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案】前白宮顧問提議制裁駱惠寧 黎智英稱凍結中國官員貪污帳戶最有效](/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獨媒報導】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3間蘋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串謀刊印煽動刊物等罪,周五(24日)於高院(移師西九龍法院)踏入第125日審訊,黎智英第33日作供,控方繼續盤問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於2019年11月獲美國參議院通過,控方庭上展示2020年4至7月的電郵紀錄,顯示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 Paul Wolfowitz 向黎等人表示,受到「公然偏袒的香港法官郭偉健啟發」,故查問法案有否在香港執行,前白宮資深顧問惠頓則提議制裁中聯辦主任駱惠寧,黎則稱:「最有效的方法是凍結中國官員在美國和西方銀行的貪污帳戶。」另外,黎以電郵向美國退休將領 Jack Keane 說:「當美國有更大的軍事支援,人們更安心地在台灣居住和投資。」控方質疑黎目的想向 Jack Keane 重申美國應向台灣提供更多軍事支援。黎否認,強調他只是談論移民議題。黎一度向控方說:「真相似乎未能打動到你(“Truth seems to have no bearing on you.”)」,接著譏諷道:「你真有創意!(“You're so creative!”)」
黎與美議員合照時拿「光時」T恤 黎稱沒留意口號遭官質疑
控方代表、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繼續圍繞2019年10月的訪美之行提問。控方指,在2019年10月期間,黎會見了數名人士,包括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斯科特(Rick Scott)和楊恩(Todd Young)。昨日訊息顯示黎的私人助手 Mark Simon 嘗試安排黎與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見面,控方問黎最終有否見到特朗普,黎稱沒有。
控方展示黎與斯科特的合照,二人一同手持印有「Stand with Hong Kong,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T恤拍照。黎稱因為斯科特手持T恤,所以出於禮貌也拿著T恤,堅稱當時沒有留意T恤上面印有什麼。杜官質疑黎不知道?如果T恤上印著的是一個裸女,黎又會否拿著它拍照?黎稱:「我不會回答假設性問題。」他又指,他只是拿著T恤拍照,反問:「有什麼特別的呢?」
Rick Scott 斯科特(右)
黎:特朗普簽署法案顯示支持香港 香港會有更多「資本」去反抗
2019年10月28日,黎向成員包括郭明瀚、李柱銘和 Mark Simon 的群組發送訊息:「Trump knows how powerful HK is as a leverage for his trade deal and beyond. He's determined it's a long fight with China. The new Cold War has just unfolded officially. HK has gathered more wherewithal for its resistance. The world is standing closer to us.(特朗普知道香港作為貿易談判的一個籌碼,有多強大,他堅持這是一個對中國的長久戰。新冷戰已非正式地展開。香港已集合更多反抗的資本。世界正在與我們站得更近。)」
控方指,黎之所以傳送上述訊息,是因為《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剛剛獲表決通過。黎否認。控方又問訊息中的「反抗的資本」是什麼。黎回答,如果特朗普簽署了法案,代表他支持香港,那麼香港會有更多「資本」,去反抗中國對自由的侵害、爭取自由。
曾先後會見兩美國安顧問 黎稱純粹朋友見面
控方亦問及黎與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關係。在10月訪美之行前,Mark Simon 告訴黎:「WHNSC say they would be happy to see you/ Martin(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說他們會很高興見到你和李柱銘)」。控方指,美國安委期待黎到訪?黎表示:「你可以這樣說。」可是他最終未有會見美國安委,不知道原因,上述訊息之後,美國安委便沒有再被提起。
