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很喜歡到動物園遊覽,愛看不同類型的動物,還記得海洋公園的海洋劇場, 海豚跳出水面於半空頂球,海獅又會跟觀眾揮手, 咀邊常掛着微笑的樣子,非常可愛。到底這些野生海洋動物是怎樣被送到這裏的呢?又是否天天要接受訓練才可以表演呢?當年心內都有着這些疑問, 當然,沒有人給我一個確實的答案。
時代改變,透過不同的渠道得知很多動物園的真面目,很多都只是虛掛着保育名號,實際上只視動物為人類提供娛樂表演的工具, 美其名說教育公眾,增加對野生動物的認識, 說穿了也只不過是娛樂環節,對動物更是沒有福利可言。 海豚表演半空頂球,對公眾來說又有何教育意義?
早前海洋公園有兩隻小海豹出生,亦先後有小海豚不幸夭折,園方的護理總監指夭折屬常見情況,更指圈養的出生存活率比野外的高, 難不成還要感激園方為牠們繁殖下一代嗎? 在圈養的環境被繁殖,本身已是違返自然常理,動物園也不是個合適的成長地,就算僥倖能長大,也只不過是延續父母的悲歌,天天受訓表演,永遠活在看不到海洋的石屎魚池內,孤寂的渡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