上,今年3月的跨性別現身日,已有團體向2014年因W小姐案成立的「性別承認跨部門工作小組」,遞交37個團體、15位學者及1100名香港市民聯署的信件,重提2017年6月曾開展第一階段諮詢,但六年後仍未有報告諮詢結果的《性別承認法》。
4. G點的成長(一):熱血的「法庭組」
由於近年立法會上欠缺關注性/別小眾的議員,當局亦未見有意主動推動性/別平權措施,法庭仍是政策改變的主要途徑。單計2023年,已有四宗性/別小眾相關的司法覆核及兩宗民事訴訟需要跟進。有別於有受薪職員的傳統媒體,G點的編採成員平日只能在工餘時間整理資訊,不擅長處理即時報導,因此接連的法庭重要裁決也為我們增添了工作量和時間壓力。幸好,團隊亦因此發展出一套報導法庭案件的程序及合作模式。
一般來說,我們在收到司法覆核案主或其律師團隊的開庭通知後,除了會在社交媒體向讀者發出預告,亦會就我們估計的判決結果,事先準備好兩至三個版本的初稿。在裁決當日,我們會先刊出準備好的稿件,讓讀者第一時間知道判決結果,掌握大致情況;然後三至四位成員就會分工合作,有人負責整理判詞中的法律觀點、有人負責問案主及相關團體回應、有人負責更新社交媒體上的貼文並上載至網站,好讓讀者在當晚放工時間,便能看到較詳盡的報導。因此在結果出爐後的數小時,G點的大家就會活躍在溝通平台和共享文件上,隔著電腦螢幕都「聽到打字聲」,不見面卻像並肩坐在記者室打稿一樣,是G點團隊其中一個熱血時刻。
5. 五年一遇 追蹤十年民意的調查研究
2023年的另一個豐收是多間大學聯合在5月17日國際不再恐同日(IDAHOT+)發表了一項香港市民對同志議題看法的最新調查。研究團隊分別在2013年、2017年及2023年以同一份問卷進行調查,是運作時間最長、追蹤香港市民對立法保障同性戀者的取態之研究。
研究除了顯示2023年有高達六成香港受訪者支持同性婚姻、支持訂立《性傾向反歧視法》的受訪者超過七成外,亦見到反對兩項權利的民眾已分別跌至僅17%和6%。透過數據追蹤,看到民眾過去十年對性小眾議題的轉變趨勢,仔細分析的話,對平權工作者制訂公眾教育策略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我們亦曾撰文就研究結果分享了一些推動議題上的策略建議。
6. 密密加盟、默默耕耘的彩虹店家
G點從2022年6月開始召集本地性/別小眾友善商戶登記加入彩虹店家資料庫,一年過後,已有超過170間主動加盟。除了透過登記資料庫作出表態,部份店家亦於今年情人節和Pride Month推出性/別小眾友善服務和商品,齊撐社群。
其中四間彩虹店家在Pride Month合作推出「彩虹身心靈計劃」,為性/別小眾提供傳統輔導以外的身心健康服務。另外,推動海外同婚的重要夥伴同性婚禮統籌公司Next Chapter 年初亦舉辦了「𝐼 𝐴𝑀 𝑊𝐻𝑂 𝐼 𝐴𝑀 」18區相展,希望將性/別小眾的多元價值帶入社區。不過,搞手們在接受G點訪問時都表示,在籌備過程中遇上困難。前者提到在宣傳身心靈計劃時,曾接觸不同性/別團體,希望可以有機會合作或宣傳,可惜都沒有回音;後者則為了辦相展聯絡了超過200間咖啡廳和餐廳,卻只有不足一成店家答允,其他不是訊息石沉大海,就是以考慮客人觀感為由婉拒。可幸的是,兩個計劃最後都成功舉辦。彩虹店家冒著「蝕本」風險,提供針對社群需要的服務和推動多元價值,實在值得更多支持。
雖然愈來愈多企業及商戶相繼表態支持性/別小眾,但部份社群亦開始憂心商界是真心支持,還是借性/別小眾好感度謀利,甚至洗擦形象的「粉紅漂洗」?有見及此,G點在今年Pride Month特別撰文整理了三個能幫助大家分析的準則,亦希望對有心在香港宣揚共融理念的國際品牌有啓發作用!
7. 傳媒漸趨友善 惟報導性/別小眾死者軼事仍引爭議
今年4月,有病人在東區醫院急症室求醫,經歷12小時的等候後,被發現倒斃於急症室無障礙廁所(簡稱殘廁)。期後傳媒披露死者為一名跨性別人士,並詳盡報導死者阿鍾的生平軼事。6月時,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發生斬人案,兩名女子身亡。案發翌日,多間傳媒亦相繼報導兩名死者為同性情侶,並透過友人側寫二人交往經過。
雖然部份傳媒仍只用「同性密友」來形容同性情侶,未有為二人關係正名,兩宗報導中亦分別標籤死者來自「破碎家庭」或生活潦倒,但值得欣慰的是,傳媒對兩宗事件的性/別小眾描繪大致是正面的,報導跨性別時,亦沒有為「她」和「女士」加上引號。不過兩宗事件亦不禁令人反思,性/別小眾死者的生平軼事真有需要被報導嗎?披露死者的私隱,又會否為在生者帶來二次傷害?傳媒如何在消費性/別小眾和公眾知情權之間作出平衡?
