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躺平雖「可恥」但有用?

躺平雖「可恥」但有用?

近日內地潮語「躺平」亦於香港開始流行,「躺平」源自內地網絡流傳的一篇文章《躺平即是正義》,作者提倡退出勞動市場,降低消費與生活慾望,以保持自在愜意的生活。不少網民贊同,認為是對抗激烈競爭,卻看不見回報的社會好方法,引起新華社、南方日報等中國官媒批評,指責此想法「可恥」,不事生產之餘亦不利個人和國家發展、民族復興。有人對這潮語一笑置之,但實質反映了年輕人面對生活壓力,卻又無法上游的無奈處境,於本港社會、內地、以致日本等亞洲地方近年尤其嚴重,而與互聯網時代的隱青問題,又有所不同。

過往日本、香港都有「隱青」問題,他們逃避社會,缺乏意欲學習、工作,終日賦閒在家沉迷電玩,或動畫、漫畫等各式虛擬嗜好。不少研究都顯示,這些隱青,往往於成長階段已遇上挫折,由於自我價值低,因而沉迷虛擬世界,以享受現實中找不到的成功感,甚至會不斷花費「貨金」購買遊戲中的虛擬裝備,結果惡性循環,對現實生活更為消極,如同透過毒品逃避現實煩惱的吸毒者。

但網上提倡「躺平族」的人士,表達的則是一種「主動」的積極選擇,並非不能適應社會,而是對固有生活方式的一種蔑視。特別是新冠疫情以來,不論是學生或上班族都減少了外出社交娛樂、旅行等,有調查就發現疫情下逾55%青少年都用了更多時間打機,但這不一定是隱青式沉迷行徑,很多人只是藉以減壓、解悶及維持與朋友的關係,亦有不少人選擇烹飪、瑜珈、健身等可在家進行的消閒活動。因此不少人都反省到疫情前的努力工作、然後努力消費娛樂的疲累生活,是否大伙兒都必然要跟從?

另一方面,近年網上平台盛行,不少網絡紅人(KOLs) 都成為年輕人偶像,部份賺取豐厚財富,也使部份年輕人明白到傳統的打工模式,不一定是致富或上游的唯一方式。加上上班不但佔用每日的大部份時間,更常要加班以致失去個人生活,但薪金很多時卻不能追上通漲,更惶論追上樓價升幅,「性價比」太低,倒不如「躺平」過著低欲望的生活,反而更逍遙自在。

時代不同,本港社會人士以至教育界都必須與時並進,檢討如今年輕人的發展及教育配套。歐美國家的教育,就著重年輕人的全人發展、個人興趣,探索自我的價值,而非強調年輕人要選擇修讀最賺到錢的學科。學生若可找到自己有興趣的工作,能熱心工作,就毋須再掙扎應「躺平」與否;而政府與社會各界亦應反思社會的加班風氣、年輕人上流問題,提升年輕人發展機會及積極性。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