控方問黎過去有否見過任何美國安委職員?黎指他見過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及其助理。
法官李運騰提及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問他在任時,是否屬於國安委的一份子?或是領導?黎表示不肯定。但他確認曾與他見面。
John Bolton(左)、Donald Trump(右)
控方指國家安全顧問負責就國家安全、軍事和外交政策,向美國總統提供意見,問黎在會見博明的時候是否知道。黎稱不知道,又強調博明是他的朋友,他純粹在那裡與對方見面,而不關注對方職能。
法官李素蘭重提 Mark Simon 的訊息,指9月時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說他們會很高興見到黎,因此國安委的職能必會引起黎的關注。黎則稱:「我見他們,不代表他們關注我。」法官李運騰法官問,當黎得悉美國安委說他們會很高興見到他,黎不會為會面作準備嗎,例如了解對方背景、思考說什麼說話?法官杜麗冰提到,黎在會見斯科特之前,向 Mark Simon 查詢法案名稱。黎稱他只是忘記了法案名稱,因而查詢,不代表他為會面作準備。他又指:「我沒有為會面準備任何事,這不是我的做事方式。」
控方接著指,黎在會見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之前,有作過準備。黎則稱,那只是蓬佩奧的助手 Mary Kissel 傳送訊息給他,否認他有準備會面。
李素蘭又問黎,知不知道為什麼美國安委說很高興見到黎?黎稱不知道,也對於背後原因不感到好奇。
早前證供提及黎於2019年7月的訪美行程中,曾會見博爾頓。被問到當時為何與博爾頓見面,黎僅指:「他想與我談天,我想與他談天,他是我的朋友。」
黎同意知悉馬格尼茨基法案是關於制裁 乃懲罰性措施
控方另展示一連串電郵。2020年4月24日,美國國防部前副部長 Paul Wolfowitz 向黎智英、Mark Simon 和退休美國將領 Jack Keane 發送電郵,標題為「Magnitsky Act」。Paul 寫道:「Has anything been done about Magnitsky Act in HK(關於馬格尼茨基法案,在香港有沒有做過任何事)」。
在控方提問下,黎同意當時知悉馬格尼茨基法案是關於制裁,除此之外便什麼也不知道。法官李素蘭問黎,那他知什麼是制裁嗎?黎指制裁對象可以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個人。控方又問黎是否同意制裁是一個懲罰性的措施?黎同意。
控方續展示電郵,Mark Simon 回覆稱沒有,又表示上周與美國參議員的職員討論過,除非見到定罪或實質情況改變,否則「什麼事也不會發生」,Mark 本人認為這不是差的主意,因單是拘捕是不足夠。他表示:「我知道美國國安委有很好的想法,關於他們不會反對誰人遭到馬格尼茨基制裁懲處。(With all that said I know the NSC does have a pretty good idea of who they would not object to being hit with the Magnitsky sanction.)」
黎庭上稱沒有參與相關討論,按他理解「定罪」即是法庭上的定罪。控方指,此電郵再度顯示 Mark Simon 知道一些內幕消息,問黎知不知道為何 Mark 會談及馬格尼茨基制裁。黎稱不知道,也從沒過問。
法官李運騰問,當外界與 Mark Simon 溝通的時候,對方知不知道 Mark 是黎的助手,而Mark 是否代黎行事?黎同意 Mark 代他行事,以他的利益為依歸,但是 Mark 的人脈僅屬於其本人。
黎稱美國是「唯一救星」 因除美國之外沒人關心香港
控方指,不爭議的是,美國政府在2020年8月7日首次宣布制裁11名損害香港自治的中港官員。控方指,這是發生在上述電郵對話約4個月之後。黎同意。控方再度問黎是否同意 Mark Simon 與美國政府關係密切,才會知道內幕消息。黎僅稱:「我不知道他是否有緊密聯繫。」
控方指,前白宮資深顧問惠頓亦發送電郵回應及提供意見,問黎是否同意惠頓密切跟進香港情況?黎稱不知道惠頓跟進得有多密切,但是同意他知道香港發生的事情。
控方指,黎曾回覆電郵,稱:「美國現在是我們的唯一救星。如果美國不行動的話我們便會很快完蛋。(America is our only savior left now. If America doesn't act we will be done very soon.)」