8. 「自己人」停播與重新出發
談到傳媒,不得不提今年8月,自2006年啟播、香港首個多元性向文化電台節目《自己人》,被香港電台以「節目調動」為由腰斬。不過,一眾主持人並沒有自此噤聲。《自己人》元祖主持、資深傳媒人梁兆輝接受多間傳媒訪問時,除了回顧17年前接受港台邀請主理節目的經過,亦坦言對於港台的決定不感驚訝,在節目「變質」前放手,亦是合適時機。
其後原班人馬在10月於YouTube重新出發,首集除了有未能在港台現聲的黃耀明送上啟播贈言、居屋案及遺產繼承權案申請人李亦豪分享感受,亦有坊間揣測是《自己人》節目「最後一根稻草」的林澤駿同學專訪。節目內容比在港台播放時更大膽、更多元。
9. Gay Games HK在矛盾中完成歷史任務
籌備7年多的同樂運動會(Gay Games HK)在幾經波折下,終於11月落幕。由於活動已有主流媒體廣泛報導,G點並未有到現場採訪。從主流媒體報導得知原本預期能吸引1.2萬名參加者、7.5萬名觀眾、3千名義工,並為香港帶來10億港元的旅遊收益的運動會,最後只有約2千多人報名,當中香港參與者佔約六成。
另外,開幕當日由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擔任主禮嘉賓,亦引起熱議。有人稱讚葉劉無懼恐同人士及個別立法會議員的批評,堅持出席,實屬難得;亦有人不滿葉劉在致辭時將司法覆核案的成果,說成政府高度重視(highly treasure)平權和反歧視,無視政府不斷就裁決結果上訴,是為政府掩飾過錯。不過無論如何,同樂運動會已順利完成首次在亞洲舉辦的歷史任務,寄望活動搞手與參加者休息過後,仍會以其他形式推動本地性/別小眾平權。
10. 三大年度盛事仍然進行中
除了同樂運動會外,年尾也繼續有香港同志影展、香港同志遊行及PinkDot HK 三大年度盛事。G點今年雖然未有採訪同志遊行及PinkDot HK,但亦有以擺攤位形式參與其中、與參加者互動。香港同志遊行仍然以市集形式舉行,但亦加入了展覽和導賞等新元素;PinkDot HK 則相隔五年後回到室外,場面盛大,活動多元。至於香港同志影展,開幕當天廣泛地區水浸,政府宣布進入「極端情況」卻無阻活動進行,多個名人均如常出席。特別一提,今年玲瓏大獎為跨性別免術換證案申請人謝浩霖。
11. 合作夥伴供稿拓展平權議題 來年請繼續指教
今年仍然有來自其他團體及撰稿人的投稿。香港跨性別法律資料庫除了就不同的司法覆核寫判詞分析,亦整理了【跨性別旅遊指南】去旅行可能墜進法網?。新聞工作者Simon Liu分別就內地同志團體「因不可抗力」 停運 、《自己人》停播及同樂運動會,記下了個人感想及觀察。PrideLab繼去年舉辦無性戀真人圖書館,今年則有了解身後事的工作坊及遺書導讀工作坊。今年首次投稿的真光社,亦有三篇分別圍繞拗直治療、同志家長及宗教信仰的文章。特別一提,11月時,G點收到來自內地同運人的投稿,作者渴望透過這個平台記下自己對1960年至今內地同志社群的一些理解。
再次感謝所有友好組織及撰稿人授權轉載,為重要事件發聲及留下紀錄的同時,也幫忙減輕G點團隊跟進大小事件的編採壓力。來年也請繼續指教
12. G點的成長(二):「看得見」的撰稿人
一直以來,相較報導的產量和點擊率,G點更重視成員能否從營運「媒體」的過程中,發掘到自己感興趣的議題及學習到推動性/別議題的所需技巧。過去一年,我們有幾位編採成員在這方面有很大的成長。例如:麥子與兩蚊在撰寫BDSM及哥哥仔工作導賞活動紀錄時,融入了個人的反思,前者更特地為文章繪畫插畫;季安森在出席同性婚權案記者會後,就寫了一篇自身成長與時代步伐對照的編採扎記;另外亦有成員嘗試在報導後的結語中加上個人感想。這些新嘗試,都在一步一步向讀者分享自己所重視的。另外,隨著成員發展自己感興趣的議題,我們的藝文版面亦逐漸成形,來年將繼續發展。
結語:旱季也能耕作 瘠地尚有花開
回顧2023年,性/別平權不但在法庭上有重大進展,大型盛事和各類公眾教育活動仍然進行中。在社會經歷巨變後,我們都曾擔心平權路無法走下去。儘管如此,面對各種限制與恐懼,各個平權路上的持份者仍在不斷調整與嘗試,漸漸地,荒地上也開始有所收穫。
平權夥伴的努力,你看見了多少?過去一年,G點網站增添了84篇資訊,合共超過20萬字,你又接收到嗎?免費訂閱G點電郵通訊,跨越社交媒體屏障,緊貼社群脈搏:http://gdottv.com/main/newsletter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