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䇄立於上水古洞36年的中華玻璃纖維製品有限公司(下稱中華),是香港少數仍出產混凝土定位磚的工廠。在最輝煌的90年代,工廠有十多人工作,曾供貨予青馬大橋、過海隧道等大型基建工程;但經歷內地工廠抄襲自家產品、同類型工廠紛紛北移,中華規模變少,現時只剩創辦人歐次鴻獨力製磚。
雖是「一人工廠」,歐次鴻在訪問中常提到自己很開心。他表示香港製造是中華生存至今的原因:「點解我仲可以生存?你想你啲嘢(工程)冇問題,咪要揾我囉。」即使廠房被納入古洞新發展區的收地範圍,最快2024年被收地,他亦不感可惜,說已有退休打算:「時代係進步嘅,你唔可以阻礙發展,邊個阻就推開邊個。」
17歲入行、80年代自立門戶 古洞設廠至今
71歲的歐次鴻已製作玻璃纖維 50年。他童年時看到介紹工業的電視節目,因而對玻璃纖維製品產生興趣,17歲決定入行做學徒,先後在太古公司及青洲英泥工作,製造廣泛應用在建築、交通、電子等行業的玻璃纖維製品。他於1986年自立門戶,在上水古洞成立中華玻璃纖維製品有限公司,製造玻璃纖維製品及混凝土定位磚。歐次鴻解釋自小常到古洞玩樂,加上在古洞工作過,便決定在古洞設廠。
中華的工廠位於河上鄉路的馬路旁,米色的外牆佈滿斑駁,1樓的樓梯掛著印有「中華」的紅字招牌,生銹的鐵門內是辦公室及約2千呎的廠房,放滿各種機械、工具及材料。
束著小馬尾的歐次鴻每日回廠製作圓型的混凝土定位磚(俗稱石屎餅),供貨給地盤作固定在鋼筋籠之用。他先將英泥及水混合,再倒入模中,同時要不斷震動模具,將空氣逼出。一般來說,英泥越多,石屎強度越高;水越多,石屎強度則越低。歐次鴻指有些工廠會加多點水以減少成本,但水份蒸發後會令石屎的密度減低,承壓力亦下降,他寧願多加英泥:「我想晚晚好瞓,唔洗頭痛,英泥我鏟多三鏟落去。」
研製蝴蝶磚 遭內地廠抄襲
辦公室貼了昔日生產的玻璃纖維製品的照片,如保安亭、流動洗手間
90年代是中華輝煌之時,小小的工廠有十多人工作,曾供貨予赤鱲角機場、青馬大橋、過海隧道等工程,當時主要供應玻璃纖維製品,如保安亭、流動洗手間等,及俗稱蝴蝶磚的鋼筋承托磚。
這款中華出產的蝴蝶磚是歐次鴻研製,在建築界十分有名,曾用於汲水門大橋、海底隧道等,用作承托及固定鋼筋位置,亦可阻隔鋼筋與結構物,減慢鋼筋氧化,否則鋼筋氧化後會膨脹,有機會逼爆石屎。他憶述在80年代到歐洲出差時,見過類似蝴蝶磚的四方體磚,當時香港不少承托磚承壓力不足,於是自己在家嘗試製造不同大小及承壓力的承托磚,起初只是四方體,及後將它改良成弧線形,以減少磚塊與結構物的接觸面,避免產生印痕。因為承托磚形似蝴蝶,歐次鴻便將他命名為蝴蝶磚,「五金鋪嚟揾我買磚,話『有冇嗰隻蝴蝶型嘅磚』,原來佢哋叫做蝴蝶磚,好,咁我就改個名做蝴蝶磚。」
工廠規模變少 一人工作但樂得自在
然而,一塊石屎餅只賣十多元,一個蝴蝶磚更值不到一元。蝴蝶磚被內地工廠複製,生產一模一樣的製品,在內地網站「淘寶」搜尋便有大量同款產品,價格更低廉,加上香港的玻璃纖維產業被內地取代,中華的生意漸少。歐次鴻於是遣散工人,現時自己一人開工,只做石屎餅,靠固定客源支持。
不過歐次鴻樂得自在,自己組裝了兩個喇叭,為喇叭加上嘴巴、帽子等裝飾。歐次鴻笑言就像一個人在唱歌,他一邊工作一邊聽音樂,又戲言不用監督員工工作,更加自由。
