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北部都會區」尚未發展,已先迎來破壞。環團調查發現,北部都會區在一年間已有135幅綠地被剷成棕地,面積達38公頃,等同兩個維園,當中逾一成新棕地位於海岸保護區、濕地保育區或緩衝區內,近三成則位於都會區擬建的交通基建一帶。
政府去年宣佈將擴大「北部都會區」濕地公園,惟一直未訂界線,綠色和平相信有地主搶先破壞綠地,以免地段日後被納入保育區,故有地主「投機式剷地」,為日後發展鋪路。調查亦發現,35個棕地工場涉及違規作業,部分已改劃作「住宅」用途,但仍在拆解有毒電子垃圾,可見當局執管無效。
發展局及規劃署回覆《獨媒》指,會調查可疑個案並對違規棕地作業採取執管行動,並指政府過去幾年已清理30公頃棕地,計劃在未年5年進一步清理200公頃,惟無意進行新的棕地研究。當局亦指,在土地未需用作長遠發展之前,讓合規的棕地作業繼續留在原地運作,是善用土地的做法。
一年內增38頃棕地 逾5公頃入侵海岸或濕地保育區
綠色和平與本土研究社日前公佈《北能棕止?北部都會區棕地亂象調查報告2022》,調查橫跨去年7月至今年11月,揭發「北部都會區」兩大亂象,包括有135幅新擴張的棕地,以及35幅違規作業的棕地。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陳可淳表示,「北部都會區」尚未發展,但已有面積約38公頃的綠化地被破壞,等同兩個維園,當中逾一成新棕地位於海岸保育區、濕地保育區或緩衝區,合共5.2公頃,近三成則位於都會區擬建的交通基建一帶,合共10.6公頃。
陳可淳提到,去年7月傳出「北部都會區」的消息、10月的《施政報告2021》宣佈擴大濕地公園範圍,再到今年7月環境局局長謝展寰放風重劃濕地邊界,相信有地主決定「先下手為強」,搶先破壞綠地,避免日後被納入保育區而無法發展。
她以天水圍濕地公園以南、近橫洲配水庫一帶的一塊綠地為例,該地橫跨濕地保育區與緩衝區,先在去年7月被鏟出一條新路,至今年8月擴成0.5公頃的棕地 ,11月再擴張至1.3公頃。陳可淳認為,若該地繼續擴張,便有機會駁通西面佔地8公頃的泥頭山,進一步摧毀該帶的生態價值,從而無需被納入濕地範圍。
逾10公頃新棕地毗鄰未來地鐵站 斥地主「投機式破壞」
政府強調在發展北部時會「交通基建先行」,包括以五條概念性鐵路、20個新鐵路站打通新界北,惟陳可渟認為現實是「棕地先行」,指已有10.6公頃新棕地在未來地鐵站一帶湧現。她嘆即使政府仍未公佈細節,但已有地主進行「投機式破壞」,「未起交通,棕地已經破壞咗先」。
她以鄰近北環線打鼓嶺站的打鼓嶺缸窰為例,今年初仍是一大片綠地,至今年8月忽然被鏟出近3公頃的棕地。諷刺的是,該塊棕地的旁邊正進行「特殊農地復耕計劃」。陳可淳指,政府鼓勵復耕的同時,卻縱容了地主在農地旁違規鏟出棕地。
35違規工場10個至少運作兩年 斥規劃署規管失效
報告亦發現,「北部都會區」內有35個違規棕地工場,當中25個為新發現,10個為去年已揭發但至今仍在運作的棕地,即至少已運作兩年,涉及無牌處置「四電一腦」或電子垃圾、堆積鋁廢垃圾山等。陳可渟直斥規劃署規管無效,罰款亦欠阻嚇力,只介乎數千至數萬元。
陳可淳提到,有兩個違規工場更死灰復燃,其中「元盈家電維修及處理有限公司」在小磡村工場非法處置「四電一腦」,曾因違反《廢物處置條例》被罰1萬元。工場在今年3月清空,惟在四個月後又再貯存大批電器。她質疑規劃署檢椌後便不再跟進,「好多時表面見唔到啲嘢就算」。
「元盈家電維修及處理有限公司」去年7月情況
