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港區國安法》2020年6月30日實施,有網民發起當晚在觀塘 apm 商場舉行「和你sing」活動,警方其後進入商場拘捕多人。一名20歲青年涉在場舉港獨及獅子山圖案橫額,事隔4年回港時被起訴非法集結罪。被告今(24日)在觀塘裁判法院承認非法集結罪,押後至8月12日判刑,以待索取教導所、勞教中心及更生中心報告,期間被告繼續還柙。
被告李君濂(學生,20歲)被控於2020年6月30日,在創紀之城第五期 apm 內與蔣焯生、黃楚婷、張仲綸及連同其他身份不詳的人,參與非法集結。
案情指,2020年6月30日晚上11時《港區國安法》將會生效,約晚上6時有過百人在 apm 商場聚集,警方派便衣到場視察。示威者在一樓及二樓呼叫反政府口號和拉起橫額,內容包括宣揚港獨及呼籲市民參與7.1示威活動。近傍晚時分,警方進入商場發警告,但示威者繼續叫囂並辱罵警方。
便衣警員留意到本案被告李君濂展示一張藍色橫額寫有「香港獨立 I stand for Hong Kong's Independence」,下方有獅子山圖案。同案另一被告黃楚婷則站在李身旁,揮舞象徵自由、民主和獨立的藍白色旗幟。李當場被捕,同年7月「踢保」。他於今年7月15日回港時,在機場再次被捕,翌日被帶上庭。
【獨媒報導】一名65歲的士司機於2021年駛經大埔廣福道時,「爬頭」並「衝燈」剷上安全島,撞倒6名行人,造成2死4傷,傷者包括孕婦及4歲男童。的士司機早前承認兩項誤殺罪及4項危駕導致他人身體受嚴重傷害罪,今年2月被判囚8年及終身停牌。其中一名女傷者昨(24日)入稟高等法院,向的士司機索償。
原告人為陳更崧,被告人為莫培華。據入稟狀指,被告於2021年8月22日早上約11時15分,駕駛的士駛至大埔廣福道的行人過路處時,疏忽或違反法定照顧責任,造成交通意外,引致原告受傷。
案件編號:HCPI 202/2024
委任校董張勇邦、家長校董潘妍均
(獨媒報導)黃大仙孔教學院大成小學鬧出停辦風波,教育局介入事件並安排8名委任校董加入法團校董會。大成小學昨日進行第二次校董會會議,委任校董張勇邦會後見記者稱與會者「好和氣」、「面帶笑容去討論,冀「開多次會」就解決紛爭。不過家長校董潘妍均指會上沒有爭論太多是因為面對「霸權主義」不想浪費唇舌,她批評教育局代表盲目配合辦學團體決定,在學校仍有學位空缺下不應停收插班生。
【獨媒報導】一名休班警務人員周一(22日)在觀塘游泳池的更衣室內被偷去銀包,銀包內有警察委任證、信用咭及約500元現金。警方呼籲,市民如拾獲該警察委任證,應立即致電九九九或把委任證交到就近的警署。
該名隸屬長洲分區的警務人員在前日休班期間,發現其警察委任證懷疑被盜。該名休班警務人員在當日下午約2時,在觀塘游泳池的更衣室內發現,其銀包不翼而飛,懷疑被人盜去,內有警察委任證、信用咭及約500元現金。
警方接獲報告後立即在現場搜尋,暫未有發現。案件列作「盜竊」處理,交由觀塘警區刑事調查隊第一隊跟進。
警方呼籲市民如拾獲該警察委任證,應立即致電九九九或把委任證交到就近的警署。警方重申,警方有既定的機制和程序規管人員妥善保管警察文件。
(獨媒報導)721事件餘波未息。在2019年7月24日,6名傷者在時任立法會議員林卓廷陪同下記者會,講述當晚受襲經過。有傷者控訴,當晚車廂內的都是乘客,而不是示威者,「我哋只係乘客,點解要被人打?」亦有乘客表示在受襲過程中,曾按動緊急掣和向車長室拍門求助,但未獲得任何支援。
港鐵同日舉行傳媒茶聚,車務總監劉天成回應事件時稱,已作出「最妥善的安排」,又形容「晚上10時59分個月台都係平靜嘅,只係群眾有少少對峙」。
晚上,在港超聯球隊傑志迎對英超冠軍曼城的比賽中,有球迷在上半場21分鐘時集體高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又高舉不同反修例運動標語。
(編按:2019年,港府欲修訂《逃犯條例》,移交在中國內地、澳門和台灣犯罪的疑犯到當地接受調查和審訊,引發「反修例運動」(又稱「反送中運動」)及隨後的《港區國安法》實施。時隔五年,社會巨變,《獨媒》以一日一圖形式,與讀者回顧當年今日,重看這場本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社會運動的經過與影響。)
【獨媒報導】香港書展接連有書籍被指「敏感」或「被投訴」要求下架,包括資深傳媒人區家麟《最後的信仰——新聞倫理十二講》,以及前立法會議員邵家臻的《坐監情緒學》和《字裡囚間》等。新思維今日舉行傳媒茶聚,主席狄志遠表示對事件感到訝異,指該些書籍的內容不涉及顛覆、煽動或危害國家安全,認為有人審查過敏,針對作者多於書本內容,有歧視成份。他又指,《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列明保障出版自由,認為現時非法例破壞自由,「而係一啲人思想保守而破壞自由」,將會約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官員表達關注。
官員「適應唔到」批評 促要有胸襟
立法會今周起「放暑假」休會,新思維今日舉行傳媒茶聚,回顧去年的工作。狄志遠表示,議會理應有不同聲音或火花,惟今屆立法會難以突顯多元聲音,認為在「愛國者治港」下,議員監察、批評政府的動機都是支持政府,不希望其他議員為了避免紛爭而放輕監察政府的角色。他亦提到,官員對議員的批評「適應唔到」,留意到有官員,甚至局長親自致電議員提醒,認為議會回歸理性,政府應要有更大胸襟容納不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