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網上消息傳數千隻「流浪貓狗」受「新界東北發展計劃」而無家可歸,相信數字是源於戰隊的調查。但稱之為「流浪」動物,與我們調查的原意不符;對於發展計劃的背景和現狀,也較少提及。因此我們覺得有必要做一些澄清和補充,希望有助於大家一齊為區內動物的未來出力。
關於4000隻
新界東北計劃十多年前就已經提出,直至2018年,政府的相關文件未曾提過動物,亦未有點算受影響動物的數量或評估發展對牠們的影響,更遑論考慮牠們的後路問題。因此,2017-2018年我們逐家逐戶拍門家訪,收集動物數量、類型、性格、搬遷安排等資料,以家訪的200戶為基礎,平均每戶有兩隻貓狗,以政府文件受影響戶數有近2000戶計,我們估算受發展牽連的家養半家養動物(貓狗)接近4000隻。
家養貓狗還是流浪動物?
在城市生活中,貓狗是寵物,只能在家,在外要用狗帶要跟主人,在街上的散走的,就會被標為「流浪」。在鄉村,建構物和環境複雜多樣,貓狗生活的形態多元,跟長期鄉郊社群生活的樣貌密不可分,大多數貓狗不是被當成寵物豢養在家,而是作為動物跟村民一同生活在社區。典型的,貓自己遊走社區,在固定點有人餵食,狗生活在花園,相對自在享受鄉郊生活。
鄉郊貓狗大多數沒有晶片,政府便認為這是流浪動物,有人投訴便可殺。但對貓狗來說,對村民來說,彼此是相關的存在,村民會餵,親疏不一。我們多年來在村協助貓狗絕育,村民多數也願意配合希望為牠們絕育。
始作俑者是政府的爛規劃,不是村民
對於東北發展下動物,媒體經常這麼歸納:收地—村民搬去公屋—遺棄貓狗。現實是,村民親手建立起的家園要拆,政府用分化手段、威逼利誘,逼人妥協。沒有多少村民想要離開,想要看著貓狗被工程害死。我們遇到的,懇求政府懇求外面的朋友幫貓狗找一個家,不想去漁護送死,也不會視狗場困籠終老為一個選擇。那是比死更慘的,有村民會這麼說。
政權是這樣,要逼你做沒有選擇的選擇:你要補償金還是公屋?對不起,你不合資格,你要拿幾千蚊搬遷費自己收拾離開還是執法人員執你出去?你要公屋嗎?那麼最「抵」是選擇跟家人兄弟姊妹分家……那麼,所謂「放棄」一隻狗兩隻貓三隻老龜四條魚五隻羊,相比起放棄自己大半輩子的人生,也不是那麼輕吧。
東北發展近年怎樣影響區內貓狗
新界東北計劃涉及範圍大,發展亦拆分為多個階段,所以區內動物亦非一次過面臨逼遷。
除了網傳的古洞北,發展計劃還包括粉嶺馬屎埔和虎地拗等多條村,各處貓狗數量都不少。
2016年受益於政府的「原址換地」政策,在鄉郊大量囤地多年的恆基首先開刀,將馬屎埔的大片農田剷平,工地重型機械的轟轟聲禍害至今,當年在地耕耘的農夫被迫搬離,受影響的也包括曾安然居於此的貓狗。
發展計劃抹殺原本地景人情和全港市民的居住權益,胡亂規劃,只益地產財團,在與政府和財團的拉鋸抗爭中,當區居民飽受忐忑不安的十年之苦,更有人要承受牢獄之災。
2018年政府設置登記大限誘逼政策下所謂合「資格」的村民接受逼遷。從2019年7月開始,部分村民陸續獲配公屋,但遷離原居的甚少,大部分村民希望住到最後一刻,這期間我們零星協助安置過一些貓狗,數量不多。2020年7月,首階段工程影響下的十多二十戶居民必須遷出。之後區內不少地方圍起圍板,雖涉及住戶不多,但想必是不少社區動物棲居匿身之地。
目前區內大貨車車流量大幅增加,威脅在外散走的貓狗的生存。
