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圖:和平佔中專頁
商討日(三)投票選出的三個方案,最終全部包括直接的「公民提名」。不少「泛民」中人、老太及「學者」均紛紛出來批評這個結果,指未能反映「沉默大多數」、「香港2020」說三個方案「令香港人沒真正選擇」、湯家驊則指「有篩選成份」……筆者當日參加了在北角舉行的港島商討日,場外有「愛護香港力量」的示威,破口大罵的正是指責佔中「挑選」(挑字是比較高音的)。為何這些「泛民主派」,口徑竟然也「愛港力化」了?
商討日(三)舉行之前,出現了所謂人民力量及社民連「背離」共識,不投「真普選聯盟」的方案而改投「人民力量」方案,確保商討日(三)勝出的三個方案均包括「公民投票」,商討日當日,又出現有人「唔D去投票先」的問題。出現這些「混亂」,其實與方案出爐後「保守泛民」大力批評佔中、人力及社民連,是同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