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民政事務局正就假資訊/假新聞法立法進行研究,料本年有報告並提交立法建議。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與社會研究所今日公布調查,顯示82%新聞工作者者不贊成立法,擔心出現濫權、限制新聞及言論自由的情況。在浸大舉行的研討會上,行政會議成員兼資深大律師湯家驊則力撐立法,指新聞越來越多謠言:「點解新聞工作者有特別優待呢?每日睇報紙有好多謠言,靠報道謠言維生。」
八成新聞工作者者不贊成訂立反 「不實資訊」法
浸大傳理學院新聞與社會研究所於2022年9月16日至10月18日期間,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了162名現職本地新聞工作者,了解他們對制定反「不實資訊」法的意見。調查結果顯示,82%香港新聞工作者不贊成訂立反 「不實資訊」法,原因是擔心出現濫用、濫權的情況(80%)、 限制新聞自由(76%)、限制言論自由(72%),96%新聞工作者認為應通過推動傳媒素養教育抵禦「不實資訊」。
湯家驊指新聞越多越多謠言
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與社會研究所今日亦就不實資訊舉行研討會,出席者包括行政會議成員兼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湯家驊表示,香港越來越多新聞從業員喜歡報道謠言,令他感到困擾:「點解新聞工作者有特別優待呢?每日睇報紙有好多謠言,靠報道謠言維生,對唔住,依個係我對業界極之失望嘅原因之 一」,他又指「我理解報道新聞係報道事實,事實即係新聞。」
湯家驊表示,言論自由並非無限及不受控制,引述《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CCPR)第19條訂明公民在享有言論自由的同時,亦有「特別責任及義務」,必須尊重和保障他人的權利、國家安全、社會秩序、衞生安全及道德標準。他指這些是規管假資訊的根據,而不實資訊會損害他人的利益,大部份國家亦有規管不實資訊。他強調若香港亦進行相關規管,必須合理及有法律依據,但不一定需要刑事化,可研究從民事方向處理。
浸大新聞系專業應用副教授趙麗如則表示,不認同媒體報道謠言。她解釋指,新聞學在引述消息時有其法則,會尋找消息來源,強調引述消息及報道失實資訊是不同層次的事。
律師會會長指立法需考慮發布者意圖
香港律師會會長、香港政策研究所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陳澤銘則指,若香港立法規管虛假資訊,刑罰的程度需考慮發布者的意圖,包括是惡意、魯莽還是無辜,「任何虛假發布訊息嘅人都拉佢,我個人覺得就太嚴苛 。」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主任、傳播系助理教授曾姿穎則指,可透過進行事實查核打擊失實資訊。不過湯家驊不認同,稱如指依靠事實查核會形成一個不良的風氣,即令發布虛假消息的人認為即使發布不實資訊,亦會有事實查核者澄清,變相縱容他們繼續發布不實資訊。
香港報業評議會執行委員楊金權提到,報評會其中一個職責是處理公眾就報刊侵犯私隱、刊登色情淫褻、不雅或煽情的內容作出的投訴,他指收到的投訴以失實資訊佔最多(45%)。
新加坡立法3年共41宗案件 一半與疫情有關
研討會亦提及不少國家規管「假新聞」的法例及其立法理由,其中新加坡的《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案》(《假新聞法》)於2019年生效,政府有權要求網絡商或個人更正或移除假新聞,甚至封鎖相關帳戶和網頁,個人最高刑罰為判監十年。新加坡新報業媒體華文媒體集團社長李慧玲提到,立法是因為新加坡網絡充斥著假資訊,部份甚至引起市民恐慌。她指立法三年來有41宗案件,逾一半與疫情有關,政府的衞生部、內政部及人力部是引用《假新聞法》最多的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