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政府舉行記者會,發表《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其中2021年10月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首次提出北部都會區時,擬發展的約1,220公頃濕地保育公園是否「走數」成為焦點,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北部都會區細節會隨研究深化,不要因為其中兩個濕地公園未有列出便認為不會發生。她又重申不會濕地只重量地「一換一」,而是以質為重,不會「拘泥」於面積。
《施政報告》中提及發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政府今日舉行記者會。2021年10月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將北部都會區劃為「雙城三圈」,新一份的《綱領》則劃為四個區域,並列出未來三年的發展重點及未來十年的發展里程碑。
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主任丘卓恒在記者會上稱,「北都」合共提供逾50萬個單位,亦有大量土地劃作創科用途。目前新界不少居民目前需前九龍及港島上班,他指未來「北都」逾50萬個職位可減少跨區通勤。
流浮山將為數碼科技流樞紐
北部都會區的四個區域中,西面為「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範圍包括天水圍及洪水橋一帶,將與深圳前海及南山區合作,洪水橋將發展高端專業服務產業,以及作為現代物業重鎮。此外,流浮山則會是數碼科技流樞紐,並將於沿岸設立海岸生態公園,具體方案將於明年出台。
牛潭尾設創科專上院校
新田一帶則為「創新科技地帶」,面積逾300公頃,相等於約17個科學園,將與深圳科創園區組成「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河套區首三棟大廈將於明年落成,新田科技城則於明年開始動工、2026年完成平整。牛潭尾則會預留專上院校用地,聚焦科研,發展方案同於明年出台。
預留土地作演藝學院第二校舍
古洞北、羅湖、香園圍及新界北新市鎮一帶則為「口岸商貿及產業區」,其中新界北新市鎮將發展商業、零售、金融及跨境消費等,並提供土地作再工業化,發展如食品科技、綠色環境工業等新興工業。此外,香園圍口岸將集中提供鮮活食品過境檢測設施,日後文錦渡口岸將成為純旅檢的口岸。
區內亦會設有組裝合成組件基地,以及容納綠色環境產業如環保園第二期。古洞北及粉嶺北則為住宅及政府部門集中地,以及有土地供專上院校發展及演藝學院作第二校舍。至於古洞農業園,丘卓恒重申會續推動第二期發展,而區內的塱原生態公園工程已接近完成,料明年開放。
紅花嶺郊野公園研究明年完成
近沙頭角一帶的區域則為「藍綠康樂生態圈」,丘卓恒指沙頭角墟極具歷史意義,會續推動開放禁區計劃,並與深圳市政府共同研究發展沙頭角墟文化旅遊區。區內的紅花嶺郊野公園研究將於明年完成,丘卓恒指紅花嶺與深圳的梧桐山相連,雙方會共建貫穿深港兩地的生態廊道。
《綱領》指政府將於2024年或之前,就所有新土地發展項目制定土地用途和發展方案,2027年或之前就所有主要項目啟動收地程序,至2032年或之前完成四成新發展土地平整及新增單位。
濕地公園消失?甯漢豪:別看不到就認為不發生
《綱領》中未見兩個2021年10月曾提及的南生圍和蠔殼圍濕地保育公園,只餘下三寶樹一項,甯漢豪指《綱領》會隨研究深化而持續更新,包括列出更多項目,著大家不要認為「今日見唔到就覺得唔發生。」她又指2021年10月的《策略》,只為初步策略框架,未經具體研究,「入面嘅數字唔係一個承諾」,相關數字與今日不同不能理解為「應承咗一啲嘢唔去做」。她又重申,本港土地有限,濕地補償應以質為重而非「拘泥」於面積。
黃淑嫻:濕地保育公園需分階段建設
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重申,濕地保育公園範圍大,需分階段建設,三寶樹先行是因為位置鄰近米埔自然保護區,而新田科技城發展如火如荼,故望保持該區濕地功能「零損失」。當局正進行的北都濕地保育公園系統可行性研究,將於11月展開公眾參與活動,明年上半年公布結果。黃淑嫻同稱不應著眼於濕地面積,指最重要的是濕地的生態價值,例如將分散的魚塘合併成更大的水體。
甯漢豪:「北都」是「莊嚴嘅行動」
項目橫跨逾20年,有記者問到如何確保「北都」未來不會走樣。甯漢豪表示「北都」已有愈來愈多工程上馬,形容是「莊嚴嘅行動」,指社會大眾如認同增加土地供應便應「擁抱呢一個項目」。她重申發展「北都」大方向不變,僅是細節會調整。
至於「北都」是否會全面採用直接批地模式,甯漢豪指會以多元模式包括傳統的批地、直接批予某些望引入的企業,以及「雙信封制」等(即除考慮地價外亦考慮其他因素如引入的技術等)。
「北都」錢從何來?甯漢豪:融資辦公室將研究、相信是現金流問題
被問到「北都」錢從何來,甯漢豪稱《施政報告》中成立的「大型發展項目融資委員會」,會研究融資組合,包括多少來自市場及政府。她認為如發展的時間表「部署得好」,「其實我相信都係一個現金流嘅問題,我哋都可以處理得好嘅。」
甯漢豪續指「北都」並非今日才開始發展,稱自2018年起古洞北、粉嶺北及洪水橋新市鎮的相關工程已先後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政府亦期望有更多公私營合作,包括換地讓現有業權人參與。
古洞北及粉嶺北新市鎮至今收到18個換地發展申請,甯漢豪指其中8個因不同原因不再跟進。餘下的10個中有7個已進入商討補地價階段,另3個正處理中。她稱如12月31日前未能達成協議,政府便會進場收地。
被問到是否擔心土地流標,甯漢豪指投資經濟發展用地的「有心人」,皆視乎長遠經濟發展,如他們有信心便會反映在出價。她續指無論是地政總署或投地者,皆會因應市場情況出價,政府不會因為擔心流標而不推出土地,「推地」是為達到一些政策目的。
新鐵路的資金融資方面,甯漢豪亦稱待新委員會研究,但指過往的「物業加鐵路發展」模式成功。其中運輸及物流局副局長廖振新指,港深西部鐵路正進行第二階段研究,料2024年中完成,屆時將確實如何推行及時間表。
「北都」預留了逾60公頃土地作專上院校用地,她表示該些土地分散予不同版塊,除洪水橋列明預留5公頃自資專上院校外,其餘土地「相信」在牛潭尾及新界北新市鎮,將由教育局與各大院校研判。
至於落馬洲河套區擬建的橋樑小口岸,並採用人面識別「無感過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指正與深圳市政府溝通,以便利深港兩邊園區的人員。至於今年6月至8月進行的新田科技城公眾參與活動,當局稱正整理資料,短期內公布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