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環保署發出明日大嶼環評研究概要 綠色和平批評環保署未動用權力否決 屬嚴重失職

環保署發出明日大嶼環評研究概要 綠色和平批評環保署未動用權力否決 屬嚴重失職

環保署今日發出三份「明日大嶼環評研究概要」,漠視環諮會、環團及公眾對先做策略性環評,評估多項填海工程所累積的環境影響重要性、及有關應對氣候危機的意見,對土拓署早前「偷步」提交的工程項目簡介照單全收。綠色和平批評,環保署未有動用權力為環境把關,否決「工程項目簡介」,僅加入「小修小補」要求,例如分階段遞交環評報告以評估累積環境影響,變相縱容「先斬後奏」的做法,喪失為環境把關的專業,恐無法扭轉其對海洋生態的破壞。

環諮會、環保團體曾多番要求土拓署公開《香港2030+策略性環境評估報告》,當中理應包括不填海的替代方案,惟不得要領。環保署今聲稱擬備「研究概要」時,已參考過往大型基建工程,綠色和平質疑當局偏聽,兼選擇性參考案例,以屯門繞道為例,其環評研究概要中,要求環評須建議替代設計或施工方案,以避免填海或在重要的動植物生境進行工程。然而,是次「研究概要」絕口不提以避免填海作替代選項,令人質疑當局配合土拓署營造「非填海不可」的假象。

現時欠缺策略性環評作基本參考下,環保署只在「研究概要」要求土拓署要分階段遞交環評報告,聲稱能有系統地評估該三項工程項目的累積影響。然而,「明日大嶼」填海選址附近已有多項完成及計劃中的填海工程,包括機場三跑、東涌新市鎮擴展、石鼓洲焚化爐等,將忽視工程與鄰近發展帶來的累積環境影響,恐會嚴重低估整體累積環境影響。

此外,「研究概要」要求土拓署在最終填海範圍及附近500米範圍內進行生態基線調查,但以港珠澳大橋為例,原棲息在北大嶼水域的四十多條中華白海豚,工程完成後絕跡於該三千公頃水域,是施工範圍18倍。前車可鑑下,當局仍不汲取教訓,草率訂下500米的標準,恐為大嶼山水域的物種及其生境面臨帶來不可逆轉威脅。

環境局今年公佈《2050氣候行動藍圖》,承諾碳中和,然而,繼「項目簡介」後,「研究概要」仍然完全忽視和適應氣候變化的策略。環保署只以非現行環評條例的範疇為由,將公眾及多個民間團體的訴求貶抑為「意見」,僅以「轉達當局」的形式處理。綠色和平批評,此舉更是與環境部門訂立的政策相違背。

綠色和平強調,政府須聆聽民意,優先發展近2,000公頃棕地,撤回「明日大嶼」,勿為環境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