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舞派:年輕一代對財爺的回應](/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財爺曾俊華是習武之人,談功夫片也格外專業,起碼較談經濟來得動人。
功夫片巨匠
2013年7月21日,財爺在網誌上談及剛去世的劉家良,還有劉家輝、關德興和石堅等一代功夫片的巨匠。財爺又說:「這一種匠人精神(Craftsmanship),投入的成本高,但金錢回報卻不成正比,在經濟學上是「蝕本生意」,今天較難得到年輕一代認同。」
2013年8月8日,電影《狂舞派》正場上映,大概是年輕一代對財爺的最佳回應。電影令觀眾大為喝彩的,首先是那熱血沸騰、義無反顧的抖數精神,讓人真切感受那逼人的青春魅力,絕非三章過外的大明星扮幼雅所能比擬。其次,電影卻涉及更深一層的意義,就是那種願意為理想而付出奉獻,孑孑不惓、楔而不捨的奮進精神。
「習武」和「習舞」之間的相通之處,早已被不少香港電影研究剖析過。刻苦練功、修成正果是不少功夫片的基本橋段,但又有誰會想到,練舞過程能同樣充滿哲理玄機之外,更能平添一份時下香港的現實感。在街舞以外加入「太極」的元素,導演承先啟後、新舊融和的立意明顯不過;太極同盟一班騎呢友為屋邨街坊表演扇舞,更是港片難得一見、平易近人的本土生活景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