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啟德體育園即將啟用,推動香港成為「盛事之都」,惟盛事必然帶來廢物。環保團體綠色和平指,現時香港欠缺針對大型盛事的重用餐具系統,每場大型活動皆使用大量即棄餐具,造成浪費。他們早前進行了「賀歲盃2025即棄餐具統計調查」,推算當日活動共派發了逾12,000件即棄餐具,其中即棄杯及杯蓋佔比最高,達7成2,料啟德主場館啟用後,一年恐將派發超過121萬件即棄餐具。綠色和平建議政府分階段撥款1,000萬元設立重用杯系統,以減少即棄餐具的使用。
推算啟德主場館一年將產生121萬件即棄餐具
綠色和平於賀歲盃當日在香港大球場進行了「賀歲盃2025即棄餐具統計調查」,調查隨機抽出5間小食店,並於開場前45分鐘及中場休息開始後的30分鐘進行即棄餐具的統計。調查發現,5間小食店於統計期間合共派發了3,804件即棄餐具,推算大球場當日有營運的16間小食店共派發了約12,000件即棄餐具,其中以即棄杯及杯蓋最多,共佔整體即棄餐具的7成2。
綠色和平根據調查結果,推算出啟德主場館每年最少40日體育活動所產生的即棄餐具數量。項目主任譚穎琳指。若以主場館入座率的50%即25,000人推算,每年將派發約60萬件即棄餐具,若以入座率的100%計算,則每年派發的即棄餐具更會高達121萬件。她強調,上述推算僅針對40日的體育活動,並未包含演唱會等其他活動,認為即棄餐具的實際派發數目恐將比121萬件高。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譚穎琳
綠色和平:重用杯並非新鮮事 香港有足夠條件設立重用杯系統
政府於2017年曾推出鼓勵性質的《大型活動減廢指南》,提出應先源頭減廢。但譚穎琳指出,現時大型場館的減廢政策側重回收,與指南背道而馳,減廢亦未見成效。她認為,政府現時應開始研究設立重用餐具系統,進行更多試驗計畫,為香港設立大型重用餐具系統打好基礎,期望日後政府能夠增撥資源去做重用器具的發展,最終能夠法例立法規管大型盛事中即棄餐具的應用。
她稱綠色和平過去一直有與政府溝通,希望未來能夠約見相關政府部門或啟德體育園的營運方,推動落實相關措施。
綠色和平於數年前已開始在部分社區推行重用杯計劃,2019年的國際七人欖球賽中亦有使用。他們認為香港具有足夠條件和成熟度推行,「辦法總比困難多」,政府在推動「盛事經濟」時亦不能夠忽略永續價值。
譚穎琳又表示,其他國家已開始推行使用重用杯,如比利時於2023年立法規定大型活動均須使用重用杯,每年節省超過2,500萬隻即棄杯,韓國政府亦已與十隊職業棒球隊簽署協議,逐步推動重用杯,減少即棄垃圾量等。她認為,「以重用代替即棄」是全球減廢趨勢,重用杯系統已於其他國家有序推行,而且成效顯著。
建議政府分階段撥款1,000萬設立重用杯系統:都唔係一件好大嘅數目
譚穎琳認為政府應牽頭推動,在政府投資的大型活動場所和盛事中要求承辦商提供重用杯。她建議政府應分階段撥款1,000萬元支援啟德體育園建立低成本、高效益的重用杯借還系統,包括清洗設施、借還系統應用程式及重用杯等。
她表示,現時啟德體育園舉行一場測試賽的成本可能已達1,000萬元,認為撥款1,000萬元對於大型場館而言並非一筆過大的數目:「1,000萬都唔係一件好大嘅數目吖,之前車馬費測試賽都可能已經1,000萬。」
現時政府面對千億財赤,許多公共開支都被削減,《獨媒》問到在財赤下要增撥資源推行系統是否可行。譚穎琳回應指,香港環保政策比其他地區少,相關開支亦只佔政府開支的一小部分,強調綠色和平的建議是希望政府於現時環保政策的開支中抽撥1,000萬元用於設立重用杯系統。她又認為,政府可以分階段撥款數百萬元推行,短期內先進行試驗計畫和推廣,再就實際情況追加撥款。
她又表示,過去政府的減廢政策強調回收,但成效甚少,認為現時應調整減廢政策,從源頭著手,「唔係成日將啲責任堆咗畀啲市民做,要佢做回收,反而係政府做撥款,鼓勵市民從源頭開始減廢。」
基於安全理由,現時本港的大型體育場館均禁止市民攜帶水樽或杯入場,入場市民只可使用即棄紙杯。譚穎琳表示措施一直為人詬病,亦令到場內即棄杯和杯蓋堆積如山,認為要平衡環保與安全的考量,設立重用杯系統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她認為,政府斥資於啟德體育園內設置多部飲水機,但卻缺乏零廢棄選擇,市民必須使用即棄紙杯,與設立飲水機的原意相違背,甚至製造更多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