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財團壟斷 領匯商場連鎖店佔76%

(獨媒特約報導)領匯上市10周年,「領匯監察」今日(7月21日)發佈調查,發現連鎖商店佔22間領匯商場的總店鋪數量76%,部份商場更達90%以上,反映小商戶沒有生存空間。團體要求政府馬上回購領匯股份,重奪「話事權」及公眾監察權,同時確保小商戶能於公平競爭環境下生存。

2005年7月20日,終審法院就房屋委員會出售轄下停車場及商場作出判決,房委會成立「領匯房地產信託基金」(領匯),分拆上市,香港政府沒有任何控股權。領匯監察發言人馮兆斌指,當年政府為推領匯上市,曾向小商戶承諾「5年不變」、不會瘋狂加租及趕絕商戶,然而回顧上市10年,未有兌現承諾,小商戶之生存空間只有不斷被扼殺。當年曾向高等法院申請司法覆核的公屋居民代表盧少蘭,指領匯上市以來「有衰無好」,屋邨街市及商場貨品價格貴得離譜,今日的她縱然行動不便,「拖住3隻腳都要嚟!」

最多麥當勞日本城

調查於今年6月至7月舉行,範圍包括22個已完成及正在翻新的商場,其中16個據2013/14年報顯示,皆有內部樓面的增幅(發水)。

調查發現,連鎖店佔22間商場的總店鋪數量76%,其中頌安、長發、小西灣及元洲更達90%以上,前兩者更只有4%的非連鎖小商戶,比率較領匯監察2012年的調查報告高,反映領匯在進一步引進更多連鎖店。

無牙老虎監警會

去年佔領運動期間,警方執法的手法相當具爭議。其中,有途人於旺角路經示威區時,無故遭警司朱經緯揮舞警棍擊中後頸,當時已令不少港人關注;有報導指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 (監警會) 早前大比數投票通過,警司朱經緯去年在旺角街頭用警棍毆打市民的投訴「證明屬實」,但警方投訴警察課表明不接納此「毆打證明屬實」決定 - 令市民再一次感到嘩然。

如市民覺得警方執法不當,理論上可向投訴警察課作出投訴;投訴警察課將進行調查,並按《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條例》(《監警會條例》)呈交報告予監警會審核;監警會的角色,理論上是監察投訴警察課的工作。

但實際上這個監察機制是否有效呢?今次朱經緯警司的個案正正突顯這個機制的問題:投訴警察課是警方其一個部門,要調查市民對警方的投訴,本來就有「自己人查自己人之嫌」;而監警會雖然獨立於警隊,但並無調查權和懲處權,只能對投訴個案進行審核,形同「冇牙老虎」,只能「監察」投訴警察課的運作 – 但這種「監察」,被監察者 – 投訴警察課甚至可反過來指「不接納」。

曾德成:我樂意現在退休 李卓人:似「被退休」

原圖:蘋果日報

(獨媒特約報導)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及公務員事務局局長鄧國威今日突然離職,其中曾德成聲明中以「我樂意現在退休。」解釋。

梁振英會見記者後,政府發出新聞公報,分別以〈民政事務局局長退休〉及〈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呈辭〉為題。其中曾德成的聲明只有三段,其中有關離職的理由只有一句:「我樂意現在退休。」

辭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的鄧國威則表示「一些預計不到的家庭理由」須辭職,又稱「將來有合適的機會」,會準備在其他崗位上服務社會。

李卓人:「樂意退休」可圈可點

朱警司警棍打人的荒謬辯解

圖:蘋果日報

作者為前廉署持械人員、民主黨總幹事

廉署持械人員的訓練,其實高度參照警方訓練,武力使用的原則亦同出一轍。今日《明報》報道警司朱經緯的口供的內容,我認為他歪理連連,以掩飾其濫用武力的錯誤,其行為背離了武力使用的基本原則。

「警棍是手臂的延伸」?

