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你我可以為阻止氣候變化做什麼?(上)

你我可以為阻止氣候變化做什麼?(上)

上圖來源:Climate Visuals

點開本文的讀者,大概已經認識到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最緊迫危機之一。但你可能也已經意識到,我們仍然是人群中的少數。你能回憶起上次有朋友、家人、同學、同事、客戶、火車鄰座的陌生人同你談論氣候變化的情景麼?他們是完全沒有聽說過氣候變化麼?恐怕不是,但大部分人不認為它重要到值得談論。另一方面,關心氣候變化的讀者,也不一定有信心或動力去採取行動——即使讀過很多篇「應對氣候變化你可以做的X件事」這種文章。

所以,和「具體可以做什麼」同樣重要的(甚至更加重要),是如何說服他人和自己開始行動。具體來說,就是當你遇到悲觀、消極或不屑一顧的觀點時,應如何回應。本篇我就就此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考。

1. 氣候變化的影響是很久之後的事情,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

氣候變化的影響已經到來,目前發生的極端洪水、乾旱、熱浪、蝗災、寒潮,都可能或已經證實和氣候變化有關。而且科學家指出,極端天氣事件或許會越來越頻繁。「5000年一遇」的暴雨可以輕易摧毀你嶄新的轎車、貸款尚未還清的住房、為你日進鬥金的店鋪和花費數十年收集的心愛藏品。或許你覺得購買保險就已經足夠,但你的生命在自然災害面前同樣渺小。或許你覺得定居在歷史上罕有水旱災禍的城市就不足為懼,但氣候變化挑戰的正是人類的歷史氣候經驗。所以,你的行動,並不光是為了遙遠未來和子孫後代,也是為了自己的下半生。

2. 只有我自己行動,別人不行動,根本是螳臂當車!

不要低估了自己的影響力!或許你的言行只能影響到一個人,但這個人會接著影響到他人,他人再影響他人,最終變成一次蝴蝶效應也不是沒有可能。

英國廣播公司的一篇文章講到,社會科學家發現,當一個人做出以可持續性為導向的決定時,其他人也會這樣做:

l 發生在美國一家餐館的實驗表明,如果告知顧客30%的美國人已經開始少吃肉,那麼他們點無肉午餐的可能性就會增加一倍。

l 一項線上調查顯示,認識因為氣候變化而放棄乘飛機的受訪者,有一半人說他們也因此而減少了乘機。

l 在加州,住在已經裝有太陽能電池板的街區的家庭,更有可能同樣安裝太陽能電池板。

l 勸說人們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的社區組織者,如果自己的房子也安裝了,說服成功率會高62%。

社會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我們會不斷評估身邊的人在做什麼,並相應地調整我們的信念和行動。當人們看到他們的鄰居採取環保行動(如節約能源),他們會推斷出自身人群也重視可持續發展,並感到更有動力去行動。【1】

我們不是可以徒手阻擋隕石的超級英雄,但如果我們把行動的目標定為影響他人,就可以獲得意義。

3. 做什麼都不會改變,結局早晚都是毀滅,不如及時行樂!

其實同樣結論的,還有一種樂觀主義者:變暖一點根本沒什麼,都是小題大做,即使有問題最後肯定也迎刃而解,我們吃瓜群眾就應該馬照跑、舞照跳!

但這兩種觀點,其實都沒有科學依據。現實情況是,科學界給出了人類自我拯救的大方向——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說明了不減排的後果——人類文明岌岌可危。

悲觀主義者可能會繼續說:我是不信任人類會去減排!

但甘心做一個及時行樂的悲觀主義者,不就是人類不值得信任的原因之一麼?但如果能說服悲觀主義者改變觀念,那人類獲得救贖的希望也會增加。

其實,我們大部分人都喜歡行樂,都有懶惰的傾向,所以光靠情懷和奉獻精神是無法實現減排目標的,阻止氣候變化終究需要規則和法律來約束及時行樂派——而後者也會像接受垃圾分類和戴口罩一樣,服從科學的整體社會需要。

4. 國家之間都不願受到約束,《巴黎協定》一紙空文,何況是個人!

國家也是由人組成的,雖然每個人的權力不同,但即使最底層也有博弈的方法。當無數人的意見趨於同樣的結論之時——其表現形式可以是選票、輿論或大資料,當權者是無法忽視的。而且在氣候災難面前,不論階級、財富、地位還是權力,都只能短暫地抵擋衝擊,金字塔頂端者也無法在滔天洪水中永久維持一隻諾亞方舟。

關於《巴黎協定》的推諉,除了當權者的短視和國家之間的齷齪之外,國民沒有施加足夠的壓力是否也是原因之一呢?我們既然可以讓明星醜聞在社交媒體上形成軒然大波,為何不能讓事關全人類命運的議題也成為討論熱點?網紅主播讓某件商品的銷量一夜竄天,不也是每個普通人的關注積沙成塔?

有人覺得國家決策很難受大眾影響,但阻止氣候變化絕對是符合國家長遠利益的(不管從哪個角度定義「國家」),所以決策者有什麼理由反對呢?

5. 所有行動最後都可能淪為資本謀利的工具!

確實如此!資本主義和氣候變化的關係當然值得討論和反思,並成為指導長遠行動的重要依據。

但不可否認,有研究顯示,不論是新能源汽車【2】還是太陽能電池板【3】,都確實可以實現更小的碳足跡。

在人類生產模式沒有徹底改變之前,我們所有的消費行為都不可避免地成為資本謀利的工具。但如果我們的選擇可以加速化石燃料行業的垮臺,又何樂而不為呢?但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新的「綠色」企業巨頭取代殼牌、BP和埃克森美孚,並不能徹底解決氣候變化,也不是我們行動的最終目標!

6. 普羅大眾只關心糧食和蔬菜,根本不會聽你說這些!

大眾接受新觀念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困難。為了臭氧層放棄氟利昂冰箱、拒絕食用野生動物、不隨便丟棄廢電池,都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環保行為準則。新中國成立後可以短時間降低文盲率,在網路發達的今天,如果短視頻和購物APP能出現足夠多的公益廣告、社交媒體能夠有足夠的討論、名人可以多多做出表率,那氣候變化完全也可以迅速深入人心,更不要說國家將該議題納入教育體系的效果了。

而且,如果一個人需要精打細算糧食和蔬菜,那大概率其碳足跡已經很小——並不會開大排量私家車、經常坐飛機旅行、不在家也開著空調、放開胃口吃牛肉、每年買80件新衣服、開洗衣機一次只洗兩件衣服……

你會被我說服或用上面的觀點去說服他人行動起來麼?期待你的回饋和反駁!

注釋:
1. 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181102-what-can-i-do-about-climate-change
2. https://www.bbc.com/news/science-environment-51977625
3.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science/article/141111-solar-panel-manufacturing-sustainability-ranking

--
關注 #全球化監察 發布的內容
🔎 網頁 www.globalmon.org.hk/
👓 Matters bit.ly/3tUuhDi
🗂️ Facebook bit.ly/3dVlfQN
🐦 Twitter bit.ly/3aIz8Qm
📱 WeChat ID: global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