控方問為何說美國是「唯一救星」?黎稱:「因為沒有人關心香港」,又稱:「我看不到任何人關心香港,除了美國之外。」控方追問:「所以你想有馬格尼茨基法案?」黎稱:「我沒有這樣說。」
前白宮資深顧問向黎等人提議制裁駱惠寧
控方指,2020年5月3日,惠頓發送電郵回應 Paul Wolfowitz ,副本抄送給黎、Mark Simon 等人。惠頓提議,基於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是政府的「代理人」,牽涉「對國際間認可的人權進行差劣的侵害(gross violations of internationally recognised human rights)」,而制裁駱。電郵附件為一份文件,載有馬格尼茨基法案的資料。黎同日回覆電郵:「很棒的主意。」
黎庭上指,他早前聘請惠頓協助介紹美國議員給他認識,而非聘請惠頓作為說客,而惠頓當時是主動在電郵上提供策略方面的意見。法官李運騰提及黎回覆:「很棒的主意」;黎則解釋,惠頓提供意見,因此便說是很好的主意,就如表達感謝。李素蘭問黎,惠頓是純粹自願(pure voluntary)提供意見?黎回答:「一定是。(Definitely)」
Paul Wolfowitz 稱受法官郭偉健「啟發」而問及馬格尼茨基法案
Paul Wolfowitz 其後回覆電郵,表示他原本問有關馬格尼茨基法案,是因為「受到這個公然偏袒的香港法官郭偉健啟發(inspired by this blatantly biased Hong Kong judge, WK Kwok)」,又指「即使他好像是小人物(Even though he may seem like small fry)」,但是跟進那些執行指令的人,可能更有效。Paul 稱他亦會跟進退休警官,並提到時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必定是一個制裁對象(should clearly be a candidate for sanctions.)」
Paul Wolfowitz
電郵並引用黃之鋒社交媒體帖文,以英語指法官郭偉健就連儂牆斬人案判刑時,稱讚被告為「高尚情操」,並作出評論。
控方指,Paul 在電郵中上述人士需受制裁,問黎是否同意。黎則稱他沒有表達過任何意見。
2020年5月27日,Jack Keane 向黎傳送電郵,稱讚黎在《霍士新聞》訪問中的言論很好。控方提及黎於5月26日曾接受《霍士新聞》訪問,稱美國應對中國官員實施制裁、凍結銀行帳戶,以及停止向中國輸出技術等。
控方提議,黎所要求的「幫助」,其實是要求美國實施制裁。黎則否認,強調自己只是要求「一般的幫助」,而未有要求他們做什麼。
黎電郵曾談及凍結官員帳戶 承認期望特朗普作出行動和懲罰
2020年5月27日,Jack Keane 向黎、Mark Simon 等人轉發《彭博》文章〈U.S. Weighs Sanctions on Chinese Officials, Firms Over Hong Kong〉。黎發送電郵回覆:「我認為終止《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只會傷害香港的剩餘價值,而且對於阻礙他們行動效果很小。最有效的方法是凍結中國官員在美國和西方銀行的貪污帳戶。所有高級官員都會害怕到可能嘗試延遲頒布國安法。」
同日,Mark Simon 在電郵中表示曾與美國國安委的人溝通,並談論特朗普與拜登之間的選戰。2020年5月28日即翌日,黎發送電郵指:「這會推動到特朗普做實事,不像拜登的辭藻。當拜登只有空談的時候,特朗普可以用一系列對於中國的制裁和懲罰,帶動選舉的討論。這樣可以創造不同。」控方問黎是否期望特朗普作出行動和懲罰?黎同意,並指他在電郵已經說得很清楚。
Jack Keane
黎批控方:真相似乎未能打動到你
2020年7月9日,Jack Keane 向眾人傳送電郵,內容乃轉發新聞「Hong Kongers say Taiwan is their first choice as exile looms(當流亡逼近,香港人說台灣是首選)」;5月31日,黎以電郵回覆:「That's true.(這是對的。)」、「With US greater military support, people feel more secure to live and invest in Taiwan. Things are looking up.(當美國有更大的軍事支援,人們更安心地在台灣居住和投資。情況開始好轉。)」
控方質疑黎提及美國的軍事支援,目的是想向 Jack Keane 重申美國應向台灣提供更多軍事支援。黎否認,強調他只是談論移民議題,若果美國提供更多軍事支援的話,在台灣的人便會更安心居住和投資。
控方質疑黎「突然之間(out of the blue)」提起軍事支援。黎堅稱不是「突然之間」,他說出這番言論是因為若有美國支援,人們便會更安心地定居台灣。
