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詠(思匯政策研究所研究分析員)、楊敬雯(思匯政策研究所營運經理)
氣候變化令酷熱天氣加劇,天文台按現時趨勢推測,如果香港未來溫室氣體排放濃度仍然高企,預計2100年前香港的年平均溫度會上升約3.6°C,而日最高溫度達33°C或以上的酷熱日數會多達112日。工業傷亡權益會指,本港去年有5名工人懷疑工作時中暑致死,酷熱天氣直接威脅工友健康和安全。為防止熱壓力風險,勞工處於本月開始推行《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和工作暑熱警告,以預防在酷熱天氣下或高溫環境中工作而引致中暑,保障工友健康。
酷熱天氣工作藏隱憂 政府推三級制暑熱警告
綠色和平去年公布一項調查結果,發現過近九成受訪戶外工友認同過去10年香港天氣愈來愈熱,超過66%工友認為愈來愈熱的天氣對他們的工作有重大影響,而更有逾半工友在過去兩個月的酷熱天氣下工作時曾出現熱疾病症狀,包括暈眩、呼吸困難、頭痛和體力不支等。種種數據均勾勒工友在香港酷熱天氣中所面臨的風險和隱憂。
由於香港夏季炎熱潮濕,相對濕度高會令體感溫度因而上升,故政府基於香港暑熱指數推行《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綜合考慮四大環境氣象因素,包括氣溫、濕度、空氣流通和太陽熱輻射水平,以發出黃、紅、黑三個級別的工作暑熱警告,並建議在不同警告級別下,僱主應就不同勞動量的僱員於每小時提供相應建議休息時間。
《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立意雖好 惟須按現況和數據改進
雖然工作暑熱警告出爐為保障僱員安全向前邁出重要一步,但要有效實施《指引》,仍須面對不少困難。《指引》只屬建議性質,並非法例規定,令大眾擔憂能否切實執行。現行《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缺乏預防中暑和相關疾病的具體安全標準,令僱主預防中暑評估及措施不足,基層戶外工作者在酷熱天氣中亦經常難以尋找合適地方休息。而勞工處於5月18日首度發出黃色工作暑熱警告時,有僱主和工人表示不知已發警告或不清楚相關指引,處理部分工序時亦難以即時停工,反映《指引》仍存有不少執行問題。
要順利改善和落實《指引》,需要政府、僱主、工會和僱員之間互相合作,持續對話,為推動立法奠下基礎。政府應盡快建立公開平台,鼓勵持分者積極提出意見,同時亦要向業界和工友多作宣傳,讓僱傭雙方均清晰了解指引詳情和安排,以便不同工種制定和調整具體措施。僱主須認知認識熱疾病問題迫在眉睫,其有責任把員工的安全放在首位,並採取適當措施來預防熱疾病和相關傷害。政府應促使僱主提供足夠的休息時間、遮蔭及散熱措施等,以確保工友的福祉和權益。
再者,政府亦須持續監控和評估《指引》,確保系統能有效反映暑熱實際情況,故要以科學為本,收集和分析氣象監測數據、工人健康記錄以及僱主有否遵守指南等方面的資料,以確定天氣趨勢,並根據實際需要改進和更新指南,如應否增加暑熱壓力指數監測點並納入規管,為日後定期檢討做好準備。
此外,綠色和平指近八成受訪工友期望政府訂立更具法律效力的指引,更提出當局應訂立針對熱疾病的規例,將熱疾病納入可補償職業病範圍。政府需要加強巡查來確保僱主遵守準則,透過認識酷熱天氣風險、加強氣候教育和培養注重職業健康安全文化,我們可以共同保護僱員,並減少熱相關疾病的發生,繼而凝聚社會共識,立法保障工友健康和安全,以提升香港適應氣候變化的韌性。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