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全港SSSI 地圖(斜線部分),來源:筆者
上個月我到南丫島郊遊時,發現深灣雖列為特殊價值地點(註一),但並非稱得上全面保育,豚聚一家成員 Roni 因而撰文「海龜南丫深灣遭蹂躪 綠海龜家不成家」。再翻査規劃署記錄時,嚇見全港多個地點未納入郊野公園範圍內,有些在私地上,還有些面臨發展的威脅,雖然是高生態價值地,但處於極易破壞當中,政府現時也沒有時間表立法保育當地的生態,究竟何時立法、何時提案、何時規管呢?我們從文字出發,帶大家看看幾個沒有監管也將受破壞的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吧。若塱原濕地列為SSSI ,對保育此地是否有效呢?
規管不完善——南丫島深灣
1999年被列為SSSI,沙灘及毗鄰淺灘為香港唯一已知的綠海龜築窩建巢的地方。早前到過該處,為避免綠海龜的巢和蛋受干擾,每年 6 月至10 月漁護署更會封灘,嚴禁郊遊人仕闖進管制區內,但奇怪的是,盛夏 6-8 月是遊船河的季節,高峰期有 30 艘不分晝夜在這裏停泊,而一切水上活動,只有海事署才有權力監控。政策只想到要保護沙灘上海龜蛋,也沒有考慮到海龜其實是從水路上岸,水上交通繁忙得很,試問海龜真的會耐心等待所有船離開海灣才上岸嗎!所以海龜產卵數字每年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