朱指警棍是手臂的延伸,用來「拍打」事主,「驅使其離開」。如果朱的邏輯成立,日後黑社會「劈友」,牛肉刀亦只是手臂的延伸了。其實,在我受訓使用警棍時,確實聽過「警棍是手臂的延伸」的說法,但有關概念主要是指如何用揮棍,達到最佳效果,平民化的說法就是「人棍合一」,確保揮動警棍時與身體各部份協調,手臂與警棍盡量成一直線擊向對方,發揮警棍最大力量,而非朱意指警棍是手臂的一部份,以淡化事件。

正如我在佔領時指出,用警棍由上至下擊打對方頭部屬「致命武力」,因為警棍可擊碎頭骨,做成致命風險,如果用警棍擊打對方,等同手臂延伸「拍打」對方,警棍擊頭難道等於用手「拍打」對方頭部嗎?這豈不是與各紀律部隊一直採用「警棍擊打頭部屬致命武力」的概念自相矛盾?

「非故意擊打」?

兩局長離職 劉江華接任 梁振英:最合適人選

(獨媒特約報導)今日下午近2時,多家傳媒突報導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及公務員事務局局長鄧國威離職。梁振英在下午3時30分會見記者,指離職兩名局長服務特區政府表現優秀,對兩人衷心感謝。梁振英拒絕交代兩人離職原因,又強調人事變動不會影響公務員團隊,重申沒有其他高官變動,否認出現「跳船潮」。

梁振英表示新任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原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以及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張雲正(原任海關關長)能勝任新職位。記者問到兩局長離職原因,梁振英無正面回應,表示不應公開討論人事變動,又指兩人稍後會發出聲明。記者又質問為何任命劉江華,梁振英表示他是「最適合人選」,有豐富的地區及行政經驗,又指劉江華在地區工作有實踐經驗,特區政府是「用人唯才」。

否認兩局長「跳船」

對於新華社率先發稿宣佈任命的問題,梁振英表示同一日宣佈是過去的做法。
他又否認事件是「跳船」,政治任命制度是「旋轉門」,官員離任有不同原因,形容團隊「十分穩定」,比台灣及歐美等地官員的變動亦少。

法律與醫學的明暗交界——一個香港人眼中的中港殘疾風景

道德和權力的懷鄉病在一句子裡
加了括號,無法集中到一個人的嘴上。
——摘自〈關於市場經濟的虛構筆記〉3歐陽江河詩集《重影》

今年一月三十日至二月初,參與了北大醫學院會議。

此行所得的啓發甚大,令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更深刻理解內地與香港對社區服務、機構、精神障礙等概念的理解存在著有趣的相異之處。 會議上,我們一邊拿著世衛 〈有關精神衛生立法檢查清單〉及中國精神衛生法,一邊以貌以電視遙控器的投票機為每一條問題打分。

我們總共有十二張嘴,屬於不同專家的身體,其中七位是女性,遇上好一些反復討論的問題,會後至今依然令我一再反思。

《忽周》結業裁70人 記協、壹傳媒工會促勿對沖強積金

圖:蘋果日報

(獨媒特約報導)即將20年歷史的壹傳媒旗下刊物《忽然1周》,昨宣佈8月7日出版最後一期後停刊,《飲食男女》及《Me》將與《壹週刊》合併出版,《壹週刊》A書及B書亦禇合併為一本。《忽周》將遣散逾70人,壹傳媒工會及香港記者協會昨日分別發表聲明,促壹傳媒集團在計算長期服務金及遣散費時勿與強積金對沖。

壹傳媒工會指,自上周至今《忽然一周》和《壹週刊》已合共遣散逾百人。工會指全體員工過去幾年配合集團奮力轉型,與管理層「並肩作戰,開創新媒體發展路」。對於最終被遣散,不少受影響員工更只能從其他傳媒得悉事件感到非常憤怒。工會對決定感極度痛心。

工會今日將與管理層會面,提出四項訴求:

