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文/錢君諾
「性工作是工作,性工作應被正視。」民間有不少宣揚性別小眾的組織,而「午夜藍」則遊走於性別小眾及性工作者團體之間,是一個主要關注男性及跨性別性工作者的民間組織,為性工作者尋求基本保障。多年來,「午夜藍」活躍於相關活動及議題,包括宣揚性健康、公眾教育、文學散步等,亦不曾缺席每年的遊行活動,為求大眾增加相關方面的認識。
街中展覽
「2023國際不再恐懼同性戀、跨性別與雙性戀日」定於每年5月17日。今年,主辦方 Gay Harmony 策劃及安排內容,以公眾展覽形式舉辦活動,主題正是「性小眾中的小眾」,彰顯性小眾光譜中的多元,而主題亦符合「午夜藍」關注的社群——性工作者。阿健認為性工作者於性小眾中往往處於邊緣位置,於婚權、反歧視等議題皆未能被提及,以致性工作者有污名的存在,於性小眾的圈子內和外宣揚亦等同重要,這是「午夜藍」受邀參與展覽的原因之一。
阿健欣賞主辦方策劃展覽及主題,顧及到性小眾中的小眾,認為展覽的作用,是去吸引途人的目光,要讓途人知道該主題的存在,哪怕是認為這展覽很礙眼,只要成功引起大眾的迴響,「至少我的存在被看見」,亦算是成功及有效果。展覽當中,「午夜藍」派出「性/別小眾媒體指引」予途人,內容主要是糾正一些媒體中錯用的詞彙,避免一些無心之失造成傷害,阿健把此指引形容為工具書,並指出大眾皆可以自行創作媒體內容,故此派發予大眾。
同志遊行還存在嗎?
自2019年,已經再沒有舉辦同志遊行,令大眾關注相關議題的大型活動又再減少。反而因應同志遊行的熄滅,「午夜藍」藉此反思同志遊行的原有意義,是同志團結現身而凝聚的行動,讓他們看見彼此,以及反思同志遊行主辦方舉辦的活動,與期待參加同志遊行的參加者之間的期望落差,並期望促成交流會,建立一個空間與相關人士互相交流意見。被問到同志遊行於未來再次重現的可能性,阿健認為於現實的掣肘下,沒有辦法執着於此,表示唯有以其他方法引起大眾關注,笑談一套「大叔的愛」引起的迴響可能會更大,帶出遊行並不是唯一方法的訊息。
未來有更多可能性?
無可否認,過往政策上對於性小眾及相關議題的態度仍然保持保守,亦沒有令性小眾得到保障的法例,更於審判案件上耗費大量資源和時間,就此,阿健表示未來仍然不明確,但希望可以得到改善。整體來說,阿健認為在主流風氣上有所提升,尤其年輕一輩接納程度較高,透過不同文化加強意識形態,如娛樂和文化產物,可見有繼續進步的趨勢。至於會否有更多宣傳性小眾的方法,阿健提到能保持現況已是萬幸,並強調未來空間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放下立見 不分你我
我們與性小眾的關係,並不是「我與他者」,與其幻想兩者的分別,阿健認為不如着重於我們的共同點,因每人都有自身的個人經歷,且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例如一些性別框架下的掣肘,不妨放下一些對性別固化的價值觀,避免差別對待。其實,我們如何看待性小眾,不是依靠宣傳大眾的途徑,而是採取合適的心態,以「我者」的角度,去了解性小眾,多些支持及包容,踴躍參加相關議題的活動,以達到拉近距離的效果。退後一步回想,其實我們都是同一種類的人。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