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70年歷史、全港最後鎅木廠收地期滿 盼寬限兩年處理千噸木材

70年歷史、全港最後鎅木廠收地期滿 盼寬限兩年處理千噸木材

(獨媒報導)在新界東北發展的推土機前,古洞「志記鎅木廠」多年爭取不遷不拆未果,或將面臨滅廠。收地期限於6月30日已過,木廠第二代接班人王鴻權希望政府寬限兩年,讓他們將庫存約一千噸的木頭,鎅成可用的木材,「唔通真係冚唪唥去晒堆填區」。

無標題
志記鎅木廠第二代接班人王鴻權

無標題

王鴻權又希望可將木廠轉型成木材博物館,「唔能夠咁快遺忘佢㗎,我哋好多青年人好希望呢間木廠存在」。

開業70載鎅無數木頭 千噸存貨待處理

志記鎅木廠於1947年開業,至今逾70載,專門處理熱帶雨林的原木及本地市區的棄木,將碩大的木頭鎅成木板。木廠曾由北角遷到柴灣,先後搬遷四次後,於1982年末落戶古洞馬草壟,扎根40年。

無標題

自2019年立法會通過新界東北第一階段工程撥款後,政府隨即展開收地。馬草壟本來木廠林立,如今一一倒下,只剩志記一間,也是全港最後一間鎅木廠。木廠第二代接班人王鴻權(權哥)今年74歲,他與記者談話的聲線,不斷被廠外傳來推土機巨響蓋過。

無標題

權哥說,木廠多年來接收過不少由運輸署、路政署等政府部門棄置的木頭,再鎅成有用的木材,延續木頭的生命。自2016年起,木廠更每月舉行一次木工班,歷年參與總人數逾千。他表示,不斷轉型,只為爭取多一點生存空間。惟推土機令生存空間變得困難,木廠多年爭取不遷不拆未果。

鎅木廠外的推土機
鎅木廠外的推土機

廠內有一座又一座木頭山,木頭總數超過一千噸。權哥表示,木廠只有三人工作,完全處理需時兩年 ,「唔通真係冚唪唥去晒堆填區」。地政人員曾提出以碎木機「嚼晒佢」,權哥直斥是極大的浪費,且指碎木也至少需時一年。

無標題

已過收地死線 籲大眾助覓新址

志記義工吳卓恆提到,地政總署在2019年出信收地,訂下今年6月30日為收地死線,志記曾在今年二月去信要求寬限惟不獲回應。他指地政人員近兩天均有到場查看,但暫未行動。

吳卓恆表示,木廠近年處理過數萬木頭,包括中電的舊燈柱、灣仔碼頭的舊木樁、地鐵軌道枕木,甚至有毗鄰因新界東北工程而拆掉的村莊燈柱,苦笑道「好奇怪」,「政府一方面畀啲木材想我哋處理,一方面又要收我哋廠」。

鎅木廠的外牆

他稱木廠並不奢望能經營多十年廿年,只望政府酌情給予兩年寬限。志記一直嘗試覓地重置不果,他亦呼籲大眾幫忙留意合適的選址,條件包括可供貨車出入、面積如現址一樣約一萬呎。

義工吳卓恆
義工吳卓恆

料難負擔千萬重置費 倡轉型木材博物館

權哥重申最希望的不是賠償而是保住木廠,他預計重置費用高達一千至二千萬,惟木廠每月生意額不過八萬元,即使連同賠償,也難以負擔重置費及未來租金。

雖然年屆退休之齡,但權哥並不言累,還提出創新想法,提議日後將木廠轉型為博物館,保存本地木材業的歷史,包括廠內一部有60多年歷史的「皮帶鋸」,退休後的自己則繼續向青年人傳承相關知識,「唔能夠咁快遺忘佢㗎,我哋好多青年人好希望呢間木廠存在」。

無標題

對於即將來臨的「執法」行動,權哥坦承沒有應對方法,只能默默接受。吳卓恆則嘆道,自己參與新界反迫遷運動十年,成功例子寥寥無幾,他們只望爭取兩年時間處理木材。

指加工木材可助古蹟復修

權哥的弟弟、家中排第七的王鴻強則形容自己一生「食木大」,「梗係希望保住老豆嘅招牌」。從事古蹟復修的他提到,香港現時不少保育古蹟所需的木材也經過志記加工,包括中西區魯班廟、前水務署職員宿舍等。

無標題

木廠除了是王氏一家的家族記憶,也是三隻唐狗的家,其中「小黑」和「燒賣」來自毗鄰已被清拆的農莊。家中排第八的么女王美嬌說,小黑以前活潑愛笑,但近日卻變得鬱鬱寡歡,「啲狗知㗎,佢知周邊(清拆)發生咩事,佢哋都好擔心」。

木廠第二代王美嬌、第三代王雯妮、第二代王鴻強、第二代王鴻權
木廠第二代王美嬌、第三代王雯妮、第二代王鴻強、第二代王鴻權

無標題

「燒賣」
「燒賣」

政府2012年推出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志記鎅木廠所在的馬草壟位於古洞北新發展區內,連同粉嶺北新發展區,政府計劃提供約87公頃的住屋土地,興建71,800個房屋單位,帶來約188,100新增人口。當局預計,首批住戶將於2023年入伙,整個發展區的基礎設施工程則在2031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