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2018年起,各區陸續出現居民義務組成的社區報團隊,出版主要刊載地區新聞的社區報。2019年後,更多的社區報團隊組成。惟近年社會氣氛急變,《蘋果日報》在今年六月停刊,有網媒及社區報亦宣布停運。在北區,社區報《邊境》繼續出版,總編輯阿蛋表示,《蘋果》停刊只令他更有決心繼續:「我只會更加有毅力咁行落去。」
北區社區報《邊境》在去年年組隊,參加了「獨立媒體(香港)」的社區報計劃,去年十月出版第一期,至今已出版了五期,報導北區的民生議題。
總務兼創刊成員九四指,當初成立社區報的目的是希望將社區消息以一個正式、合法的方法,傳遞給他人,特別是長輩,她指年輕人用社交媒體如Instagram、Telegram便能輕易取得資訊,但老人家未必熟悉資訊科技,亦未必能輕易接受新觀念、使用新科技,老人家始終喜歡閱讀實體報紙,所以令他們產生製作實體報的想法。
總編輯兼召集人廖宇行(阿蛋)則表示,當初創刊是希望能透過《邊境》轉化他人,令居民更加關心社區。他定位下的《邊境》是以持平的手法撰寫報導,呈現真實的畫面,令不同立場的人都會閱讀《邊境》。
《果籽》訪問增曝光兼身教
《蘋果日報》停刊,沒有影響《邊境》團隊,阿蛋指停刊是預料之中,但「冇預咁快」,事件令他更有決心繼續做社區報:「我只會更加有毅力咁行落去。」原因之一,是《果籽》在《邊境》創刊之時訪問他們,令到更多人認識《邊境》,有成員因為看了《果籽》後對他們產生興趣,繼而加入《邊境》的團隊。阿蛋續指,《果籽》的記者Phoebe及後更與他們分享工作經驗,指導他們如何訂定採訪題目:「喺佢身上學到好多嘢,直到採訪完咗都有食飯、有交流。」阿蛋對此至今仍然十分感激。
負責美術的阿雪則指,從《果籽》身上學到認真做報導的精神,她指當時《果籽》訪問《邊境》,只是為了出一篇報導及短片,卻花了很多時間取材,多次跟訪拍攝他們採訪及排版過程等。
總編輯掃街增派發點
《邊境》主要透過街頭及店舖派發,阿蛋希望更多人,甚至北區以外的居民閱讀《邊境》: 「係咪可以除咗北區嘅派發點,都可以多啲人睇到呢?」不過他們目前會先做好北區,擴大北區的派發點。
今年六月,第五期《邊境》出版後,總編輯阿蛋、總務九四和攝影師阿成一行三人,便拉著載滿《邊境》的手拉車,花了兩個多小時,由粉嶺雍盛苑、華明邨走到祥華邨,除將《邊境》送到已有的派發點,同時亦沿途尋找新的派發點,他們走進一間又一間的店鋪,不論是文具店、茶餐廳、凍肉店,皆一一詢問能否借出店鋪的一隅擺放:「我哋係社區報《邊境》,會報導北區大大小小嘅事,你介唔介意我放喺你鋪頭,免費比人睇呀?」縱然被拒,總務九四依然向店主遞上一份《邊境》,邀請他閱讀:「唔緊要,你攞一份睇下,鍾意嘅再聯絡我哋。」
「想做一個令北區人覺得引以為傲嘅媒體」
已出版五期的《邊境》,訂題皆緊貼地區問題,例如第二期報導北區交通擠塞,亦涉及北區的城市規劃問題,第三期則報導上水的無牌小販,講述目前僵化的發牌制度。這些題目,皆是作為北區居民的他們從身邊的「小事」出發,攝影師阿成指 「啲小販住上水嘅每日好夜返嚟都會見到,有冇諗過點解要走鬼呢?」阿蛋更笑言要「買本小氣簿,Mark低晒所有嘢。」
阿雪期望可透過社區報感染他人「行多一步」,《蘋果日報》停刊故然可惜,但作為社區的一分子並非無事可做,可以多關心自己社區的事、多閱讀訓練思考能力、多與不同階層的人理性討論等。她指自己作為一個平面設計師,加入《邊境》正是她「行多一步」的行動:「我希望做到令視覺最舒服,而且有美感地將記者、編輯嘅文字傳遞出去嘅刊物。」阿雪期望《邊境》能令北區人引以為傲:「想做一份不論文字或美術都唔會失禮北區嘅報紙,想做一個令北區人覺得引以為傲嘅媒體,比更多北區人認識到我地,呢一年都為此努力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