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報導】香港的六月彷彿象徵「失去」,一年前今日,剛慶祝完報慶的《蘋果日報》迎來死亡,陪伴香港26年的報紙,一日之內要痛別香港。《蘋果日報》為香港送上告別禮,歷史性印刷100萬份,6月24日凌晨開始,大部份香港人只做一件事,撲報紙,周圍問朋友哪間報攤還有貨,哪間剛返貨。
一年過得很快,很多人說這一年無再看報紙,覺得香港發生的事沒有最壞,索性少看新聞。昔日的新聞蘋果新聞APP和最後一份蘋果日報,很多人珍而重之保存。
今日的大樓當然已經人去樓空,但亦會發現一些前人留下的痕跡,例如「You can’t kill us all」、「香港加油」、「多謝支持蘋果日報」的標語,還有Space Invaders留下的訴求。有人說香港由亂轉治、形勢一片大好,有人則說香港無底沉淪,《獨媒》在蘋果停運一周年,返回壹傳媒大樓,以同一角度再拍攝今昔,由讀者自行判斷感受。
這座大樓曾養活的不止記者,還有編輯、排版、美術、圖書館職員、秘書、印刷廠員工、送報車隊、清潔姐姐、保安、燒味師傅等等,公司一夜消失意味全體失業。這一年昔日員工都經歷「move on」的過程,加上幾波疫情,從尋找受訪者的過程中,了解到各人為生存或照顧家人殊不簡單,連梳理情緒的時間也是奢侈。
讀者反而感受更多,有「種花人」形容,唔知咩原因,從蘋果帶出來的種子,生命比較頑強;有種子躺平很長時間也不發芽,但花果飄零,靈根自植,最終也發芽生長so far so good。讀者都明白,或者接受,《蘋果日報》已經不會回來,最想向《蘋果》員工說:「保返自己條命仔先」。
相關報導:
【蘋果停刊一年】兩個仍在做記者的前《蘋果》實習:調節心態,在壞時代續續努力
【蘋果停刊一年】讀者和前員工帶走的大樓植物,如今散落在何處?
*********
*********
攝影:Oiyan Chan、劉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