1. 正式向全體同事清楚闡述清晰發展路向;
2. 按照年資向員工發出額外補償金;
3. 在計算長期服務金及遣散費時勿與強積金對沖;
4. 如集團有合適職務,優先聘用被裁員工。

香港記者協會:紙媒嚴冬

記協亦發表聲明,指繼《新報》停刊後,《忽周》宣佈停刊及《成報》暫停印刷版,指現時是「紙媒的嚴冬」,對此感到難過。

團體反對開放嶼南道 離島區議會無視

(獨媒特約報導)離島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昨日(7月20日)開會,檢討南大嶼山的封閉道路及討論開放嶼南道。地區組織守護大嶼聯盟到場請願並向主席老廣成遞信,要求區議員正視市民聲音,擱置運輸署有關建議。聯盟發言人謝世傑表示,政府僅用20日諮詢36個團體,時間十分倉促,而且忽略了其他使用嶼南道的遊客和居民,無視對環境的破壞。謝世傑在議員發言期間多次大聲抗議,直斥他們「誤導」、「違反民意」及「諮詢不足」。主席多番警告不果後一度要求秘書趕他們離場,議員最後疑在「商量」過後決定改以休會解決。會議因為抗議前後暫停了3次,然而休會期間幾乎所有議員都離開了會議廳,對聯盟的訴求及質問充耳不聞。

梁振英促開放 配合大嶼山經濟社區發展

大嶼山嶼南道由1970年代興建至今,一直屬24小時封閉道路,進入的汽車均須領取許可證,市民則可使用公共交通服務進入該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於本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檢討大嶼山的封閉道路和發行通行許可證的安排,經過運輸署研究後,政府建議局部開放嶼南道予50部私家車在星期一至五作「康樂及消閒用途」,又把每日可進入嶼南的旅遊巴數目由30部增至50部,運輸署指建議有助推動區內經濟及旅遊業發展,也不會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

不要忘了「美麗島」的傷痛歷史

6月初,美國大亨川普(Donald Trump)在宣布參選總統的記者會上,播放了搖滾歌手尼爾楊的一首經典歌曲:《繼續在自由世界中搖滾》(Keep on Rocking in a Free World)。尼爾楊馬上發布一篇打臉宣言,他說「音樂是一個普世的語言,我很高興這麼多人喜歡我的音樂,即使他們和我的政治信仰不同。」但是,他並不願意這首歌讓候選人使用。接著,他批評美國的金權政治,並且表示他支持另一位社會主義者候選人Bernie Sanders。事實上,川普用這首歌也是顯示自己的無知,因為這首歌乍聽起來強調「自由世界」似乎符合共和黨或美國主流價值,但其實更仔細看歌詞,這首發表於1989年的是批評當時共和黨的軍國主義和社會不平等。

反覆失去的悲傷

看着城市的消亡,心隱隱作痛,這次告別主角是灣仔同德押與元朗的豐樂圍。日前,走在豐樂圍,全港最大魚塘,米埔濕地的緩衝區將成長實豪宅的後花園,寧靜不再,星光見不到,只餘下豪宅燈光,連世界獨有的米埔屈翅型螢火蟲都無處容身。地產發展,不單破壞香港的自然,也是世界生態的災難。言而,無動於衷。

地產面前,拆無赦。今天,終於傳來富德樓旁的同德押被清拆,三級歷史古蹟 ,市區僅存大型單楝唐樓,重建成19層的商廈。對一級至三級古蹟,政府所做的保育不外乎拍兩張照片留念。從前在灣仔工作、愛走上富德樓閒坐和聽講座,同德押就是文青地標。地標帶來的熟悉,每次從港鐵站走回來,只要遠處看到同德押 ,有如回到文青的基地,急步前行,提醒着我開會快遲到。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35
  •  2336
  •  2337
  •  2338
  • 2339
  •  2340
  •  2341
  •  2342
  •  2343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