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新田科技城第一階段發展擬於2024年年底開始收地,香港觀鳥會日前帶領記者考察受影響的新田魚塘,指該處鳥種佔全港鳥種三分之一,生態價值極高,填塘恐釀成生態災難,促政府懸崖勒馬。榮譽會長、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指,夏季的新田濕地使深圳降熱,認為深圳應反對填塘發展,否則「熱到痴線」。早前有傳媒引述環團指,發展局官員稱新田科技城是「國家任務」,林超英怒斥當局「假傳聖旨」、唬嚇環團,企圖誤導市民,繼而大肆破壞國際級濕地:「喺香港冇嘢叫得做國家任務。國家係好小心守住一國兩制呢條線,係唔會落 order(指令)畀香港政府去做啲嘢,如果真係有 order,請佢哋攞出嚟。」
左至右:香港觀鳥會榮譽會長林超英、總監余日東、保育主任黃雪媚、副總監胡明川
新田科技城明年年尾起收地 觀鳥會斥「硬上馬」
城規會於1993年為后海灣制訂規劃指引(規劃指引編號12C),設立「濕地保育區」及「濕地緩衝區」,規管后海灣地區的土地使用和開發。 「濕地保育區」旨在保護由大小不一但相連的魚塘所組成的核心區域,而「濕地緩衝區」則是以保護「濕地保育區」為目標的緩衝區。
發展局今年5月公佈新田科技城《建議發展大綱圖》,將發展151公頃的新田「濕地保育區」濕地及97公頃「濕地緩衝區」,作創新科技用途。兩者範圍均屬第一階段發展範圍,預計2024年底開始收地。
九個環團6月發表聯合聲明,批評計劃將會摧毀保育后海灣的制度,又批評政府沿用2021年「新田/落馬洲樞紐」舊環評研究概要,規模僅為新田科技城方案的一半,以及繞過環評程序下公布發展計劃,促請政府重新修訂新田科技城的方案。
有參與聯合聲明的香港觀鳥會批評,新田科技城發展計劃明年第四季將「硬上馬」,由公佈至動工相隔僅僅17個月,做法尤如先斬後奏,難免令人覺得當局強迫公眾接受,不但漠視公眾的知情權,有違程序公義,亦恐釀成生態災難,促政府懸崖勒馬,撤回填塘方案。
漁護署現正就「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下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之策略可行性研究」,展開為期兩個月的第二部分公眾參與活動,公眾可電郵提交意見,2024年1月20日截止。香港觀鳥會12月12日舉行新田濕地考察團,帶領記者到場考察「濕地保育區」受影響的魚塘。
觀鳥會:將填塘範圍鳥種佔全港三分一 生態價值極高
觀鳥會指,填塘範圍的雀鳥物種數量達205種,佔全港鳥種的三分一,生物多樣性豐富。當中有117種為具保育級別物種,其中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全球瀕危及近危物種達19種,如極度瀕危青頭潛鴨、極度瀕危黃胸鵐、瀕危黑臉琵鷺、易危紅頭潛鴨;被列為國家一級或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達33種,如白肩鵰、烏鵰和禿鷲;被列入《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達25種,例如紅腹濱鷸及遠東葦鶯。觀鳥會指,以上記錄證明新田魚塘濕地具極高生態價值,是眾多面臨滅絕物種的重要棲息地,急須予以保護。
批新田科技城切斷大灣區僅存最完整候鳥度冬濕地
香港觀鳥會總監余日東表示,將被發展填平的新田魚塘是瀕危候鳥的重要棲息地,全球瀕危的黑臉琵鷺每年冬季從遠至西伯利亞的北方遷飛來港,魚塘濕地成為牠們補充體力的加油站,好待春季飛回北方繁殖。他續指,2023年初在新田的降水魚塘中,發現多達78隻黑臉琵鷺在覓食,數量佔全港近三成,更佔全球種群1%以上,符合列入《拉姆薩爾公約》「國際重要濕地」的條件,即一個水鳥物種總數佔全球數字1%,可見新田魚塘的生態價值極高。余日東批評,明年新田科技城工程一旦開展,將會切斷黑臉琵鷺等候鳥在大灣區僅存最完整的度冬濕地,威脅全球候鳥族群的安全。
78隻全球瀕危黑臉琵鷺在新田魚塘覓食(相片提供:©香港觀鳥會)
發展局指魚塘已荒廢 保育人士:生態價值仍不容小覷
余日東指,目前在新田科技城的發展範圍,有近45公頃、涉56個魚塘,正參與由政府資助的「香港魚塘生態保育計劃」。香港觀鳥會透過與當地養魚戶合作,在新田及內后海灣逾550公頃魚塘進行生境管理工作,希望在保留傳統塘魚養殖運作的同時,為水鳥提供足夠覓食及棲息的空間,提升后海灣魚塘濕地的生態價值。余日東批評,最新方案的諮詢文件竟隻字不提魚塘價值,不只漠視生態,更忽略過去半世紀一直默默經營魚塘的漁民,扼殺多年來本地傳統漁業對社會和生態保育的貢獻。
