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 everything that can be counted counts, and not everything that counts can be counted." –William Cameron
香港生育率全球最低,不少年輕人寧願養貓狗都不想生小朋友,那麼香港寵物貓狗數量實際有多少?政府統計處數據指全港有24.19萬個住戶有飼養貓狗,或說40.52萬隻受飼養的貓狗。但原來有關數據最後更新年份為2018年【註1】,已被官方和民間沿用逾五六年,統計處相關調查過去亦只進行過5次。
這個數字的重要性在於其統計的意義,例如掌握市民飼養寵物的趨勢、習慣等,以提供相應公共設施,如在何處興建多少「寵物共享公園」、在交通設施上特設寵物車廂等。政府近年亦有針對寵物的政策調整,如增加增加寵物公園至逾50個,並至今已開放175個公園予人寵共享,但如果這是基於不合時宜的數據,或許未能滿足越來越大的需求,亦沒有討論基礎針對寵物福祉,作最恰當的政策制定。
寵物「人口」數字公布飄忽 未會定期公布
過往統計處常針對特定議題進行專題訪問,以「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形式進行抽樣普查。寵物隻數的數據亦僅是循此途徑收集,但其調查頻率並非如人口普及般,每5年進行一次,而是相當不定期,因此沒有年度趨勢數字能用以分析與歸納,抽樣比率亦相當低:
5期飼養貓狗情況的調查報告
發布年份|被養貓量|被養狗量|貓狗總量|樣本量|全港住戶量|抽樣比率|相隔年份
1983|13.35萬隻貓|11.15萬隻狗|24.5萬隻|14,102戶|*141.8萬戶|0.99%|首年
1998|4.66萬隻貓|14.57萬隻狗|19.23萬隻|11,200戶|192.3萬戶|0.58%|14年
2006|9.92萬隻貓|19.77萬隻狗|29.71萬隻|10,096戶|219.7萬戶|0.46%|8.5年
2011|16.76萬隻貓|24.75萬隻狗|41.51萬隻|約10,000戶|232.5萬戶|0.43%|5年
2019|22.11萬隻貓|18.41萬隻狗|40.52萬隻|約10,000戶|256.4萬戶|0.39%|8年
* 未有1983年網上數據,故以統計處1985年數據作參考
抽樣戶數每況愈下 最新抽樣基數不足0.4%
觀乎上述數字,即使年份相差甚遠,但也明顯可見部分數字相當飄忽,例如1983年公布有逾13萬家養貓,到了1998年竟破跌至不足5萬隻,但同時家養犬量卻又升了3萬隻,直觀上已有種不可靠感。而從過往報告公布年份中可見,調查頻率從 5 年一次,到 14 年一次都有,沒有任何規律可言,連發布月份都各有不同,下次數字何時公布可謂純粹等運到。
而其主要調查方式,是抽樣訪問逾1萬個住戶,然而,自首次調查以來,訪問戶數不斷微跌,而即使是首份報告的抽樣住戶,亦只佔當時總住戶量約1%,遠低於如全港人口普查抽人口10%的形式,而即使在地廣人多的中國內地進行普查時,官方亦有1%作樣本基數【註2】。隨著香港人口過去近40年大幅上升,此消彼長下近廿年的3次報告調查抽樣比率,已跌破0.5%,最近一次甚至不足0.4%,其代表性亦變相更弱。
當然,主題性調查亦有其參考價值,1萬個住戶亦是不少的統計基礎,但若要作為制定寵物政策的基礎數據,未免有些不可靠。事實上,在2011年的報告中亦有提及相關統計方法的限制,明言數字「不能代表在全香港所飼養的寵物數目」,因其沒有包括在工廠、地盤及寵物店所飼養的寵物,亦不能排除有住戶因居住相關條例限制,而隱瞞飼養寵物的實況,故數字可能某程度上被低估。然而,即使撇除這些因素,針對各年統計貓狗數量的結論,亦顯然有值得懷疑的地方。
2018年受養貓狗量竟較8年前少?
先勿斟酌1998年公布的貓隻量為何竟比1983年時大減3倍,如2006年報告中,其統計2005年的貓狗總量,較8.5年前的九七後初期增逾5成,多了逾10萬隻受飼養貓狗,在5年後,數字再增加約12萬隻,意味寵物飼養增趨持續。但在8年過後的2018年,貓狗隻數竟較2010的數字還要少,與市面上增加的寵物用品店的現象不匹配。
入口貓狗飼料數字似乎較為貼近現實,其在2012至2018年間大幅上升,更印證了飼養貓狗情況的調查報告可能不準確:
*貓狗量趨勢相關側面數據舉隅
數據類別|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
入口飼料價值|-|-|5.98億|6.89億|7.35億|7.39億|8.33億|10.88億|10.52億|
入口飼料(公斤)|-|-|3,497萬|3,446萬|3,716萬|3,530萬|3,785萬|4,597萬|4,319萬|
註冊獸醫數目|565|611|649|695|746|823|861|920|988
* 參考統計處貿易統計與獸醫管理局數字,唯2010及2011沒有相關飼料數據
諸如貓狗糧入口貨值、貨量,以及全港註冊獸醫數目,自2012年至2018年均仍明顯呈現上升趨勢,雖則未能直接與受飼養貓狗數量作對應,但至少亦能合理地推斷當時期的數量應是有增無減。尤其是在當時絕大部分貓狗飼料均是自外地入口,2018年入口飼料量較2012年多25%,可推論貓狗數量大幅增加,但根據統計處數字,2010年至2018年貓狗數量反而微跌2.4%,難道是那幾年牠們食慾大增?
