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水務署2020年12月拆卸位於石硤尾主教山的前深水埗配水庫,工程期間市民驚現內部古羅馬建築結構,在社會力阻下工程叫停。主教山配水庫翌年6月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水務署進行臨時加固和保護工程,同年12月舉辦需預約的導賞團開放予公眾參觀至今。距離事發三年半,配水庫的長遠保育用途仍未定案,發展局稱正考慮公眾提出的意見。至於水務署則設正優化場地設施,增設洗手間及坐椅等,料今年內完成,以進一步開放予公眾,包括加入無須預約進入的時段。
主教山工程持續逾三年半
自2020年年底,主教山配水庫持續進行工程,《獨媒》記者今年6月到山上視察,進行拆卸工程時興建、讓挖土機上山的鋼板樁斜道仍未拆卸,罅隙堆滿枯葉。配水庫頂部部分位置被水馬包圍,內有臨時廁所、龍門架、貨櫃辦公室,有大型物件被綠布遮蓋,水馬外有告示稱「工程範圍,不准進入」。山上共有四名職員,兩位在頂部帳篷下負責登記,一位駐守入口,另一位則在配水庫內。由於本港踏入雨季,記者多次預約的時段均碰巧下大雨,配水庫暫停開放,需多次再次預約。
首位在主教山興建康體設施的石硤尾街坊潘先生(「阿潘」)指,鋼板樁斜道建於一段樓梯上,過去四年至今,街坊經巴域街上落山均需繞道而行。阿潘表示,每隔一段時間便會看到有工程物件經斜道運上山頂,明白水務署仍有需要使用斜道,不會要求拆卸,但始終斜道影響山坡外觀和原有的一段山徑樓梯,故關注山上配水庫的工程進度,以及斜道的使用情況。
山坡上的工程斜道建於原有的一段山徑樓梯上,四年來該段樓梯一直被圍封無法使用,市民上落山頂須繞道而行。一部分樓梯欄杆被鋸斷後,被就地放置於原位
阿潘又指,主教山山頂的配水庫不設洗手間,而政府約10年前在巴域街山腳設立臨時廁所性質的旱廁,不設沖水洗手。他批評參觀配水庫的市民至少逗留主教山一小時,認為山頂應設立永久的洗手間,照顧市民需要。翻查資料,上一屆深水埗區議會亦曾要求在配水庫設立洗手間。
水務署指正增設洗手間、座椅等 將加入無需預約時段
水務署回覆《獨媒》時表示,為確保場內環境安全,適合開放予市民參觀,署方會按需要不時進行維修保養工程,亦會因應公眾要求進行改善工程,提升參觀體驗。署方於2021年12月完成配水庫加固工程後,先後在2023年10月及2024年4月翻新場地內的燈效裝備配置,以及進行配水庫上蓋防水改善工程。
水務署指,現時署方正優化場地設施,增設洗手間及坐椅等,以提供條件進一步開放予市民使用,例如加入無需預約時段。署方已大致完成增設洗手間和座椅等優化設施的設計,預計有關工程於今年內完成。由於仍有改善工程進行,現時架設於配水庫鄰近山坡用作運送工程物料的通道需要保留。署方會加緊留意上述通道及附近環境的整潔衛生,避免構成滋擾。
水務署稱,就配水庫的維修保養及改善工程,署方會諮詢古物古蹟辦事處,以確保工程符合保育要求。署方稱,會持續檢視和優化前深水埗配水庫場地設施,在有需要時進行相關改善工程。
發展局:正審視長遠用途公眾意見
水務署2021年11月曾稱,當局對主教山前配水庫長遠保育方案未有定案,指仍就前配水庫的保育和活化方案作研究及諮詢。發展局回覆查詢時稱,局方正在審視公眾就前配水庫的長遠用途提出的意見,並研究各保育和活化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擬訂保育和活化方案的進一步細節。現時所收集到的意見包括將配水庫活化作水務歷史博物館、公共活動空間或藝術文化活動場地等用途等。
發展局稱,在研究過程中,會考慮到該建築的通達性、交通配套安排、結構加固工程的需要、空間限制、地區持份者的意見、公眾期望等。局方會繼續收集參觀者的意見,以及適時聽取地區人士及相關持份者的意見,現時水務署會繼續開放前深水埗配水庫予公眾參觀欣賞。
街坊自行興建的康體設施、神壇獲保留
2022年,深水埗民政處擬清拆主教山上由街坊自行興建的康體設施以及一個「神壇」,使用者收集逾3,300個聯署反對,最終獲得保留。阿潘退休前從事機械工程,是首位在主教山興建康體設施的街坊,自2004年開始在山上設立各式各樣的設施,至今已20年。配水庫頂部的康體設施其後因應水務署拆卸工程,被街坊搬至巴域街山腳。
巴域街山腳原先是一處「神像山」,四處叢林充斥各種被遺棄的神像,原因多為附近居民搬走或長者去世,故在山坡遺下。阿潘指,為騰出空間安放遷移落山的康體設施,一眾街坊於是收集所有神像,並在疫情期間由沒有開工的師傅免費興建一個神壇安置和供奉,所有事宜由街坊自發處理。
政府曾指神壇結構危險拆卸,阿潘則認為有眾多神像保護,加上該處不當風,多年來穩如泰山,根本屬於安全。他提到自2022年後,政府以「隻眼開隻眼閉」保留康體設施和神壇,沒有再作干預,現時康體設施仍然深受街坊歡迎,即使下雨也有街坊使用,自己會定時維修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