發展局回覆《獨媒》查詢時指,新田科技城620多公頃擬發展面積中,雖有151公頃以地域計座落於「濕地保育區」、97公頃座落於「濕地緩衝區」,但實際上兩者合共248公頃中有159公頃(64%)已經是棕地和已填平的魚塘等;餘下約90公頃(36%)的魚塘建議填平作發展,當中一半已沒有養殖活動甚或已荒廢多年。
局方續指,政府早在1999年劃定「濕地保育區」時不單包括當時一些仍用作養殖的魚塘,亦包括一些已荒廢的相連魚塘,而「濕地緩衝區」僅指沿濕地保育區朝陸地方向的邊緣劃出約500米闊的地帶,不一定包括魚塘。受發展影響的合資格漁業經營者可根據政策獲得補償。
但余日東批評,政府常常強調填塘範圍中有一半的魚塘已荒廢,說法非常誤導,讓人誤以為這個地區的生態價值低、可以隨意破壞。他強調,閒置魚塘的生態價值絕對不容小覷,以新田和三寶樹一帶的閒置魚塘濕地為例,已連續五年記錄到稀少的全球易危紅頭潛鴨,以及罕見的全球近危白眼潛鴨。對牠們而言,新田一帶是米埔以外最重要的棲息地,屬高生態價值。
新田科技城將與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接壤
余日東表示,受影響的新田魚塘是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在 90 年代政府進行的《后海灣地區魚塘生態價值研究》已肯定了新田魚塘的生態價值,亦被納入「濕地保育區」,具明確的保育原則,以確保濕地的完整,免其受到干擾。
米埔及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範圍,黑色框線為其範圍,東面與新田練板村接壤。(漁護署地圖)
米埔及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與《拉姆薩爾公約》有關。該《公約》是世界多國政府於1971年在伊朗拉姆薩爾市所簽訂,1975年正式生效。《公約》為國家層面及國際合作上制訂了保育、善用濕地和濕地資源應採取的措施綱領。截至2021年8月,公約共有171個締約國,而根據公約劃為「拉姆薩爾濕地」的地點超過2,429個,總面積約2.55億公頃。
1995年港英政府時期,米埔及內后海灣約1,500公頃濕地正式列為「拉姆薩爾濕地」。據漁護署網站介紹,該片濕地是個淺水海灣,臨水地帶為廣闊的潮間帶泥灘,灘後遍佈紅樹林、潮間帶蝦塘(基圍)、漁塘和蘆葦林。米埔內后海灣濕地對遷飛候鳥非常重要,是牠們從北極圈俄羅斯遷飛至澳洲期間的度冬棲息地和補給站。在濕地停留的遷飛候鳥每年多達5萬隻,其中包括黑臉琵鷺、黑咀鷗和小青腳鷸等世界性瀕危品種。
中國則於1992年正式實施《拉姆薩爾公約》的規定,目前全國共有64片「拉姆薩爾濕地」,面積大約730萬公頃。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為中國的第7片拉姆薩爾濕地。
香港觀鳥會稱,新田科技城佔用國際認可的野鳥及生物多樣性棲地,而且緊貼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相片提供:©香港觀鳥會)
觀鳥會:拉姆薩爾濕地特徵將改變 港府應通知公約秘書處
根據新田科技城建議發展大綱圖,新田科技城的發展範圍與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有0.1公頃土地的稍微重疊。香港觀鳥會保育主任黃雪媚指,新田科技城與「拉姆薩爾濕地」之間接壤,屬重要轉變,根據《拉姆薩爾公約》條款,當發現濕地的特徵開始出現轉變或已經轉變,其所屬政府應通知《公約》秘書處,濕地將被影響,但政府對此暫時未有正面回應。
余日東指,米埔及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在國際濕地保育界中知名度高,吸引外國濕地保育學者前來考察,是香港的名牌,政府應保護整個鄰近的地區:「其實全世界做濕地保育嘅人都識得米埔,好多人因為米埔呢個名,嚟米埔睇佢點樣做保育。一個好好嘅地方,就唔好搞爛佢。」香港觀鳥會榮譽會長、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直斥:「香港政府完全唔醒覺要做呢啲同國際條約有關係嘅工作,佢以為喺香港大晒。」
《獨媒》向發展局查詢有沒有按《公約》條款通知公約秘書處,局方沒有正面回應。局方指,考慮到公眾參與活動所收到的意見,將建議調整新田科技城的發展邊界,剔除與拉姆薩爾濕地重疊的0.1公頃範圍,並把它連同附近一些土地加入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的擬議範圍。
錦繡花園70年代填塘致兩種雀鳥消失 林超英:冇理由再填
