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漁護署將2019年後,再次響應全國放魚日「增殖放流」,於印洲塘海岸公園投放共約18,000條紅斑(赤點石斑)、石蚌(星點笛鯛)和黑鱲(黑鯛)幼魚。活動獲香港佛教聯合會和香港漁民團體聯會支持,「放流」前,佛聯會會長寬運法師主持誦經灑淨儀式。
漁護署在2019年曾分別於6月及11日「增殖放流」,以促進具商業價值的本地漁業物種恢復及長遠增加本地漁業資源,兩次行動共投放12,000條紅斑及4,000條石蚌,皆為具商業價值的本地物種。政府去年12月發表的《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亦有提倡以科學為基礎的「增殖放流」代替不當放生活動。
國家於2015年將6月6日定為全國放魚日,通過「增殖放流」活動增加水生生物生態資源。漁護署今日於大埔魚類批發市場舉行「增殖放流」活動,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漁護署署長黎堅明以及立法會議員何俊賢出席。漁護署安排現場約80名嘉賓組成三條人鏈,將在場約2,000條幼魚人傳人並倒進紅色盤內。其後由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寬運法師主持誦經灑淨儀式,儀式期間不斷敲鐘、誦唱大悲咒經文,歷時約10分鐘。
黃淑嫻致辭時稱,留意到有市民以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為由進行不當放生活動,漁護署已聯同主要宗教團體,倡市民以「環保、植樹、護林、素食」等生活習慣代替放生。她稱今年七月初會為中學生安排野外考察活動,實地參與「增殖放流」過程。
何俊賢指佛聯會每年皆會舉辦放生活動,今次有幸合作。他望活動令市民思維煥發、跳出原有框架,「令到社會變得更好,令到社會充滿愛,你愛我我愛你,咁我哋覺得呢個社會先至能夠可以真正達到持續發展,少啲矛盾,多啲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