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發展局前日宣布赤洲出土香港首塊恐龍化石,並有信心掘出更多。研究恐龍多年的本地學者文嘉棋表示對發現恐龍骨感到十分開心,因為香港從此「有自己嘅恐龍」並向全世界分享。他個人未能憑相片辨別恐龍品種,相信專家現時要清走化石旁邊的碎石,方可進一步研究。文嘉棋又表示過往發掘化石,向更深地方挖掘,或有機會「成個屍體都喺度」。另外,他建議市民行山時多留意有沒有化石,又言自己亦有同樣習慣,相信除了赤洲,荔枝莊、八仙嶺或有機會出土化石。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多年前漁護署早已在赤洲東北面發現疑似脊椎動物的化石,及後證實為恐龍化石,估計屬白堊紀時期,距今約1.45億年前至6,600萬年前
「我哋有自己嘅恐龍畀全世界」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文嘉棋今早(25日)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對今次發現感到十分開心:「我哋好開心,可以唔使淨係做先進嘅科學研究,而家我哋有自己嘅恐龍畀全世界」。由於香港從未出土任何恐龍化石,一眾香港學者研究恐龍時,都要去外國及內地交流,但研究脊椎動物化石的學者曾在知名學術雜誌發文,他認為反映本港古生物研究具一定水平。
他表示廣東一帶過往出土不少恐龍蛋化石,惟恐龍骨化石較少,料今次發現可促進兩地進行更多交流。翻查資料,廣東的「河源恐龍博物館」存有2萬隻恐龍蛋化石,破世界紀錄。河源當地亦出土過獨有品種——「黃氏河源龍」的化石。
稱化石表面或「磨爛咗少少」
被問到該恐龍的具體年份和品種,文嘉棋表示白堊紀分為「早白堊紀」和「晚白堊紀」時期,兩時期的恐龍差異甚大,專家可以從化石分辦。至於品種方面,政府推測為蜥腳類或鳥臀類,但他坦言憑相片難以判斷,要交由專家鑑定。但他認為化石表面「已經磨爛咗少少」,相信已經暴露在地面一段時間。他稱當下專家要清走化石旁邊的碎石,才可進行更多研究。
文嘉棋續指,經過多年研究,專家們十分理解香港的地層,而赤洲發現化石的為沉積岩,是有條件保存化石的石質。然而,其他香港常見火山石,會因為熔岩冷卻而破壞化石結構。至於出土化石分布散亂,是因為沉積岩前身為河流,化石容易被河流衝散。但他表示過往發掘化石時,部分化石有機會陷在石層之下,或「掘落去成個屍體都喺度」,認為專家可集中於該石層進一步探掘。
冀港人多去郊區
今次出土恐龍化石,他認為能提升下一代的科學興趣:「係一個好好嘅方式畀小朋友認識科學、鍾意科學、有興趣科學。」他續指科學對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如5G、電動車等,惟「好多科學小朋友無興趣」,而恐龍是個非常好的方式吸引小朋友了解科學。
此外,他覺得出土化石可令市民留意香港的天然資源,他稱香港地質公園獲教科文組織認證,十分難得,希望各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可多去郊區。
他更表示自己行山時,會不時留意地上有沒有化石,他指除赤洲外,荔枝莊、八仙嶺或有機會出土化石,他建議市民
可多加留意:「我就鼓勵香港市民出去行山,幫我哋望吓囉」,如果認為有所發現,可以交予地質公園。
主持問到市民不懂分辨化石,文嘉棋就表示市民可透過參觀展覽了解化石的外表,「而家我哋有一個(化石)畀你,知道邊一種石層係香港有咁嘅化石呢,記咗佢,繼續搵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