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興亞危機七年未平,緬甸若開邦(Rakhine State)再陷入暴力之中,仍身處當地的羅興亞人面對日益惡化的人道狀況。自去年11月起,緬甸武裝部隊與若開軍(Arakan Army)之間的衝突升溫,戰火燒毀村莊,傷及平民。作為數十年來最受迫害的群體之一,羅興亞社群更首當其衝,逃亡潮一觸即發。據聯合國的估算,截至5月底,逾4萬名羅興亞人為逃避本輪衝突,冒險突破邊境封鎖,從緬甸流亡至鄰國孟加拉。
若開邦衝突加劇 羅興亞人跨境逃命
在孟加拉東南部的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是世上最大的難民營,現約有100萬羅興亞人棲身其中。無國界醫生在營內提供醫療護理,當地團隊表示在8月5日至17日,一共治療了83名因暴力而受傷的羅興亞人,其中48%是婦女和兒童。不少病人均表示他們為逃避近期若開邦的衝突,冒險跨越邊境到孟加拉尋求安全與醫療護理。
羅興亞病人抵達無國界醫生在孟加拉的醫療設施時,部分身負槍傷或遭地雷炸傷;另外亦有病人由於缺乏藥物治療愛滋病或結核病等致命疾病,導致病情危重,而這些藥物已無法在若開邦找到。
其中一名逃至難民營的羅興亞婦女告訴無國界醫生團隊,她與家人在若開邦城鎮布迪當(Buthidaung)遇襲。她說:「當時我和家人正在吃晚餐,一顆迫擊炮擊中我的居所。爆炸導致包括我在內的10人受傷;一名45歲的女人當場死亡。我們一家別無他選,故此決定離開緬甸並逃往孟加拉——既爲安全,亦爲獲更好的醫療護理。」由於兩國邊境已正式關閉,有流徙者表示被迫向當局、武裝團體或走私者支付巨額賄賂費才能過境前往孟加拉,而旅途中亦危機四伏。
暴力肆虐 若開邦缺醫療護理
若開邦北部目前暴力肆虐,局勢極為動盪,包括使用重型武器、無人機攻擊和縱火攻擊等戰鬥持續。衝突雙方強行招募平民,並激化族群之間的緊張關係。暴力影響當地各個民族,對於本已弱勢的羅興亞人而言,處境更雪上加霜。當地人現時幾乎無法取得醫療護理——醫療設施在戰鬥中遭破壞而無法運作,部分醫護人員亦被迫逃離,醫療物資已經耗盡並無法補給,醫療系統因而陷入癱瘓。
衝突同時影響無國界醫生安全地展開醫療工作的能力。組織曾在若開邦北部營運14間流動診所,向羅興亞人和其他有需要的族群提供基本醫療護理。然而,由於近月衝突急劇升溫、運送人道援助進一步受限,組織的辦公室和藥房更被燒毀,種種因素迫使組織在6月暫停當地的醫療工作。
迫害不斷 羅興亞人卻遭國際社會遺忘
七年前,緬甸軍方對若開邦的羅興亞人發動歷來最大規模的暴力行動,造成數以千計的人死亡,以及迫使超過70萬人從緬甸逃往孟加拉,另有部分人前往其他鄰國或在緬甸境內流徙。七年過去,羅興亞人繼續受暴力影響,仍有數以萬計的人在流亡的路上,他們繼續無法獲得公民身份,亦未被正式承認為難民,前景渺茫,但國際社會對他們的關注漸減。
現時若開邦的衝突不斷升級,更為羅興亞民眾帶來巨大痛苦。無國界醫生呼籲衝突各方履行國際人道法,並保護平民免受直接攻擊和攻擊帶來的影響,組織同時促請孟、緬邊境當局和所有行動者,立即優先向這些有需要的社群提供更多及不偏不倚的人道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