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3間蘋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串謀刊印煽動刊物等罪,案件今(29日)於高院(移師西九龍法院)踏入第18日審訊。認罪候判的前《蘋果日報》社長張劍虹,以「從犯證人」身份出庭作供,他今開始接受辯方盤問。辯方指《蘋果日報》一直以來都採取鮮明的政治立場,每年六四維園悼念晚會和七一遊行均會頭版報導,呼籲人上街發聲,並非如張所稱2014年佔中之後才有重大轉變。張則不同意,他指當時作為總編輯感受得到,《蘋果》「不只喺報紙登一頁叫人去上街,爭取普選,而係整整半年一個campaign。」而該「campaign」是「由阿黎生去策動嘅」,包括宣傳6.22公投和錄製《問誰未發聲》。張指:「黎生後來去佔中,佢喺嗰度坐到最後一日,跟住俾警方帶走」,自此《蘋果》有很大轉變,不只是報導六四和七一。
辯方:2014年佔中以前 蘋果已有鮮明政治立場
認罪候判的前《蘋果日報》社長張劍虹,以「從犯證人」身份出庭作供。控方上周五主問完畢,代表黎智英的資深大律師彭耀鴻今早開始盤問。
張早前證供提及在2014年佔中運動之前,《蘋果日報》予人印象是「狗仔隊」和娛樂新聞,直至2014年黎智英參與佔中之後,《蘋果》才開始成為反政府的報紙。辯方今指出並不是這一回事,惟張不同意,他堅稱2014年以前,《蘋果日報》的形象較深入民心的是狗仔隊和娛樂新聞。
辯方反駁指,在2014年之前,《蘋果日報》一直都採取鮮明的政治立場,並展示不同頭版,包括1997年的六四和七一、2004年7月1日的頭版「民主路是走出來的,維園見」、2005年12月4日的頭版「為了下一代的明天,今天上街」,以及2012年7月1日的頭版「捍衛香港人的尊嚴,今日上街」。
辯方指上述頭版反映《蘋果日報》一直以來都有鼓勵市民上街發聲,惟張稱:「我唔同意呢個講法囉」,因2014年之前的六四和七一,《蘋果》每年都會「做大」這兩天的新聞,但在其他方面,《蘋果》的公眾形象依然以「狗仔隊」和娛樂新聞為主。辯方則指,2012年12月4日的頭版既不是關於六四,也不是關於七一。張則指那是關於政改。
辯方接著指出,並不是如張早前所說,2014年是《蘋果》的分水嶺,因《蘋果》一直有呼籲人上街發聲。張不同意,他堅稱2014年是重大轉變,而「我作為總編輯,係感受到嘅。」
張劍虹堅稱2014年是分水嶺 黎智英策動整整半年宣傳計劃 呼籲爭取普選
張又指,2014年時《蘋果》「不只喺報紙登一頁叫人去上街,爭取普選,而係整整半年一個campaign。」法官李運騰追問「campaign」是指什麼。張回答指:「係由阿黎生去策動嘅」,黎最初指示他租大廈外牆登廣告去宣傳6.22公投,後來人大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黎反對這份白皮書,故打算安排租用貨車去做行為藝術裝置,之後駕駛至全港。張續指,黎亦就一首從《孤星淚》改編的歌曲,指示張利用平台周圍邀請人去唱,歌曲名稱好像是《誰仍未發聲》(註:《問誰未發聲》),而黎有唱一句,其他人亦唱一句,拼湊成一首歌曲。
法官李運騰問張是否指原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張確認。張續指,後來他沒能力處理租用大廈外牆和貨車,因此黎轉交給Mark Simon處理。他指:「黎生後來去佔中,佢喺嗰度坐到最後一日,跟住俾警方帶走,啫係我覺得《蘋果日報》有好大轉變,唔係以前就咁六四、七一。」
辯方:黎智英有見士氣低落 召開「飯盒會」冀與員工交流 張劍虹不同意
辯方指在2014至2018年之間,黎智英甚少插手《蘋果日報》的運作,因他打算退休。張不同意,又指「佢(黎)退過好多次休架喇。」
辯方續指,黎於2018年回來是因為《蘋果日報》錄得虧損。張表示不清楚黎是否因為虧損而回來,但確認黎「好積極咁返嚟做主席」,惟不同意黎在2014至2018年之間沒有參與《蘋果》運作。
張不同意黎的參與僅限於商業層面,反指不論在商業、營運和編採上,黎均有參與。張亦不同意辯方所指,黎將編採決定交給編輯判斷。
張供稱,黎於2018年回來後,知道員工士氣低落,因黎於2017年決定賣出《壹週刊》,最後「賣唔成」,「嗰時啲員工都會諗,會唔會賣完《壹週刊》,就賣《蘋果日報》?」,然而黎當時接受訪問時曾表明不會賣:「一日香港未有普選,佢都唔會賣,佢覺得佢個使命係爭取普選。」
辯方則指出,黎智英有見員工士氣低落,希望跟中層及基層員工溝通,所以決定開「飯盒會」。惟張不同意,他稱黎在「飯盒會」中解答員工問題和作出指示,不認為黎是基於士氣低落而開「飯盒會」,而且出席會議人士絕大部份都是高層。
