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位於上環城皇街的台階建於1859至1897年,仍保留花崗石級,並認為是國父孫中山當年上學的必經之路。古蹟辦建議將台階列為二級歷史建築,周四(9月7日)在古物諮詢委員會討論,在大部份委員支持下通過。台階終點是堅道,其對落的五排樓梯已改用混凝土重建,故不被納入評級範圍。此外,路政署於2018年曾在永利街至堅道一段台階塗上黃色防滑鋼砂油漆,事前無諮詢的做法曾惹起爭議,古蹟辦在會上並無提及。
共12排樓梯評級 有樓梯被換石、重建
城皇街是全港少數仍保留花崗石級台階的道路,分為三段,評級範圍是城皇街行人路、石造台階部份。古蹟辦文件指,台階頂端近堅道的五排樓梯已改用混凝土重建,而必列者士街街市旁的一段台階,曾更換新花崗石,因此兩者沒納入評級,但古蹟辦只解釋換花崗石的原因,但為何以混凝土重建則沒有解釋。
三段走線於1850年或之前成形,從1859到1897年的地圖可見,台階由下而上分階段興建。荷李活道至史丹頓街、必列者士街交界一段,有五排樓梯,保留較多花崗石台階與梯台。至於往堅道一段,只剩下七排樓梯獲評級,雖保留花崗石台階,但樓梯間所有平台皆鋪設混凝土。
台階旁的必列者士街2號,即新聞博覽館現址,曾經是美國公理會佈道所。1883年孫中山來港後,曾在佈道所居住及受洗,並在第一代中央書院(今聖公會基恩小學)讀書,相信每天就是經過這段台階來往學校與住所。
蘇彰德:希望評級後能與工程部門溝通
路政署於2018年曾在永利街至堅道一段台階塗上黃色防滑鋼砂油漆,事前無諮詢的做法惹起爭議,署方後來派人清除。古蹟辦當時向傳媒指,台階是被建議評級的建築,正待古諮會評級。古蹟辦開會時並無提及此事。
主席蘇彰德表示,有路段鋪設了石屎,望評級後「唔會再發生」,又指「有時大家知道,可能要做一啲防跣等等工程」,希望將來古蹟辦與工程部門反映溝通。古蹟辦執行秘書(古物古蹟)盧秀麗指建築物獲評級後將會落入監察機制,相關部門施工會通知古蹟辦,她指屆時會反映委員意見。
前運輸署助理署長、東華三院行政總監蘇祐安則表示,城皇街附近大部份樓梯被評級,例如樓梯街,興建扶手電梯機會減少。他認為面對人口老化,社區要在此作出取捨,希望古蹟辦諮詢時可提醒公眾考慮。不過他提到附近有不少歷史建築,如新聞博覽館、史丹頓街兩棟唐樓,因此支持城皇街評級。
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表示,向古諮會建議評級前,有問及會否有發展項目,而將來是否興建電梯等設施,需視乎社區需要、文物價值,文物在動工前亦要諮詢古諮會。不過他表示,古諮會著墨點應是文物價值。
項目在大部份委員支持下,評級獲得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