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低碳想創坊就香港特區政府2024年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提交意見

低碳想創坊就香港特區政府2024年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提交意見

標題:低碳想創坊就香港特區政府2024年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提交意見

香港添馬添美道2號
政府總部24樓
財政預算案諮詢支援小組

尊敬的財政司司長:

特區政府正就2024年財政預算案進行公眾諮詢,鑑於氣候變化影響日趨嚴重,低碳想創坊希望趁此機會表達對財政預算案的期望,期望財政預算案能夠優先撥出資源應對氣候危機。

事實上,根據歐盟地球觀察計劃的最新公布,2023年全球平均氣溫為攝氏14.98度,比工業化時期前上升了1.48度,已經非常接近巴黎氣候協議控制氣溫升幅1.5度界線。當世界各地持續受到極端天氣事件肆虐,香港沒有例外。天文台2023年錄得香港平均氣溫達24.5度,只僅次於2021年的24.6度,成為有紀錄以來第二暖的一年。而2023年亦錄得破紀錄的54天酷熱天氣,加上九月超強颱風蘇拉襲港,以及破紀錄『500年一遇』的世紀暴雨,都是2023年香港極端天氣事件的代表。

世界各國的領袖和專家出席了2023年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對巴黎氣候協議通過以來各國的氣候行動進行了首次全球盤點,希望就未來全球的氣候行動達成一致。最後,各國代表同意了『轉型脫離化石燃料』,而當中130多國亦承諾2030年前達致可再生能源三倍和能源效益兩倍的目標。此外,各國代表同意了全球適應目標的基本框架,當中有120多個國家亦發表宣言,承諾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

面對日益加深的氣候危機,公共財政支持氣候行動已經成為了國際性談判必不可少的議題。低碳想創坊認為財政預算案應該配合《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利用好公共財政資助氣候緩減和適應措施,尤其是因應2035年碳減半和2050年碳中和,以及2035年可再生能源佔發電燃料組合的7.5-10%,2050年達到15%等主要目標。因此,低碳想創坊提出以下建議:

一)直接投資離岸風能計劃:政府去年11月對兩電利潤管制計劃進行中期檢討時,再一次以可能對電費造成壓力為理由,靜悄悄地擱置了兩項重要的離岸風能計劃,包括中電在香港東南水域果洲群島一帶,及港燈在南丫島西南水域一帶的離岸風力發電場計劃,令人震驚。須知道此舉會令《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的可再生能源目標難以達成。事實上,一項公共投資項目是否合理,最重要是看相關投資對社會和環境可持續性帶來的長遠效益,而不只是看短期的財務回報。離岸風能計劃是長遠投資,絕對有利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如果財政預算案能夠撥款直接支持投資計劃,必然扭轉公眾對相關投資項目觀感。

二)單獨列出氣候預算並公佈細節:自從政府2021年的施政報告公佈在未來15-20年投入2,400億元於氣候相關項目,卻一直未有公佈氣候預算的相關細節,包括列出環境及生態局及其他相關部門,例如醫務衛生局、勞工及福利局、保安局、勞工處、衛生署、社會福利署以及民政事務總署等所有潛在的氣候適應預算。公佈預算細節可以讓公眾有效監督政府氣候工作的表現。

三)增加氣候適應開支:目前的氣候適應開支顯然並非常設項目,近兩年的氣候適應工作只有2022年撥款約八十四億元為多區雨水排放系統進行改善工程,以及未來五年預留款項為二十六個存在高風險的低窪或當風住宅地區,推展改善工程和管理措施。2023年卻拿不出新的氣候適應措施及相關預算。相比起同屬沿海城市的新加坡,依然撥款應付海平面上升等氣候危機。事實上,除了環境及生態局,不少氣候適應工作可能隱藏於其他相關部門的支出內,氣候相關預算應該增加。

四)資助氣候風險評估:世界經濟論壇今年發表了《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影響》的研究報告,估計2050年前氣候變化將會對全球公共醫療系統帶來沉重壓力,引致1,450萬人死亡和12.5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香港目前缺乏相關的全面性研究,財政預算案應資助氣候變化對香港公共衛生帶來的風險進行評估,並對後續措施提供充分的財政支援。

五)重新評估大型基建項目投資的氣候風險:政府的兩項大型基建項目投資,包括交椅洲人工島計劃並沒有正視海平面上升的長遠風險,而北部都會區計劃涉及大量珍貴濕地,會影響自然生態系統的吸碳能力,同樣具有氣候風險,財政預算案對此類基建投資必須尤其審慎。

六)評估綠色金融工作成效:過去數年的財政預算案推出多項措施,致力將香港打造成綠色金融樞紐,包括持續發行綠色債券,注資低碳綠色科研基金,加快推動上市公司的環境社會管治信息披露,繼續推動新能源運輸,推廣建築物能源效益和節能,能源審核及碳審計等等,但是總體成效似乎欠缺單獨評估和問責機制。財政預算案應該開展工作,對過去幾年促進綠色金融的措施成效進行評估並公開相關報告。

總之,政府已不能再只是空談氣候承諾,必須把握僅餘的時機,加快落實巴黎氣候協議,加強對可再生能源和氣候適應的的財務投入,同時財政資源也應該用得其所,對於具氣候風險的項目應該審慎,必須進行風險評估及加強公眾參與,符合謹慎且公開透明的理財原則,香港才有機會達致2035年碳減半和2050年前碳中和。

低碳想創坊謹啟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