控方又指,黎的電郵說法,與2017年7月黎替博爾頓準備的筆記,當中所談及美國增加在台灣的軍事存在(military presence)的說法一致。黎則稱相關事件已經發生了。控方指黎希望相關情況持續;黎則稱他沒有這樣說過。
黎突向控方說:「真相似乎未能打動到你(“Truth seems to have no bearing on you.”)」,接著譏諷道:「你真不受拘束!(“You're so free!”)」、「你真有創意!(“You're so creative!”)」、「你是一個很棒的檢控官!(“You're great as a prosecutor.”)」法官杜麗冰則打斷黎,叫黎只需要回答問題。
至2020年7月27日,黎再度以電郵向 Jack Keane 說:「台灣的投資需要美國更大的軍事支援,使它更加出眾。我們見到更多投資者近來湧進台灣,因為美國的更多軍事支援。台灣的投資界對於美國的軍事支援是很敏感⋯⋯」
黎庭上解釋,上述電郵是說若果美國增加軍事支援,台灣人會更安心地居住和投資。控方質疑,黎在較早前的說法,卻是指美國的軍事存在可以制衡中國的好戰態度(belligerence)?黎僅回應:「當你將說話塞進我的口,我是不會回答你。」
人大5.28決定之後 黎訊息稱:「懲罰中國是制止危機的唯一方法」
控方指,Mark Simon 於2020年5月29日創立 WhatsApp 群組「DC Dems」,成員包括他、黎、郭明瀚和 Paul Wolfowitz。同日,Mark Simon 向群組發送訊息,稱在美國國務院向 David Feith 打聽到數項消息,包括香港不會再維持特殊地位、「在簽證、官員家人、接觸大學方面強烈同意」等。Mark Simon 另一則訊息指蓬佩奧昨日的記者會「全都關於中國如何侵害香港自治」,又指「今晚6時有記者會,有多一些中層人士講及制裁。」
James Cunningham 郭明瀚
同日,Mark Simon 另傳送訊息,就美國是否應該有「非常寬容的移民政策」,讓香港人來美國定居,冀向郭明瀚和 Paul Wolfowitz 徵詢意見。
同日,黎向群組傳送訊息,重申在現階段最強的制裁是凍結中國官員的貪污帳戶,又指廢除香港法案會損害香港的剩餘價值,只會傷害香港人,因為明顯地習近平為了他一個人而放棄了香港。黎另一則訊息提到:「懲罰中國是制止危機的唯一方法。」
控方指稱,從上述訊息可見,黎智英當時已經知悉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制訂國安法的「5.28決定」。
控方質疑黎為了滿足美國的需求 不介意犧牲香港的利益
2020年5月29日,黎向群組傳送另一則訊息,說:「我同意懲罰中國而非傷害香港。香港愈受到傷害,它對於中國來說便愈少剩餘價值,中國更容易放棄香港。在中國經濟最差的時候,中國需要香港作為通往外界的渠道。」
控方問,黎當時的想法仍然是不希望傷害香港、想香港維持有特殊地位?黎同意。
控方續指,可是黎的想法在國安法生效之後改變了,他希望取消香港特殊地位。黎指想法「類似」,因為如果香港因為國安法實施而「完蛋了」,便什麼也沒有所謂了。
控方重提早前主問證供,2020年7月15日,蓬佩奧助手 Mary Kissel 經 Mark Simon 詢問黎對於撤銷香港特殊地位的立場,黎當時回覆:「我是說撤銷香港特殊地位是不需要的,因為在國安法下,香港怎樣也好都會完蛋。重點不在於香港而在於中國。制裁中國以阻止她打壓香港。但是就此思考後,我認為他們撤回香港特殊地位是正確的,因為一旦美國和中國之間脫鈎,香港會是中國的出口。若然關閉這個中國的出口的話,會更輕易地迫使中國回應美國的要求。」
控方指黎的立場變得更加「進取(aggressive )」。黎回應:「不,我只是採取悲觀的想法。」他解釋:「如果香港完蛋了,什麼也沒有所謂了。」控方問黎,他的證供一直說要爭取香港的利益。惟黎指因為香港怎樣也好已經完蛋,反問:「還有什麼可以爭取?」控方問黎,所以他不介意取消特殊地位?黎同意,又指沒有東西可以再失去。
黎否認其說法屬「攬炒」:「香港不是因為我們而被犧牲,而是因為國安法實施而被犧牲。」控方最後指出,黎為了滿足美國的需求,不介意犧牲香港的利益。黎不同意。
因農曆新年關係,下星期不會開庭,案件將於2月3日續審,屆時控方繼續盤問黎。法官杜麗冰祝大家新年快樂。周天行亦回應:「祝法庭來年健康及繁榮。」
案件編號:HCCC51/2022
第124天審訊:
黎智英認曾晤美議員談及《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惟否認游說支持
第123天審訊:
黎智英:若修例目的確實引渡逃犯 便不會有百萬人上街 官質疑可能因市民誤解
第122天審訊:
黎智英及泛民就反修例會見美國官員 前美領事郭明瀚及蓬佩奧助手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