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makzhou: 甘陝記行(一)基礎教育觀察

節錄自 mak's man and machine's interface

... ...

我想還是從教育談起吧。

在訪問西部的學校之前,我在上海的時候訪問過兩所民 工子弟學校,02年去東北調查的時候也走訪過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學校。現在想來,他們之間到確實有不少的相似之處。這次在陝西和甘肅一共利用10來天的時間
走訪了3所初中。之所以提到初中而非小學或者高中。是因為初中在初等教育中最具有代表性。小學階段基本上學生流失的現象很少。而高中則已經形成了某種“精 英教育”的雛形。通過訪問那些初中,我們可以最真切地瞭解到基層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在訪問之中,一個最普遍的問題就是基層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

要 理解這個問題,我必須要先解釋一下教育經費的概念。熟悉我們國家稅收制度的人一定知道,我們的財政是逐級上交,然後通過地方政府和中央財政某種比例的“分 帳”以後,一部分錢入國庫,其餘的作為地方財政返還,用於政府運營以及地方建設的。國庫裏的錢國家也不是全留著,而是會做統一性的安排。比方說全國公務員
在2000年(?)的加工資,就是國家的直接撥款。

初中和小學屬於義務教育。顧名思義,義務教育就是國家買單,學生“免費”入學。這裏有個概念是容易混淆的。所謂國家買單,其實並非是由國家財政出錢養活全國數以萬計的中小學。在基礎教育的部分,中小學的財政撥款,是地方政府的責任。也就是說,地方政府要從它的財政收入中拿出錢來養活它所下屬的那些中小學。現實的情況是,中國太大了,地區差異的 程度已經到了我們所難以想像的地步。以上海來說,上海市是全國財政收入最多的地區。在和國家分帳以後。上海市政府還有充分的財政資金,這就造成了上海的基
礎教育投資是全國最大的。上海市的公辦小學和初中,每招收一個學生,各區教育局每年就會補貼給學校4000元。但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政府的稅收來源有限 ——如果沒有發達的工業和服務業的話。它能收到的錢就有限,交了一部分給國家以後,自己所剩下的就不多了。這些錢不但要支持政府各個部門1年的運營開支
(包括請客吃飯,媒體公關,還有水電煤等等等等),還要照顧到嗷嗷待哺的事業單位們(包括教育、科研、醫療)雖然醫療改革以後(這又是個大話題)以後,醫 院基本不用政府照顧,但是光教育已經給各地方政府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特別是在去年,中央政府取消了農業稅以後,農業地區的各地方政府更難受了——他們非但收不到錢,反而要應付日益增加的各種開支。這個情況就是典型的地方政府財權和事權的不匹配。如果嚴重的話,會造成廣大的地方基層政府的破產。事實上,現在已經有為數不少的基層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具體的情況可以參見《
中國縣級——行政結構及其運行 》或者黃佩華的《 中國:國家發展與地方財政  》這兩本書很詳細地介紹了基層政府的運行情況以及國家財政的細節,去年引起了很大反響。

基 層政府沒有錢,但是又有義務辦事,這樣的尷尬就非常明顯地體現在了教育的身上。再加上我們的教育體制“以大城市為主,大城市以重點學校為主”的思路,那可
想而知對於普通學校會是怎樣的情況了。以陝西渭南陽郭鎮中學為例。陽郭鎮隸屬于渭南市。但是渭南市的財政困難,地方上沒有什麼大工業,於是也收不到稅。而 且它們也不是重點學校。所以得到的教育經費可憐。雪上加霜的是,這兩年國家為了保證基層教師工資,規定地區教育局不得挪用財政中教育工資的那一部分。這樣
以來,渭南市把全市所有學校的老師工資發完,就只有30%的經費。教師工資是國家定的,但是地方財政又是隨各地情況不定的。於是對於富有的地區來說,這根 本不構成問題,但是對渭南這樣的小城市(其實也不能算小,他們是地級市了)來說,教育經費幾乎就花完了。

那剩下的30%經費,首先傾斜到渭南市的各所重點學校,在分給其他的中小學。事實上,陽郭鎮中學從財政上拿到的錢,僅僅只有教師工資而已。

那麼他們怎樣維持呢?以前可以問學生們收收學雜費之類的。但是近年來國家狠抓亂收費現象。小學和初中實行了“一費制”,就是說,一個學校一學期只能收一次錢,不許多收。而對於大多數農村學校,這些錢就是他們運營的唯一收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