事實上,2017年獸醫管理局,曾委託進行一份有關香港獸醫專業發展的顧問研究報告【註3】,儘管其訪問研究基數更低,只有2,514戶。但當中統計出2016年受養貓狗總量為約51萬隻,比統計處提出的2010年數字上升23%,這個升幅似乎更合理,符合飼料入口量的趨勢。同一份報告亦推算,2019年會有約54.6萬隻貓狗,但數字明顯與統計處2018年的40.52萬相距甚遠。
坊間較新數字,來自私人市場調查公司Rakuten Insight在2022年的研究【註4】,訪問了3,831位市民,有35%被訪者擁有一隻或以上的寵物,當中88%為貓或狗,若簡單地以2021年人口普查的約267萬戶家庭住戶量作基數,將推算出至少有逾82萬隻貓狗,比油尖旺和深水埗區的總人口更多。
儘管這種估算同樣不可靠,但得出的貓狗數量,較統計處2018年的數字多出一倍。這更反映這類基數極小的調查方法得出的結論,或有相當大落差。由此亦可知,現時香港常沿用的貓狗相關數據,非但落後,亦不可靠。
關注動物福祉:止發展粗暴 制數據錯亂
不過統計處報告中的一些數據,仍有一定參考價值,例如過往市民養狗多過養貓,現時「貓奴」比例似乎反勝「狗僕」一籌,亦符合近年趨勢;在受訪養貓狗住戶中,私樓住戶比例均遠高於資助房屋及公屋住戶,亦反映住屋類型與飼養寵物的關係。
此外,統計處每輪調查均採用獨立問卷,每次的調查涵蓋不同議題,一些有意義的問題,例如棄養寵物原因、各區飼養寵物比例等,未必每次調查都會觸及;即使問卷涵蓋了相同類型的問題,但因沒有持續每年或隔年公布,根本無從追蹤住戶收入和人數等具體趨勢,用以制定寵物政策。若政府能將相關問題,恆常化地放進人口普查的內容中,或已是一可行方法,為寵物「人口」數據奠基。
綜觀過往官方有關寵物政策及友善措施,可謂缺乏可靠的基礎數據作討論。各區增設「寵物共享公園」,或只是政府為回應區議會要求的妥協,而非建基於實際需要,而隨寵物經濟盛行,據展覽業界統計,僅養貓產業現時每年市場價值已逾22億【註5】,可預示將有更多便利飼養寵物及出行的舉措,以提振經濟。
但若要在各種規劃及行政上,適如其分地制定各種政策,以及揭示和避免發展對動物的傷害,這些基礎數據實不能省卻。
除卻用來計算寵物獸醫比例、寵物休憩空間需求、寵物車廂各區需求等的寵物總數,寵物壽命、寵物疾病趨勢等數據,亦相當值得調查與整理,以準確洞察本地寵物普遍健康狀況。又或是其他諸如流浪貓狗數字、因新發展區收地而無家可歸的貓狗數字、本地繁殖場具體數量、工程峻工後受安置的地盤狗數字等,背後均反映城市發展下貓狗們的種種潛在危機,亦相應於有關動物生存環境的城市問題,但這些資訊現時當然亦通通欠奉。
觀乎現代城市,人類明顯並非唯一棲居的物種,與人們最為親密的寵物相關政策,從數據處理上仍見受政府忽視,更遑論其在發展上會有諸如對貝澳水牛、濕地白鷺,乃至整體自然生境的關懷。若要制定更合理的動物政策,亦至少可從數據政策上做起,由寵物開始擴而充之,切實地關懷所有城市動物的福祉問題。
參考資料:
【註1】政府統計處:飼養貓狗的情況
【註2】聯合早報:中國將於明年開展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
【註3】Mercado Solutions Associates Ltd. 2017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eterinary Profession in Hong Kong”
【註4】Rakuten Insight. 2022/1. “Share of people who owned pets in Hong Kong as of January 2022” and “Share of people who owned pets in Hong Kong as of January 2022, by pet type”. From Statista.
【註5】信報. 2024/8/26. 「貓經濟」成新興產業 港寵主年花22億 不婚少子寧養毛孩 視如己出或伴侶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