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低碳想創坊研究員李育成
2022年以兩個國際性環保談判結束,分別是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和第15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尤其是後者更傳來了好消息,繼COP27通過了沙姆沙伊赫實施計劃,為保護脆弱國家設立的新的損失與損害基金,COP15也達成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各國同意在2030年前復原及保護地球三成陸地、海岸及海洋生態,而發達國家也必須為此在2030年前為發展中國家投入每年300億美元資金。儘管框架對各國並沒有約束力,但各國都同意將此化為行動綱領,媲美生物多樣性的『巴黎氣候協議』。
全球環保工作在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兩大重要議題於2022年俱達成重要共識,並開始加快行動步伐下,2023年便成為了採取行動的關鍵一年。各國政府和商界普遍同時高舉治理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兩大任務,紛紛承諾加快行動,正好是時候讓我們監督各國是否兌現承諾。
世界政商領袖高談氣候行動 恐有漂綠之嫌
科學家和民間除了持續監察溫室氣體排放和可再生能源數據,要了解最新趨勢,一些全球性會議上各國領袖的發言成為了盤點氣候行動進展的重要指標。正在本星期舉行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年會及阿布達比可持續發展周(ADSW)兩項活動,正好是本年首個盤點的對象。
剛好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也前往瑞士參加年會,揚言要對外介紹香港的發展機遇,說好『香港故事』。今年WEF年會的主題是要『在分裂世界中加強合作』,給了全球政商領袖的一道難題。同時,在WEF年會前夕發表了全球風險報告,指出了全球十大風險,頭三大風險都與氣候變化有關,而十大風險中七個也跟氣候相關,可是地緣政治風險正為推進全球氣候和生物多樣性進程蒙上陰影。未知道陳茂波作為香港的主要財金官員,是否拿香港做例子,趁機為應對氣候風險出謀獻策,證明香港能夠在全球氣候行動上有實質貢獻。
事實上,WEF年會作為每年年頭的首項全球政商界盛事,自然是勾勒出該年的政治經濟議程,各國民間社會和智庫都會趁機就著不同議題發聲,希望影響議程。儘管在多年的倡議工作下,氣候議題已經成為了WEF的焦點,氣候工作必然是民間監察的焦點。即使今天政商領袖們都對氣候行動侃侃而談,大談各國能源轉型如何保障能源安全,但實際減排效果仍有待檢驗,令人懷疑這都只是公關、漂綠的技倆,損害氣候行動的公信力。更遑論不少政商領袖都乘坐高碳排放的私人飛機前赴會場。
COP28主席存在利益衡突 為會議蒙上陰影
另一邊廂,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主辦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也在本星期舉辦阿布達比可持續發展周,為阿聯酋領導今年氣候談判進程揭開序幕。而該活動與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重疊,用意明顯要方便政商領袖同時參與兩個會議。可是,在活動開始前,阿聯酋宣布委任該國的工業及先進科技部部長兼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常務董事阿爾賈比爾蘇丹(Dr. Sultan bin Ahmed Al Jaber)為COP28的主席,引起了外界對其石油利益存在衝突的爭議。儘管他是該國最大國營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公司Masdar主席,推動該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而且也是該國參與COP談判的氣候特使,熟悉氣候談判程序,可是利益衝突的問題已經為COP28進程蒙上陰影。
觀乎阿布達比可持續發展周延續了部分去年COP27的討論,聚焦推動能源公義轉型、技術創新、氣候融資和女性及青年參與等議題,並專門討論綠氫和核能等技術。此外,也與國際可再生能源協會合辦年會,促進發展中國家加大採用太陽能和風能等,也推動女性參與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兩個會議同時勾勒了今年政商領袖關心和倡導的議程,亦吻合去年COP27的基調,但是正如阿爾賈比爾蘇丹在阿布達比可持續發展周開幕發言時指出,我們仍然遠遠未能追上控制氣溫升幅在1.5度的減排步伐,亦表明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容量應該比現在多兩倍。此外,他強調今年是巴黎氣候協議通過以來首次進行全球盤點的一年,並表達了重視的態度。這些發言都令人鼓舞。
氣候融資仍然未能趕上需求
然而,我們擔心的是,所謂要加快減排步伐,可能是像阿爾賈比爾蘇丹所代表的石油利益,會持續將天然氣視為所謂『務實』的能源轉型方案,而核能公司亦會趁機繼續推銷昂貴而高風險的核電技術。這些昂貴又高風險目標的能源技術,只會令達成減排步伐漸行漸遠。
此外,今年我們也會持續跟進COP27的另一重要議題,就是氣候融資問題。不論在達沃斯,還是在阿布達比,目前的氣候融資討論仍欠缺嶄新的觀點。美國氣候特使、前國務卿克里則在阿布達比大談私營金融業參與氣候融資的關鍵作用,並公布了由他本人及兩家私人基金會牽頭成立的能源轉型加速器的計畫。而WEF也聯同45家私人慈善基金會則宣佈承諾一個合共值三萬億美元的資金,用於支持氣候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項目。可是,據WEF統計,2021年各大私人慈善基金會曾經承諾支持的8,100億美元的氣候資金,實際卻只有2%是用於減排項目,令人難以接受。
香港有條件成為城市氣候行動楷模
至於政府的投入,大家似乎在等待即將在三月舉行的損失與損害基金自宣佈成立後的首次會議,或是六月舉行由巴巴多斯和法國總統牽頭的氣候融資峰會,目前各國政府代表對此保持緘默。可是,兩個會議並未有再著墨政府在氣候融資的帶頭作用,尤其是COP27會議上要求發達國家投入每年1,000億美元的氣候融資,既未達標,而大部分也是以貸款形式撥出,再加上各界期待的損失與損害基金的落實機制仍有待制定,今年氣候融資的談判看來仍會處於拉鋸甚至膠着狀態。
最後,展望2023年,我們仍有不少重要會議排在日程上,包括世界水會、七國集團領袖峰會、聯合國波恩氣候會議、二十國集團領袖峰會、第78屆聯合國大會暨可持續發展目標(SDG)峰會,以及今年的COP28,都是今年氣候進程的主要里程碑。我們期望在上述的日程中,全球各國可以在氣候行動的融資上達成更多進展,不論是在減緩和適應的資金,在碳市場機制上,還是在損失與損害基金上,都可以共同合力達到融資的目標。
而對於香港作為金融城市,如何在COP26成立的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GFANZ),以及在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C40)、地方可持續發展協會(ICLEI)及全球氣候與能源市長聯盟(GCoM)等城市間氣候聯盟組織中發揮關鍵作用,也是值得我們關注。尤其是環境生態局長謝展寰剛獲選為C40指導委員會副主席,希望香港可以以身作則,利用本身在金融和創新科技的優勢,共同加快全球各地城市的氣候行動的落實。而我們亦希望參加WEF年會的陳茂波會跟隨國際趨勢,在二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繼續加強氣候金融上的投入,清楚展現香港在氣候行動上的雄心。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