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讓舊城中環成為香港保育的典範

資料圖片

作者按:與大家分享上週我在中西區區議會,就保育中環及市區重建項目發言的內容。雖然會上只有數分鐘的發言時間,但我預先入了信給全體議員,亦cc給特首、發展局局長及市建局。

2017年10月10日

致中西區區議會主席及全體議員 :

全力監察保育中環及市區重建項目
讓舊城中環成為香港保育的典範

中西區關注組自2005年開始一直致力推動區內的良好規劃及文物文化保育工作,透過動員公民社會的參與,以及爭取區議會及當局的支持,逐步看見舊城中環內的重要文物建築一幢一幢的保育下來。我們深信,保育關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絕對需要透過社會全心全意的投入及妥善的監察去達至盡善盡美。

現時,舊城中環仍面對各種過度發展的威脅和其他影響古蹟的問題。就各項保育中環及市區重建項目,本關注組希望向議會及當局表達下列意見:

聖公會主教山

香港原居牛,何去何從?

黃牛:我們的活的文化歷史,中國人的吉祥物!

黃牛是中國人最早的生活夥伴,中國有農耕社會便有黃牛協助耕作的紀錄,三皇五帝時,炎帝(神農氏)挑選了力大又馴良的黃牛,馴養為人類的開荒耕牛,中國農業社會的文化於是出現。南北朝陶牛,漢唐以耕牛為題材的字畫,香港李鄭屋古墓的陶製房屋,印證了農耕社會早於千年前已出現於本土,飼養牲畜如狗、牛等協助生活。牛隻在香港為農耕社會重要的一份子,宋、明、清三朝近一千年間,中原氏族相繼南遷,以農耕為主,耕地面積漸大,耕牛成為本地農村重要的牲畜,並和先民建立密切的生活夥伴關係。

【資訊自由法】要求林鄭兌現承諾  議員、民間團體冀盡快立法

(獨媒特約報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參選時曾表示,支持落實《資訊自由法》,但早前公布的首份施政報告對法案卻隻字不提。有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及民間團體希望林鄭兌現選舉承諾,在中午開記者會促法改會盡快完成研究,政府早日立法保障港人的知情權。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將在明日立法會大會提出口頭質詢,索取2014至2016年間有關《公開資料守則》的數據,要求法改會回應《資訊自由法》的研究進度及林鄭月娥為訂立《資訊自由法》設立時間表。莫乃光提到,就目前的《公開資料守則》,政府各部門的官員都對這方面的認知不足,大多認為是內部資料和需要第三方同意才披露;較常見做法是拖延一輪便打發查詢的一方。

港大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傅景華指出,申訴專員公署已兩度要求政府更新《公開資料守則》,政府卻坐視不理。他引用數據指,在過去八年間,市民索取資料的數字由2,000宗升至5,100多宗;但去年竟多達118宗被拒絕索取,投訴更多達85宗,反映守則方法並不可行。

【一地兩檢】民主黨調查:支持反對相若 林鄭強推無視社會分歧

(獨媒特約報導)民主黨發表民意調查結果,發現支持及反對政府提出的高鐵西九站一地兩檢方案的市民,分別為41.5%及42.8%。民主黨主席胡志偉認為支持及反對的市民相若,反映社會沒有共識,批評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沒有嘗試收窄分歧,強迫立法會在10月25日表決無約束力議案,為西九一地兩檢造勢。胡認為政府有責任進行更多諮詢,詳細解釋政府及民間方案的利弊。

林鄭月娥今早指,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明日將會於立法會大會提出中止待續關於樓市「辣招」的《2017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以讓路下周審議一地兩檢議案。胡志偉指看不到議案表決的迫切性,「美其名為一地兩檢買時間,實質上縮短了辯論、尋找解決路徑的時間」。

無理解僱可俾錢搞掂 勞工團體批「背道而馳、形同虛設」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2017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今早召開公聽會,審議當局的修例建議,日後遭「不合理及不合法」解僱的僱員,勞資審裁處可不須僱主同意便發出復職令,但條例又容許僱主以額外金錢補償代替。出席的工會團體批評修例「形同虛設」、「文字遊戲」,將不合理解僱以錢「漂白」。

額外補償上限僅七萬餘

當局建議修訂《僱傭條例》遭「不合理及不合法」解僱的僱員,勞資審裁處可毋須如現時般取得僱主的同意而作出復職或再次聘用的命令,但如僱主不遵行命令,只須繳交一筆員工三個月薪金,最高72,500元的額外款項。

多個出席的勞工團體炮轟草案建議,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批評草案是「文字遊戲」,而保障僱員的復職權是「背道而馳、風馬牛不相及」,應該賦權予勞審處可強制執行復職令,而額外款項高額亦過低。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職工權益工會主席區邦添批評條例「形同虛設」,工黨東區區議員麥德正亦形容「額外補償」是「合法咁唔合法」,將不合理及不合法解僱以錢「漂白」。