辯方:飯盒會與員工意見調查形式相似 張不同意:黎會隨時提出想法和指示
辯方展示對話訊息,顯示前動新聞總監張志偉於2018年進行了「動新聞員工意見調查——如何改善動新聞片質素」,並將數項問題交給黎智英,例如影片解像度低,之後黎解答所有問題,向張回覆訊息,並把相同訊息轉發給張劍虹。
辯方指,每次「飯盒會」舉行之前,與會人士都會將工作上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發送至「Slack」群組,以待黎智英在會上解答,由此可見,上述「動新聞員工意見調查」與「飯盒會」形式相類同。惟張不同意,因「飯盒會」開始之前半小時,大家會吃飯盒,而同時「黎生會講自己嘅嘢」,例如他對時局的看法,然後才會解答各人在會前提出的問題,但期間黎隨時會提出一些想法和指示。
辯方指,員工提出的問題包括飯堂的食物質素,惟張指這類問題「好罕有」,他亦不同意「飯盒會」很少觸及編採事宜。
辯方:黎並非「話哂事」 冀聆聽中層員工聲音
辯方展示WhatsApp 訊息,可見張劍虹向黎智英提議:「老闆,每週VIP房的飯盒會,可以訂在每個週四或週五。人數十二人,主要中基層員工,這樣可以嗎?」黎則回覆:「十二人是否太多,連我和你和Dom,最好不超過八個最能溝通。高中層都有更好。」後來黎再送訊息:「如果你認為八個人太少,不如增至十個吧。謝謝」,張回覆:「老闆,收到。」
辯方指上述訊息反映黎並非「話哂事」(not dictating everything ),惟張稱:「呢個唔同意」,反指黎的意思是指示人數增至10個,所以他之後表示「收到」。
辯方展示另一段訊息,張提議:「我們不如每月另外加來一個中層員工飯盒會,不同部門中層員工一起吃」,但黎回覆:「一起吃可能有些人有其他部門人在不會講真心話,但每個部門一月一次又會太多會。讓我們再想想。謝謝。」
辯方指上述訊息再次顯示黎並非打算在「飯盒會」裡「話哂事」,而是聆聽員工們所提出的問題。張不同意,因中層會議的源起是資訊科技部有一群中層員工集體辭職,所以黎想與中層員工開會,惟在他記憶中,這些中層員工「飯盒會」沒有再開過。
辯方:飯盒會關於業務發展 不只關乎新聞部 張不同意
辯方指,在大量的WhatsApp訊息之中,不見任何紀錄顯示黎在「飯盒會」中獨行獨斷,例如明言「我要這個編採政策」。不過張不同意,因為「飯盒會」是在軟件「Slack」群組中舉行,而不是在WhatsApp 舉行。而黎吩咐張記下會議重點,然後把point form的會議紀錄上載至「Slack」群組。
辯方遂展示張劍虹於2020年1月13日發送給陳沛敏的會議紀錄截圖,指會議中有關政治的事項只佔少部份。張則指這正好顯示黎有作過編採決定,例如黎認為一些年輕人因參與抗爭而與家人關係轉差、好慘,便指示同事訪問他們。
辯方續指,「飯盒會」並不只關乎新聞部,張同意,因不同部門輪流與黎開「飯盒會」。辯方續指,大部份「飯盒會」均與新聞部無關,張就:「都可以咁講,大部份唔一定係《蘋果》紙(報紙)同網(網站)。」
辯方問,即是說黎與銷售部開的「飯盒會」,是不會討論編採政策?張則指黎依然會評論時局,「佢諗到就會講」,但在銷售部會議中比較少。
辯方追問,那《飲食男女》部門的「飯盒會」有否談及編採指示?張指「可能會有架,黎生都有叫佢哋訪問黃店、小店。」
辯方遂指出,「飯盒會」其實只是關於業務發展的會議,因此前壹傳媒營運總監兼財務總裁周達權和資訊科技部主管Connie Chan也需出席。張表示不同意,並指「會議可能有談及業務發展,但不是主要議題。
案件明日續審。
案件編號:HCCC51/2022
第18天審訊:
辯方:黎智英「提議」而非「命令」 張劍虹堅稱有下達編採指示:不可以說不
張劍虹:黎智英2014年策動整整半年campaign宣傳普選 不如以往只報導六四七一
第17天審訊:
【蘋果案】對談節目邀美國退休軍官 張劍虹一度表憂慮 黎智英回應「我一定去到盡」
第16天審訊:
張劍虹:黎智英稱國安法後《蘋果》處「生死存亡之秋」、支持黃色經濟圈推撐小店計劃
張劍虹稱黎智英還柙期間「好有戰意」 指示《蘋果》繼續運作:唔使怕,做落去
第15天審訊:
張劍虹:黎智英認為中國政權隱瞞疫情、欠透明 指示英文版着重反中文章
第14天審訊:
張劍虹:黎智英認為和勇需團結 見店舖被破壞「覺得年輕人好勇,好投入運動」
張劍虹:人大宣布立國安法後 黎智英指示推「一人一信救香港」 促美官員出手干預
第13天審訊:
4.28反送中遊行前夕報導林榮基彭定康 張劍虹:黎智英冀催谷上街人數
張劍虹:感覺黎智英會晤美國官員後「幾雀躍」 編採政策轉趨「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