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皇都帶動的重建士紳化

皇都帶動的重建士紳化

保育,留住歷史是美事,但地產主導保育,帶動重建,美其名活化,實為漂白歷史,拆毀城市。新世界留住皇都戲院,另一邊廂,拆掉附近超過60年歷史,同屬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皇都戲院大廈、天宮台及繼園街唐樓。皇都戲院的保育,保留建築,但改變北角的生態,令其晉身為士紳化的地標,伴着更多重建接踵而來。

平衡保育與發展,於目前保育及歷史建築評級法列落後情況下,只淪為新豪宅項目的美麗新賣點。

北角的新世界

早前天宮台洋樓水磨石樓梯被拆毀,引發不少關注。而皇都早前的展覽亦可算成功的展覽,吸引不少名人打咭留念,一票難求,昔日街坊商場,包裝為美倫美奐大堂,重現六、七十年代北角的文化風貌。隨着展覽結束,街坊商場不復再見,將被改頭換面,變成新穎商場與表演場地。而旁邊的皇都大廈亦被清拆重建,保育戲院的面積轉移到大廈之上,歷史價值戲院留住了,地產商損失不大,美其名的雙贏。

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皇都項目保育是成功,間接卻促成社區的災難,帶動整體社區的發展,將戰後的北角社區改頭換面,重建成豪宅為主的新世界。

地產主導保育

新世界在北角的發展版圖,除了皇都戲院保育外,其餘也是重建項目,包括:皇都大廈、繼園街、天宮台(媒體指大有機會為新世界), 以上皆戰後代表性的唐樓群,但貶眼間變為新世界重建的肥肉。

皇都大廈和天宮臺人去樓空,正進行重建清拆。繼園街60–74 號唐樓早前清拆引發不少保育人仕惋惜,號唐樓,於一九五七年建成,由任冠生先生設計。外貌摩登精緻,像一艘船,水磨石柱經過細心修飾,並設半室外的斜台露台。唐樓對面是兩年前落成新世界的柏蔚山豪宅項目,新項目猶如巨壁束立在窄街中,阻擋着光線,令街道失去風采,暗淡無光,當日張愛玲曾居住的寧靜小街不復再見。

文化帶動重建,香港來說是耳目一新,較類似是西九文化項目,美其名是文化,實際是酒店和豪宅。這類文化地產的地標打造,在大陸屢見不鮮,地產商不但賺取美好的相遇,變成文化大亨,也在地皮上賺得盤滿缽滿。

發展商所言皇都為年青人打造的文化地標,應該是為住在柏蔚山的年青人打造的地標。

消失的城市景觀

皇都變成左新世界冠名北角的市中心,以文化創造新地產價值,改變舊區,賺取利潤遠比單純住宅為高。做地標,新鴻基是當中的表表者,他們製造了APM、YOHO Town,過去都以商場為核心,但地產商更明白時代已轉變,商場漸漸式微,近十年年青一代開始反對商場和連鎖店的文化,地標慢慢由商場,轉變成古蹟,由最開始的1881 ,到南豐紗廠,但新世界厲害的是整個北角變成他們的新天地。

類似情況,新鴻基士紳化北角海皮,令該地特色,只有連鎖店,街坊昔日美好公共空間被大量裝飾品佔據。

保育需要有氛圍,北角保持戰後發展的社區特色,保留大量50至60年代的舊建築,單楝建築單獨看來平平無奇,不符合政府的古蹟要求,但用城市景觀角度,反映戰後香港的繁華,因大陸內戰,皇都、天公台、繼園街,記載娛樂場所、富豪、軍閥從上海等地移至本港的歷史,加上將被清拆重建北角衞理小學、已清拆極富特色的北角衞理堂及不少戰後教堂建築,不同現代主義建築,令北角擁有獨特景觀。可惜,留下皇都戲院,但不少同期建築被迫清拆重建。

香港保育有前途?

我們的城市的藍圖何在呢?哪裹作重建,哪裹被保育。過去20年從來並無講清楚,沒有制度的保育和發展,至今歷史評級並無法定效力,就算一級建築仍可清拆,令民間的努力變成燈蛾撲火 。社會有心人很多,但仍然偏地重建,大量古蹟倒下,只留下一兩楝建築聊作修飾,十年後,香港、北角變成怎樣呢?

北角,不應只有一楝皇都戲院,而講一個戰後多元社區故事,但漂白的城市容得下多元嗎?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