今年7月會有大批村民要面臨遷出大限,相信屆時會有較多貓狗需要安置。但即使安置,也不是簡單進村捉、照顧貓狗、配對領養人或貓狗舍這麼直接,貓狗性情有別,貓狗跟村民關係多樣,無窮無盡的溝通、重體力奔波或要捕捉……我們承擔不了全部,謝謝所有有心提出可以領養的朋友。
對,這個發展就是這樣,把村拆得七零八落,用十幾年分階段慢慢玩到你麻木你精疲力竭,只求苟且。
貓狗呢?未來十多年工程,村民漸漸遷出,食物來源減少,工程四處圍板,四處掘窿鑽地,重型車來往不絕。政府不打算投放資源做絕育,接投訴就捉就殺。是的,這個工程對區內貓狗意味著的比一次過死絕更殘忍,是十多年的殺戮。
所以對近期網上輿論的關注,我們才會感到憂慮。我們或許做不了多少,至少把我們所認識的東北、東北發展下的動物講出來,希望有所幫助。
現有政策下對東北動物的「處理」
戰隊自2018年約見不同政府部門並出席多個公聽會。官員不斷重申「飼主責任」,政府動物政策為零,將全部責任推給飼餵者,逼迫村民成為「無良貓狗主人」,村民面對迫遷,無奈上樓,面對生活變遷,更背上一條罪名。
多次見官後,政府或顧慮動保界反應,雖未有接納我們的訴求,但開始出信接觸不同民間貓狗組織,最後以優惠租金租地予兩個組織設立收容所「優先」安置受發展影響的動物。但除了租金,政府只付出了基本建設費,營運則全數由組織自付。不明就裡的可能覺得這是政府動保觀念的進步。但想多一層,難道不是政府「恩賜」自己的爛攤子給民間團體善後嗎??
有關動物的安排,村民只可透過兩個組織的宣傳和村中社工隊聯絡,看是否排到位進狗場貓舍。不過政府批地的兩個收容所目前仍未完工,而收容總量也不過50隻。漁護只托社工隊掛了張列明七個民間動物組織之聯絡,根本沒有收容空間,村民打去也是徒勞。不過對外,政府已經妥妥處理了這件事:既已建了收容所,又提供了動物組織「支援熱線」,還有什麼問題呢?
更多動物將會受害
在缺乏動物友善政策下,未來更多發展的地方,包括新界北(坪輋及打鼓嶺)、元朗南、錦田南等,各區加起來的動物的命途難以想像。一天當權者仍然用「土地不足」來迫害弱勢的居民,一天動物的命途仍是難有曙光。
我們由2018年至今,仍堅持以下訴求:
要求設立專責小組制定長遠政策保障發展區及未來受發展影響的動物的權益、保證發展區內動物零撲殺,並需在發展區進行整全的動物統計和調查,包括家養的動物及社區動物。
現今,政府需即時全面展開村內「捕捉、絕育、放回或領養」的工作,減少受逼遷動物的數量,不應把絕育工作推委予動物組織及巿民;絶育時植入晶片,列明為發展區受影響動物,萬一被捉必須放回原社區,避免被撲殺。
亦應放寬公營房屋飼養狗隻,容許被迫遷村民帶同動物搬遷至公營房屋,房屋署等所有公營房屋應放寬「可暫準原則」,並提供狗隻訓練,在屋邨增設狗隻設施以讓人及狗隻適應新環境。
規劃方案既是政府提出,政府有責任照顧受影響動物,發展局應申請撥款增設動物領養中心,讓受影響動物暫居,提供應當的訓練,並積極為動物尋找領養,讓動物有尊嚴地活下去。
這不僅是動物權益改革議題,也是土地、環境、發展、人口的議題,也許,也是我們對生命定義的一個議題。
你可以做什麼?
1)由於誤傳導致收到太多查詢,未來將暫時不會回覆。請關注各鄉郊發展區狀況,一同為發展區內動物與非發展區內動物爭取更全面的友善政策。
2)請避免進村隨意放下糧食,以免有人加毒,毒害社區動物或散步之家養動物。
3)如在村見到貓狗,請先向附近居民查詢了解,勿隨意捉走。
4)村內多數是未必親人的成年貓狗,若有心力承擔,可向我們留下個人信息和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