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超市購物8日收集276件膠 環團倡設「走塑區」

超市購物8日收集276件膠 環團倡設「走塑區」

(獨媒報導)綠領行動進行「超市購物『計膠』兵團」焦點小組研究,招募9名市民紀錄8天內在超市購物所得的塑膠包裝量,結果收集到共276件塑膠包裝。綠領行動高級公共事務主任鄭梓冲表示,研究結果顯示消費者傾向無包裝蔬果,認為超市減塑應從蔬果起步,盼全港起市增設「無塑商品區」。

每件貨品平均兩件膠包裝

綠領行動於2019年的調查發現,逾七成市民認為超市蔬菜包裝過多,有九成市民稱會選擇購買無包裝的蔬果。綠領行動今年舉辦「超市購物『計膠』兵團」焦點小組,在5月至6月透過網上招募9名年齡介乎18至49歲、有超市購物習慣的市民,紀錄8天內在超市購物所得的塑膠包裝量。結果顯示,9人共在超市購物33次,共購買147件以塑膠包裝的貨品,收集了276件塑膠包裝,即平均每件貨品有兩件塑膠包裝。當中蔬果的購買數量最多,總共有52件,而其塑膠包裝共有63件,即每件蔬果使用多於一件塑膠包裝。

超市包膠情況_01(由綠領行動提供)
超市蔬果包膠情況。(綠領行動提供圖片)

消費者:過度包裝礙選購

焦點小組參加者甄小姐指,據平日觀察,高檔超市Fusion、Marketplace等的蔬果包膠情況較嚴重。她舉例指,同一份芒果,高檔超市使用4至5層包膠,普通超市則用少一點。她表示願意付更貴價錢購買無塑膠包裝蔬果,稱「擔心浪費多啲」。她亦表示蔬果被塑膠包裝,難以觸摸蔬果判斷其新鮮程度,「包膠包住都唔知生果幾成熟」。

另一名參加者梅小姐指,超市售買的塑膠盒裝士多啤梨,每層之間有一片塑膠作分間,阻礙判斷中下層士多啤梨的新鮮程度。參加者劉小姐亦指,曾在超市購買番茄,拆開保鮮紙後發現底部的蕃茄已變壞,「因為真係包實晒,睇唔到」。

梅小姐指,超市捆綁式銷售強迫消費者購買一定數量的食物,惟當中可能一半已經變壞,最後消費者需要購買更多,增加消費成本。

無標題

促設「裸買店」、立法規管

綠領行動高級公共事務主任鄭梓冲稱,是次研究結果顯示消費者傾向無包裝蔬果,盼超市正視消費者的需要。他指,多數參加者願意自備容器、光顧街市或本地生產品牌,甚至以更高的價錢購買無塑膠包裝貨品;所有參加者均支持超市設立更多「無塑商品區」和「裸買店」,以及支持政府立法規管過度包裝。

鄭梓冲要求全港超市進行內部審計,審核多餘包裝的蔬果種類和數量,制定減少蔬果塑膠包裝的時間表及目標。他重申「從蔬果減塑,係最容易」,盼超市加快在各區實施蔬果「無塑商品區」。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指,將來實行垃圾徵費,根據「污染者自付」原則,消費者將要為超市付上處理塑膠包裝的責任,「佢生產,你自付,係一個不公平的現象」。被問到不少蔬果來貨前已有包裝,何漢威表示超市可與外國供應商商討,認為不能以此作藉口拒絕減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