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調查報告】企業多元共融只流於口號?外國和本地性/別小眾職場歧視問題依然普遍

【調查報告】企業多元共融只流於口號?外國和本地性/別小眾職場歧視問題依然普遍

製圖:Beth
撰文:Claudia
文字編輯:麥子
網站編輯:Beth

近年越來越多企業高呼多元共融,在過去的同志驕傲月(Pride month),紛紛舉辦甚至贊助各種慶祝活動。但即便是在性/別觀念較開放、同志運動進行多年的美國,最新一份當地調查報告發現,高達七成性/別小眾在職場感到孤獨、被誤解、被邊緣化或被排斥,可見商界的共融措施仍然不足。結合香港相關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看到本地的職場歧視問題同樣嚴峻,與外國相比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情況令人擔憂。

美國職場歧視普遍 逾六成性/別小眾員工曾遭受不公對待

美國教育機構EduBirdie近期對當地2000名性/別小眾進行了隨機訪問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六成的受訪者在職場曾經遭受歧視,其中有15%的案件未得到人力資源部門或上司的處理,同時有21%的受訪者選擇不向公司報告歧視性言語或行為。此外,近半數受訪者曾因不被接納而辭職,或因性取向或性別身份被剝奪晉升機會。這些數據顯示,職場文化對性/別小眾員工的職業前景和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調查亦顯示,三分之一的性/別小眾員工擔心遭受歧視或批判,以及自身安全考慮而避免向同事公開他們的性取向或性別身份。為減低負面影響,超過半數受訪者在上班時會刻意改變外貌、聲音和舉止來隱藏自己的身份。調查亦發現,即使大多數人理解性取向屬於敏感資訊,多達四成受訪者的性取向或身份曾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被公開,這進一步顯示出職場中侵犯隱私的問題。

drki4td5
圖:研究發現超過六成的受訪者曾經在職場遭歧視。(圖片來源:網站截圖)

負責調查的EduBirdie代表Avery Morgan指出,儘管性/別小眾的權益有所改善,社會污名化依然存在。Morgan強調,企業應避免流於表面的門面功夫,而應以真誠的態度推動決策,吸納更多元的員工加入職場。

專門為性/別小眾提供心理輔導的心理學家Jenna Brownfield博士亦表示,當僱主接獲性/別小眾員工投訴歧視時,應該相信這些員工在識別性別相關歧視方面擁有更深刻的理解,並應認識到在推行企業多元共融政策時,自己可能會出現盲點。她還呼籲更多性/別小眾員工進入領導和決策層,因為這有助於建立真正包容的工作環境。

與香港調查相呼應 近半數本地性/別小眾不願在職場出櫃

職場歧視的情況在香港同樣存在。根據東華三院「同.一線」在2020至2021年間進行的研究,不限行業及性別傾向的受訪者中,有近半數不願在職場出櫃,另有15%的受訪者曾經遭遇僱主或同事的不公平對待,這亦與EduBirdie的調查結果相呼應。

此外,在2020年,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者又進行了一項「為香港金融服務業的女同性戀及雙性戀女性僱員創造共融職場」的調查,發現超過六成的同志戀及雙性戀女性受訪者認為,她們在香港金融業的晉升階梯中面臨無形障礙,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選擇不在職場公開自己的性傾向。值得注意的是,又有超過七成同志戀及雙性戀女性同意他們在職場上,較男同志更難公開承認身份。報告未有進一步剖析男女同志以及雙性戀出櫃遭遇不同的可能原因,值得未來繼續深入探究。

znm36u0o
圖:超過七成同性戀及雙性戀女性同意她們在職場上,較男同志更難出櫃。(圖片來源:網站截圖)

弱勢中的弱勢? 香港性/別小眾女性處境引起特別關注

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性/別小眾在香港的工作環境中仍面對相當程度的敵意及排擠;加上女性在傳統性別意識形態下往往處於弱勢的地位,性/別小眾中的女性處境又值得社會特別關注。領導嶺南大學該研究的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鄧芝珊表示,儘管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金融行業仍無法避免性小眾的歧視現象。她進一步指出,在焦點小組訪問中,研究團隊發現受訪者的壓力和焦慮水平很高,而且存在因作為女性及女同志而被評判的恐懼。有衣著打扮偏向男性化的女僱員亦反映,與一般女僱員相比,她們面對更嚴格的審查。由此可見,雖然香港近年來多次討論多元共融的工作環境,但對性/別小眾、尤其同志戀和雙性戀女性僱員的關注仍有待提升。

在國際層面,2023年,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在審議特區政府根據《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提交的第四次報告時,強調香港的同性戀和跨性別女性及女童仍然面臨嚴重的歧視問題。CEDAW特別關注她們在接受教育、就業及尋求健康服務方面的困難,進一步凸顯香港在保障性/別小眾權益方面的挑戰。

1c49ez7n
延伸閱讀:一文還原香港性/別小眾現況 拆解港府對聯合國審議的回應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