新田科技城將發展151公頃的「濕地保育區」,屬1993年城規會為后海灣制訂的規劃指引(規劃指引編號12C)保護範圍。在城規會未制定規劃指引前,位於大生圍的錦繡花園已經自上世紀70年代起填塘而落成。黃雪媚稱,錦繡花園的填塘發展已導致兩種從前會在香港繁殖的雀鳥消失,分別是水雉和董雞,「雖然米埔之後好努力進行保育工作,但呢啲繁殖族群仲返唔返到嚟香港?到宜家都未有紀錄返返嚟,講緊已經係50年。」
香港觀鳥會指,董雞屬於「區域關注」物種,曾在大生圍濕地有繁殖記錄,但因為70年代末大幅填平濕地做錦繡花園房地產發展,其繁殖族群從此在香港消失。(相片提供:©香港觀鳥會)
黃雪媚形容,錦繡花園的發展是一個「血的教訓」。林超英則指,錦繡花園在某個意義上是促成米埔自然保護區的出現,「宜家我哋都進步咗40幾50年,冇理由再嚟(填塘)啦。」
林超英:深圳應反對填塘 否則「熱到痴線」
林超英稱,新田濕地在夏季可為深圳降熱,夏季吹西南風時,風經新田魚塘吹至深圳,可將深圳南面降溫。把新田濕地填塘後,將把熱風吹至深圳,對深圳沒有好處,「如果我哋呢到(新田)變晒石屎,佢(深圳)咪食咗嗰啲風吹咗石屎㷫咗之後嘅空氣、頂住道氣。」
林超英又說,深圳應該反對新田科技城填塘計劃:「道氣基本上係畀啲涼氣入去,令到深圳舒服啲,啫係嗰邊嗰啲如果唔係熱到痴線。所以反對呢到填塘起嘢嘅,應該係深圳,因為人哋搞緊宜居城市。」
林超英:新田濕地是天然儲水庫 容易水浸
林超英指,深圳河是潮汐河,潮汐可漲至羅湖以東,所以新田一帶高度相當於海平面,因從前農民養魚興建塘壆而變成陸地,可出現三種水浸:由深圳河上游下大雨導致、風暴潮,及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故本身容易水浸。林超英批評,在河口洪泛平原興建財富高度密集的大廈是一個很奇怪的決定,「一水浸個後果非常嚴重,讀過地理嘅人就唔會做呢一樣嘢喇。」
林超英續指,濕地和紅樹林對緩和風暴潮有很大功能,是一個天然儲水庫,呼籲不要用地產角度看待濕地,「呢撻其實唔係地,係差唔多海平面,其實係香港最唔應該起財富密集嘅地方。」他指,在新田濕地填塘及鋪石屎填高,將把深圳河上游的河水「頂住唔走得」,導致上游水浸,影響包括深圳一方。林超英建議政府可改在香園圍覓地發展創新科技,該處屬深圳河上游,「香園圍口岸附近大把地方可以開發。」
發展局回覆《獨媒》查詢時指,土拓署已為新田科技城進行各項技術評估,當中包括的排水影響評估,已考慮了有關氣候變化的數據及指引,以及為應對未來因氣候變化引致海平面上升及雨量增加所帶來的影響。
局方稱,新田科技城將採用「藍綠建設」的設計元素,包括興建蓄洪設施,改善及活化現有河道等,提高耐洪能力。因應最近發生的極端天氣事件,相關部門正檢視北部都會區各個發展項目對極端天氣的抗禦力,有需要時會進一步提升排水系統的整體承載力。
發展局指新田科技城屬「國家任務」 林超英斥「假傳聖旨」
今年年中新田科技城兩個月公眾參與活動進行期間,《明報》引述環團指,發展局官員表示新田科技城屬「國家任務」。林超英怒斥,發展局言下之意「叫大家唔好阻頭阻勢」,屬唬嚇環團,籲當局勿「假傳聖旨」,假借「創科」及「國家」之名,企圖誤導市民,繼而大肆破壞國際級濕地:「喺香港冇嘢叫得做國家任務。國家係好小心守住一國兩制呢條線,係唔會落 order(指令)畀香港政府去做啲嘢,如果真係有 order,請佢哋攞出嚟。」
黃雪媚及後引用內地《中國生態保育紅線藍皮書》所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話語,認為內地的保育方向比香港更進取,林超英謂:「內地係講生態保育紅線,而家香港就係死咁拗條『紅線』喺邊。」
《獨媒》就發展局官員「國家任務」言論向局方查詢,沒獲回應。
林超英斥創科規劃含糊 屬「貝沙灣翻版」
林超英指,應收回新田公路以南、屬新鴻基地產的土地作創新科技用途,批評政府的發展範圍避開部分棕地,斥政府「驚啲棕地、驚啲當地人驚到痴線。」他又指,現有計劃中的創科用地規劃含糊及「完全無內容」,批評政府假借「新田科技城」之名,行發展「新田住宅區」之實,乃「貝沙灣翻版」。隨團考察的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則認為,被劃在發展範圍內東面的麒麟圍棕地應先作發展創新科技,若供應不足才思考再發展其他地方。
發展局回覆《獨媒》時稱,為了建立完整創科產業生態圈,新田科技城必須有足夠規模的創科用地,但由於新田一帶的地理限制,東面和南面均是山巒,政府有需要向西面和北面擴展用地,包括合理地使用部分魚塘,完善土地規劃布局,因此建議在新田科技城(包括河套區)提供約300公頃的創科用地,以應付創科產業發展所需。
記者:梁彥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