嘆棕地無發展計劃 部份懶理改劃繼續拆垃圾
發展局曾指,新界1,600公頃棕地中有一半將納入新發展區,並稱新發展區會善用棕地建屋。不過11塊位於「元朗南發展區」及「洪水橋/廈村發展區」內的棕地中,僅有4塊棕地擬用作發展,餘下7塊至今未有發展計劃,其法定土地用途仍為「露天貯存」或「其他指定用途」。陳可渟擔心,只要一日未有興建公屋等計劃,土地用途一日不變,只會縱容違規棕地長存。
報告又提到,即使「元朗南發展區」內的3塊棕地已有發展計劃,並已改劃成住宅用途,惟如今仍持續運作,涉處理有毒電子垃圾,包括「屏山匯港電器」及「山下村盈豐塑膠」。陳可淳慨嘆,分為三期的「元朗南發展區」將在2038年才完全落成,擔心現有工場仍可趁發展前繼續運作10多年。
促定期公佈棕地現況 及早收回保育區土地
報告最後指,北部都會區在短短一年間已擴張多幅棕地,可見規劃署2019年發表的棕地研究報告已不足以反映現況,建議政府每季或每半年檢視、公佈棕地狀況,包括檢視涉及私人發展項目的30公頃土地,從而取締違規工場,並收回有發展潛力的棕地。
報告亦建議政府盡快公佈「多層式大廈」方案,以重置棕地作業,避免棕地進一步擴散,並提倡優先為閒置的100公頃「快熟棕地」訂下發展路線圖;對於棕地擴散入保育區內,報告強調應直接收回被破壞的濕地及其他具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 ,而非日後再重新劃界。
發展局及規劃署:擬未年5年清理200公頃棕地
發展局及規劃署綜合回覆《獨媒》指,11幅位於發展區內的棕地均有發展時間表,大部分已納入進行中的規劃研究,長遠將發展成房屋或其他用途。對於團體指發展區內共7幅違規棕地無發展計劃,當局回應指7幅中3幅位於「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第二期或餘下發展範圍內,另外4幅則位「元朗南發展」的第二期或第三期發展範圍內,將被分批收回發展。當局指,在土地未需用作長遠發展用途之前,讓合規的棕地作業留在原地繼續運作,是善用土地的做法。
至於團體揭發在新發展區以外有24幅涉違規棕地,發展局及規劃署回應指,大部分已被納入不同的發展研究,包括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研究的經修訂範圍,以及流浮山、尖鼻咀及白泥地區的土地用途檢討等,僅少數個別地塊不被納入發展研究,當中絕大部分屬「露天貯物」用途,可用作露天貯物及鄉郊工場。
當局續指,會調查可疑個案,並對違規棕地作業採取執管行動,尤其以保育地帶為重點執管地區之一,並指政府過去幾年已清理30公頃棕地,計劃在未年5年進一步清理200公頃。當局又表示,目前優先協助受影響的棕地作業者重置至合適的土地,以助有序收地,故無意開展另一次棕地研究。
規劃署:去年發逾200宗通知書 檢控38人
規劃署表示,不時會在保育地區進行實地考察,或以無人機作監管,包括馬草壟、蠔殼圍、打鼓嶺缸窰一帶及厦村雞伯嶺,適時採取執管行動。署方指,若當中有涉及生態及保育價值地帶的違例填塘或填土個案,會發出法定通知書要求恢復原狀,首次定罪可處罰款最高50萬元,第二次及其後每次定罪可處罰款最高100萬元。署方亦指,在2020年為188宗個案發出強制執行通知書,及就62宗個案提出檢控,2021年為235宗個案發出強制執行通知書,及就38宗個案提出檢控。
環境局則以電話回覆指,收地及重劃濕地邊界的事宜均由負責發展的部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