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年常聽說「香港已死」,又有說「今天是XX最黑暗的一天」。老老實實,次次都說到人之盡頭,但下一次又重複說這種盡頭,那麼上次說出盡頭的判語算數嗎?究竟那是錯判,或是一種「沒有最XX,只有更XX」的演繹?我們可以怎樣想像死亡這盡頭而不落入老套空洞?怎樣想像這種城市的最黑暗中的「最」?
一、
十月下旬,秋風送爽,全城在熱哄旋窩中捲起了一道寒流,電影《殭屍》在此時上畫,適時地為快要找狂的心靈定定心神。
這齣意欲向八、九十年代殭屍系列電影致敬之作品,非同小可。主角錢小豪在戲中的現實世界最後自殺死亡,加上片末字幕打出「音容宛在:林正英。許冠英。」 ,電影的致敬手法,是以公開的、堂而皇之的形式,承認他們的一去不復來。要承認一個光輝惹人懷緬的時代業已終結,對於一個當下已死的廢墟無疑是殘忍的事。
二、
全片不斷訴說著一種消逝的時間觀,而這種時間觀重複著一個主題:已死。由錢小豪(錢小豪飾)跟阿友(陳友飾)答謝救命之恩、梅姨(鮑起靜飾)將丈夫冬叔(吳耀漢飾)科學化地煉成殭屍、以及九哥靠骨灰點煙續命,所有盡皆是身後之活。故事在這些已死狀態中架起了各種精神面孔,其中包含著梅姨的懷舊、九哥的自我中心目中無人、小豪已然絕望地對家庭的移情,而圍繞著已死狀態的,還有經受創傷的孖女帶著強烈咒怨,隨時伺機找尋可以依附的軀體,將本已複雜的情況,帶引入無以言狀的虛無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