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六四小渡海》,重渡八九六四天安門的血海](/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八九六四發生的時候,我,十歲。
在這之前,我沒有看過坦克,也沒聽過槍火聲,懵懂的看着電視畫面火光紅紅只覺膽顫,拿槍殺的、大聲叫喊的、頭破血流的,都是黃皮膚的人,也就是說,屠城正在很近的地方發生着。當年,學校、街上、家裏的電視都放着天安門廣場上學生集會的畫面,及至後來,戒嚴、屠城,全港報章、媒體,不論左、中、右,都有報道。
八十年代的香港經濟起飛,安定繁榮之際看到如是荒唐的事情,大家都同仇敵愾,各界以不同方式明志,有人義賣、有人致哀、有人讉責,總之就是人人都出一分力。那個年頭,資訊只靠媒體之間流通着,報紙、電台、電視,市民三者訊息都收,不放過任何一片訊息,換在當下,也就是facebook、instagram、twister盡是洗版圖文和hash tag。那個年頭,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全城上下想法一致——表逹傷痛和怒火、把從封閉國度裏的資訊廣傳開去、迫使中共承擔責任。當年大至維園、跑馬地、小至屋邨球場都有集會,市民紛紛上街,提平反的,一定多於年前反國教的十二萬,是真正的「香港憤怒了」式全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