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路是人修出來的——借鏡台灣手作工藝 環團培訓義工修復山徑

路是人修出來的——借鏡台灣手作工藝  環團培訓義工修復山徑

(獨媒報導)「路是人行出來的」是老生常談,卻不多人說「路是人修出來的」。在山上,被行過太多的路容易水土流失,雨水沖刷下化作一條爛路。環團「綠惜地球」自四年前培訓義工,借鏡台灣的手作步道工藝,以天然材料修復山徑,取代過往常見的鋪石屎做法。不過,香港山徑使用率高,加上部分遊人依舊亂開小路,修復山徑的速度追不上破壞的速度。

也許有人認為,政府部門理應盡力修復山徑,不應將責任外判民間,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就說「做咁多嘢,都係為咗座山」。她盼望大眾在行山時不只看風景、跑山時不只看秒錶,也能看到腳下的山徑,明白山徑需要用心維護,奉行「無痕山野」原則,「你跑山都係因為呢度靚咋嘛,跑爛晒成座山係無意思,條路爛咗,景觀價值都跌」。

DSC_9371

環團嘆修復追不上破壞 培訓義工幫輕日常維護

環保團體「綠惜地球」上月底(12月31日)邀請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的導師來港,聯同漁護署維修技師,帶領新一期義工到麥理浩徑四段的兩幅工地開土。其中一段樹根外露,另一段則因為水土流失,石級之間太大落差。最方便快捷的方式是直接鋪設石屎,但長遠只會令石屎路旁的水土流失更嚴重,亦破壞景觀。因此,義工隊借鏡台灣的手作步道工藝,以天然物料修復山徑。

DSC_9037

「綠惜地球」在2020年獲漁護署批出許可證,可以培訓修山義工,至今已是「自己山徑自己修」的第四期計劃。四期義工近200人,人多勢眾,但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仍對修山工作不敢樂觀。她提到,過去三年的疫情進一步推高行山及越野跑的熱潮,熱門山徑的耗損明顯加劇,不少人又喜歡尋幽探秘,「爆林」成風,令植被碎片化,綠水青山都變光頭山,人為破壞的速度已經遠超山的自我復原速度。

綠惜地球義工隊可以自行出動,處理較簡單的維護工作,如清理水道、阻截捷徑、編織及放置石籃;較高難度的修築梯級、興建截水壩等工作,則需要漁護署支援。鄭提到,漁護署前線工作量大,分身不睱,故緊急程度較低的日常維護工作,便可以由義工擔當填補位置。

「自己山徑自己修」的資深義工Antipas表示,修山最大的滿足感是可以目睹山徑一步一步變好。同時,眼見山徑易爛難修,他坦承有少許無力感,但已接受修復山徑本來是一趟漫長過程,需要時間向公眾教育。Antipas後來更由義工轉為「綠惜地球」的職員。
「自己山徑自己修」的資深義工Antipas表示,修山最大的滿足感是可以目睹山徑一步一步變好。同時,眼見山徑易爛難修,他坦承有少許無力感,但已接受修復山徑本來是一趟漫長過程,需要時間向公眾教育。Antipas後來更由義工轉為「綠惜地球」的職員。

邀台灣導師指導 就地取材維持山徑天然美

修復山徑不只是體力勞動,背後更有一門學問,從選石到度尺,再到考慮最適合行山者落腳的高度,全是運算和心思。在台灣導師及漁護署職工的指導下,一眾義工先在山徑周邊收集大小適中的石材,再以人鏈方式將40多籮石頭運送到工地開工。

DSC_9171

DSC_9278

漁護署不少前線員工坐擁40年資歷,為何要另外請教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的導師?鄭茹蕙解釋道,台灣修山是以公眾參與起家,特別擅長培訓義工,加上台灣修復方式亦更多元、自然,以「渾然天成」為最高境界。鄭舉例道,漁護署以外的政府部門或承辦商通常慣用石屎修復,甚少採用其他天然物料。不過,台灣導師就會建議採用原木,也發揮了原木的好處。雖然原木沒有石屎耐用,不過原木較輕,義工容易幫忙搬運及建設,大大加快了修復過程

DSC_9608

比起台灣近4,000米的高山及多變氣候,香港的山徑問題相對簡單,離不開水土流失及人為破壞,但第一次來港修山的導師文耀興已留意到,香港跑山的人明顯比台灣更多,損耗劇烈。在他眼中,就地取材是修山的基本原則,故修山的人需要具備理解問題及分析用家需要的能力,才能造出兼顧自然美及人體工學的山徑。

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導師文耀興
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導師文耀興

盼大眾行山不只睇風景:要睇到腳下山徑需要保護

在修復當日,不少義工都「懺悔」自己常常跑山、曾經爆林,所以來修山「還債」。本身是越野跑友的鄭茹蕙認為,香港郊野公園每年接待1200萬人次,耗損在所難免,跑山亦無需內疚,最重要是奉行「無痕山林」原則,不開捷徑,從源頭上避免「欠債」,「行毅行者100公里就100公里,但啲S彎位個個都穿捷徑落去,拉直個坡度,水土流失就容易咗」。她強調「你跑山都係因為呢度靚咋嘛,跑爛晒成座山係無意思,條路爛咗,景觀價值都跌」。

DSC_9687

麥里浩徑約一半路段已經石屎化,綠惜地球目前優先處理天然表土的山徑,惟坊間及學術界均缺乏資源進行調查,未能統計還有多少山徑待修。不過,鄭茹蕙明白,修復山徑本來就沒有終點,也是一場與義工、公眾互動的寶貴機會。她盼望大眾在行山時不只看風景、跑山時不只看秒錶,也能看到腳下的山徑,明白山徑需要用心維護,奉行「無痕山野」原則,「你跑山都係因為呢度靚咋嘛,跑爛晒成座山係無意思,條路爛咗,景觀價值都跌」。

也許有人認為,漁護署理應盡力修復山徑,不應將責任外判民間,鄭茹蕙就認為「等於淨山執垃圾咁,你唔會話『不如政府執晒啲垃圾』,其實淨山、淨灘都係好好嘅公眾教育」,所以義工隊才名為「自己山徑自己修」——因為自己是用家,所以也要負上責任,「大家做咁多嘢,其實都係為咗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