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為什麼菅義偉要堅持舉辦「東京奧運」?

為什麼菅義偉要堅持舉辦「東京奧運」?

東京奧運會連同殘疾人奧運會即將結束。近來,日本國內的新冠疫情也越發嚴重,甚至有民眾在參觀殘奧時受到感染。明明可以停辦奧運,減少疫情傳播危險,但是菅義偉政府卻沒有選擇,這是什麼原因呢?是他個人判斷失誤,還是已經「騎虎難下」呢?是個人考慮,還是從國家立場出發呢?

綜合各方資料,筆者認為主要是兩大原因:第一,經濟問題;第二,菅義偉管治威信考慮。

(1)經濟問題一:覆水難收,錢已燒了,不搞白不搞。

首先,「東京奧運」的大型投資基本已經完成,如果取消,則意味著過去投入的資金幾乎泡湯。牛津大學曾發表一份研究報告,指出2012年的倫敦奧運是歷來最「燒錢」的一屆夏季奧運會,單計運動相關成本,已耗費150億美元。然而,日本東京奧運將是更加「燒錢」。東京奧組委去年底曾估計舉辦奧運總開支是154億美元,包括因延期而增加的28億美元。也即是說東京奧運將取代倫敦奧運成為最「燒錢」的夏季奧運會。

這數字只是顯示了投資,但卻沒有顯示「將失去的可預期收入」。奧運門票及其帶來的旅遊收入是主辦地奧組委重要的收入來源,倫敦奧組委當年可以通過這項收入,抵銷「已燒的錢」,但是東京奧組委卻肯定不能。東京奧運決定了要「閉門比賽」,根據當地媒體推算,將總共損失800多億日圓(約7.25億美元)門票收入。大家要記著,在疫情嚴峻和閉門比賽的情況下,基本是沒有「旅遊收益」可言,故此,東奧的虧損可以說是「硬傷」,救不了的。

或者大家會想,東京奧組委還可以通過售賣「轉播權」賺錢,但是這絕對是錯誤的理解!國際奧委會資料顯示,奧運收入中佔大部分的轉播費及全球贊助,主要流向國際奧委會。資料顯示,全球贊助按四年計,當中約半數分予期內兩次奧運的國際奧委會。負責主辦的東京奧組委,主要收入來源除卻門票外,只剩下國內贊助(包括冠名贊助),不過這些收入遠較轉播費及全球贊助為低。
簡單點說,東奧是無論辦與不辦都註定了虧蝕,這是不能挽回的局面。但是,如果真不舉辦的話,虧損才會是更加鉅大。

(2)經濟問題二:賠了夫人又折兵,東京還得倒賠給國際奧組委。

據外媒BBC的消息,國際奧委會與主辦國組委會有一份合約,而其中有一個條款是關於取消的,但是啟動這條款的權力是屬於國際奧委會,而不是主辦城市組委會。BBC引述國際體育律師米格爾・梅斯特(Miguel Mestre):「奧運會是國際奧委會的『專屬財產』。而作為奧運會的『所有者』,國際奧委會才有權終止合約。」

那有什麼可以讓國際奧委會「合法地」取消奧運呢?

要「合法地」取消奧運會,戰爭、國內動亂都是合理原因,除此以外就是「國際奧委會在其獨有酌情權下有合理的理由相信,奧運會參加者的安全將會出於任何原因而受到嚴重威脅或者損害」這一條。當然,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是可以被視作是這樣的一個威脅,可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是不是這樣判斷是由國際奧委會決定,而不是東京奧組委!!即是說,東京是很被動的,甚至可是說是任人魚肉。

那麼,要是日本「強行退出」,死不舉辦,這不行嗎?

根據墨爾本大學的傑克·安德森教授(Professor Jack Anderson)的說法,「在這項主辦城市協議的很多條款下,如果日本要單方面取消合約,基本上,風險和損失將會落在當地組委會身上」,即是說,東京必須負上全部責任,可能要付出高昂的「違約金」!
簡單來說,如果取消奧運,東京不只要負擔154億美元的開支,還要失去僅餘的國內收入和轉播收入,更可能要賠一大筆錢給國際奧委會!

(3)菅義偉管治威信的考量

菅義偉一直不肯取消東奧,已引起國內民意的抨彈。菅義偉基本上把全部注碼都投放在東奧的成功上面,現在已是「勢成騎虎」,一旦抽身利害,不只連累日本負上钜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也使他承受國內反對派的追擊。正如彭博社所說,倘若取消奧運,日本2021年經濟增長率的跌幅將達1.7個百分點。這無疑是使疫情嚴重的日本「雪上加霜」,而反對派一定毫不猶豫地把所有問題推在菅義偉身上。相反,如果菅義偉能把握機會,「轉危為機」,把光榮收攏在自己的手上,並能對外展示其政府之強勢。因此,菅義偉是理所當然地繼續「賭」下去,因為不賭,就註定輸;相反,賭下去,還有機會可以「翻盤」。而且,最重要的是,賭注是由日本全國人民一同承擔的!!!菅義偉輸了,頂多只是「下臺」、「道歉」而已。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