堅持香港製造 質素保證
九十年代香港的工廠紛紛北移,歐次鴻亦曾經到內地物色廠房,視察兩間工廠後,最終失望而回。他解釋石屎是混合英泥及水而成,英泥是鹼性,因此要避免用酸性高的水,否則會中和了英泥的鹼性;但他發現兩間工廠分別用酸性度高的河水及井水製作石屎:「井水同河水係破壞英泥,你用井水即係你唔識嘢,用河水都係唔識,咁唔洗諗喇。」自此,他堅決留在香港:「咁就知道上面啲人做嘢嗰種模式,跟著完全冇諗過去大陸做,只留喺香港。」
「你唔係話你喺香港製造就代表你得,而係你有冇擺個心落去,對得住你良心,係咪對嗰件產品好認識,係咪對件貨品有要求。」歐次鴻認為生產必須跟足工序及規格,如果監管做得好,工廠就不會偷工減料。石屎有凝固過程,其強度與日俱增,中華每批磚必會按規例做足28日的壓力測試,質素比承判商的要求更高,「人哋要承受到3噸嘅,我就預4噸,如果人哋要10噸,我就預夠15噸。」
當年港珠澳大橋興建時,被媒體形容為醜聞不絕,有報道指有工程人員指大橋橋墩使用了不合格的鋼筋承托磚,影響結構安全和耐用度,及後才尋找其他供應商替補,但路政署拒承認有定位磚爆裂或鋼筋移位等問題。歐次鴻透露,他當時收到港珠澳大橋工程判頭電話求救,指大橋橋墩門樑工程遇到問題,「老闆用咗第二間(的承托磚),幾百噸壓落啲磚到,佢聽到嘞嘞聲,嚇到腳軟。」於是判頭再向歐次鴻訂購承托磚,歐次鴻知道大橋工程龐大,故特別多加英泥及藥水,以加強鋼筋承托磚的密度,「天橋條墩200幾噸,若果塌咗唔知點算,如果一粒爛咗,就好似燒炮仗咁全部『啪啪啪』裂晒,少咗一粒就少咗一個承受力。」
香港製造的產品難與內地競爭,但同時香港製造是中華能生存至今的原因,「點解我仲可以生存?你想你啲嘢冇問題,咪要揾我囉。」
工業必然式微 對收地不感可惜
中華靠品質、口碑生存至今,卻難逃被推土機剷平的命運。由於廠房位於古洞北新發展區範圍,雖然至今未收到政府正式通知,但預料將在2024年被收地。歐次鴻指如果不收地,將會工作到不能走動,但即使收地亦不感到可惜,認為始終要放下:「到宜家你問我有冇可惜,冇可惜嘅,時代係進步嘅,你唔可以阻礙發展,邊個阻就推開邊個。」
有客人得知古洞發展計劃,擔心失去供應商,主動問歐次鴻是否光榮結業,會否東山再起。但歐次鴻已決定退休,指一來已工作50年,二來根本無人接手,「啲朋友都話揾人接班吖嘛,我話我知,但香港冇人肯做。」
香港的租金、薪金高,工業利潤不及第三及第四產業多。歐次鴻認為香港工業式微是必然,七八十年代工業輝煌之時,香港人沒有工作便到工廠打工,但現時根本沒有人願意接手這份厭惡性工作。他說將心比心,如果生於這個年代亦不會從事工業,「你今日叫我做依啲,我廿歲出嚟,未讀完書我都唔會同你做,咁污糟咁辛苦。」「啲人問點解你個仔唔嚟做呀?佢嚟做我都趕佢走啦。」
回顧近40年的成績,歐次鴻在訪問中常提到自己很開心:「台灣、越南都幫我哋攞貨,好開心,開心依樣嘢,竟然可以咁嘅廠仔、做啲咁嘅貨,去到咁遠嘅地方,同埋大半個地球嘅人都copy我。」
由生產每一件製品到面對工業式微、收地發展,歐次鴻的態度如他在辦公室門口寫下的左右銘一樣:「得意失意切莫大意,順境逆境永無止境」。
歐次鴻在辦公室門口寫下「得意失意切莫大意,順境逆境永無止境」提醒自己
記者、攝影:林諾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