建制派擺四圍 圍威喂撐收緊財委會議事規則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財委會主席陳健波今早在立法會宴會廳舉行非正式會議,討論財委會「主席指引」,民主派議員杯葛會議,陳健波則指會議「暢順地舉行」,最快在本週五財委會推行「主席指引」。

陳健波無理會民主派議員要求,將修改建議提交議事規則委員會,直接強推「主席指引」,包括將財委會同一日的會議視作同一次會議,被逐議員在同日不能再出席會議及當有議員動議縮短表決時,並將在縮減表決鐘聲的發言時間由3分鐘減至1分鐘。

IMG_3211
圖:立法會財委會主席陳健波

林鄭突撤印花稅條例 強推一地兩檢議案 陳淑莊批可恥、出爾反爾

(獨媒特約報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早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明日會在立法會大會就《2017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提出中止待續,以便立法會大會在10月25日討論高鐵一地兩檢議案。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斥林鄭月娥做法「可恥、出爾反爾」「點(和民主派)建立互信呀?不知所謂。」

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在今早見記者,民主派會議召集人莫乃光強烈譴責林鄭月娥的做法,指她聯合建制派玩弄議會的運作,態度和昨日「和諧盛宴」有很大對比。

IMG_3167

【施政報告】擬放寬《廣播條例》「平衡」市場環境 邱騰華:互聯網完全無規管

(獨媒特約報導)《施政報告》中提出檢討《廣播條例》及《電訊條例》,其中規管電視台的《廣播條例》,當局擬在明年年初就放寬規管進行諮詢。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出席立法會委員會時指,入屋電視規管嚴格,但互聯網卻沒有規管,認為要平衡兩者,否則「拿牌既邊有得競爭。」

《施政報告》中指,網上媒體發展迅速令傳統媒體面對激烈競爭,為「平衡廣播市場的競爭環境」,計劃在2018年年初就「放寬過時的法定要求及理順規管制度」進行諮詢,包括放寬外地持牌人的規定。

今早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討論通訊及創意產業等政策措施,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許智峯質疑當局的廣播政策竟是「平衡」廣播市場而非促進競爭,他亦不認同放寬免費電視牌照外地投資者持牌的限制。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回應指現今入屋看電視不單靠傳統網絡,亦可透過手機上網收看,網絡部門「好難管」。他稱由於免費電視廣播直接入屋,對公眾有重大影響,故設有嚴謹發牌制度。不過邱騰華指,如今是「一套(網絡)管不到另一套(傳統持牌媒體)管得好嚴」 ,認為應檢討部份措施是否過時,需與時並進,「正式拿個牌(反而)要受到咁多監管」,認為要兩套制度之間「做個平衡」,不然「拿牌既邊有得競爭」。 邱騰華重申會進行「無前設」諮詢。委員會主席莫乃光則表明會關注當局規管互聯網的可能性。

【中西區補選】錢志健盼終結自由黨世襲 山頂民主老人撐

(獨媒特約報導)中西區區議會補選提名期今日截止,「2047香港監察」召集人、資深對沖經理錢志健今午在約30名支持者陪同下報名。家住山頂的「民主老人」周漢華、立法會議員許智峯及南區區議員司馬文亦有撐場。

錢志健在約30名支持者陪同下報名。去屆參選「山頂」落敗的「2047香港監察」成員陳樹滿任錢的選舉經理,他指自由黨原區議員陳浩濂未兑現選舉承諾,在任期中途加入政府,認為錢志健具經驗及才幹,是區議員最適合人選,目前已獲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人民力量前主席劉嘉鴻、前立法會議員鄭經瀚及導演張堅庭支持。

錢志健指自由黨僅落實一半選舉承諾,如今又派出另一黨員楊哲安參選,認為不能讓自由黨在山頂「世世代代延續」,期望能終結霸權,予山頂居民選擇。

退休鐘錶老闆、近年參與社會運動的山頂居民、67歲「民主老人」周漢華亦有到場支持, 他指自己曾遭偷渡客入屋,損失十多萬港元。當時他找錢志健徵詢,錢積極回應並給予很多意見。

【天橋之城】空間再現 橋上橋下兩個世界

(獨媒特約報導)「明明大家都係同一個空間,但係因為天橋,荃灣好似分成兩個世界」——Janet(荃灣居民)

荃灣西站旁、原荃灣運輸綜合大樓新樓盤「全城滙」落成後,將新增五條行人天橋,日後由荃灣站至荃灣西站,可全程在天橋「堅離地」步行。

中大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講師陳嘉銘指,天橋在城市規劃中本身是一件比較偏向功能性的設備,目的是將行人從一個空間帶到另一個空間,呼應了將地點方便地聯繫的規劃想像。他提到近十年荃灣天橋網絡整合,實際上是一個透過架空流動性來進行的空間改造,行人可以透過天橋通往新樓盤、商場和地鐵站。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1989
  •  1990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