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月初舉行的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大會中,與會者一致通過四十項名叫做「奧林匹克議程2020」(Olympic Agenda 2020)的改革方案。當中最值得留意的是,如果確切推行通過的方案,日後奧運會主辦城市的負擔將可能大大減輕。
近年來,IOC和國際足協往往被奧運主辦城市和世界盃主辦國的人民痛批,原因是一旦得到了主辧權,不但耗費巨大,城市的規劃都難免要以大型運動會馬首是瞻。在這背景下,2022年冬季奧運會爭辦戰出現令IOC極尷尬的情況,就是所有原先有意競逐的西方民主國家的城市都在民意壓力下打退堂鼓,當中包括德國慕尼黑、瑞典斯德哥爾摩和挪威奧斯陸等。最後2022冬季奧運會主辦權是哈薩克阿拉木圖和中國北京之爭。除非哈薩克或中國在未來八年突現民主化,否則到時人權問題必然像今年初俄國索契冬奧一樣成為西方主流媒體的主題。
因此,今次的改革方案,有不少都是要改變IOC的惡霸形象和減少主辦城市的財政壓力。方案通過後,主辦城市將可將部分項目交予其它城市甚至是它國主辦,以減輕興建新場館的壓力。這樣不但可以減少額外開支,也可令大白象工程出現的機會減少,體現「可持續性」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