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區議會參選報名已開始近一星期,民建聯及工聯會今早前後腳到選舉事務處遞交請願信,斥有黑衣暴徒以「裝修」議員辦事處等方式威嚇候選人,要求選管會擬定具體措施保障選舉公平公正性。工聯會東區區議員趙資強指現時社會竟普遍接受建制派被恐嚇,「街外連儂牆係攻擊緊我哋候選人」、「好多黑白遺照咁樣,貼晒响度俾人踩」,導致「宣傳(方面)又唔公平,暴力又係(導致選舉)唔公平」。
劉國勳:威嚇令民建聯新人一度打退堂鼓
民建聯及工聯會同指暴徒及黑衣人多次「裝修」議員辦事處外,旗下候選人及義工擺街站時亦遭滋擾。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指現時社會僅因持不同意見就遭威嚇「搞家人」,商戶、小巴等亦不願張貼建制派海報以防被「裝修」,情況令人憂慮,更有新人一度萌生退選念頭。但劉表示政府毋需要取消選舉,「民建聯係唔怕選舉嘅,今日選舉都可以,越早越好」,相信選舉結果將有效替社會回復和平。
(獨媒特約報導)三年一度的藝發局藝術範疇代表提名推選活動將於今年10月20及21日舉行,提名期在9月18日結束。上屆以「跨界連結」名義出選的周博賢(音樂)、李俊亮(戲劇)及陳錦成(視覺藝術)將爭取連任,並聯同甄拔濤(文學藝術)分途出擊。四人不約而同表示希望藝發局可以再走得更遠、做多一點,除了帶頭守護創作自由外,更銳意復興藝發局在文化政策上的領導角色,於三年後提出完整及長遠的香港的文化政策計劃書。
在今屆10個藝術範疇當中,共有7個需要以投票選出代表,包括藝術教育、戲劇、電影藝術、文學藝術、音樂、視覺藝術及戲曲;而藝術行政、藝術評論及舞蹈範疇則因只有一位候選人而自動當選。選舉沿用過去跨藝術範疇的投票制度,即來自10個藝術範疇的選民均可投票選出所有須競逐的藝術範疇代表。現時局內一共有27位委員,除了10位民選代表,其他14位為委任成員,另加3位政府代表。
(獨媒特約報導)「灣仔起步」10位成員今日正式報名參選2019年灣仔區議會選舉,其中從事藝術行政工作的羅偉珊將出戰「愛群」,挑戰將接替民建聯鄭琴淵的穆家駿。她認為區議員應有遠大的目光,不應只是關注一、兩條街,反而更應著重居民之間的關係,期望透過參選連結不同背景的市民,一同參與更多社區事務。
其中出選「愛群」的羅偉珊(Susi)將挑戰民建聯重地,該區過去一直由民建聯壟斷。已擔任六屆「愛群」區議員的民建聯鄭琴淵今年將退下火線,交棒予中學教師穆家駿。她指,自己一直在文化社群中工作,一直建立及連結不同的文化藝術組織,眼見2019年社會氣氛急劇轉變,啟發她再踏出一步,將自己的專業投入社區,連結社會不同界別。她強調「灣仔起步」也是一脈相承,期望做到跨區連結的效果,「整個灣仔區、整個港島區去想,而不是只顧住一、兩條街」。
(獨媒特約報導)曾於2018年立法會九龍西補選中的宣傳片中自稱為「政壇李克勤」及「最後一次參選」的馮檢基,今早正式報名參選油尖旺區議會「尖沙咀西」。對於繼2018年立法會九龍西補選與工黨李卓仁撞區後,今年區議會選舉又疑與「尖碼之聲」陳嘉朗撞區,他笑稱自己可能是「蜜糖」,所以吸引到非建制派人士與他撞區,但不會因此而退選,因為參選是他的政治權利,以及可以為選民「提供多一個選擇」。
反口復出 因為「不要有白區」
去年稱「最後一次參選」的馮檢基解釋,2018年之所以說是自己最後一次參選,是考慮到民協內部初選。另外,他指今年參選的初衷是希望打破白區情況,填補民主派人手不足所造成的空缺。他重申,參選是每個人的政治權利,而他現在是「無政黨的民主派」,「我好簡單,就係唔想有白區,所以6月交咗自己個名比民主黨,係佢哋安排我嚟『尖沙咀西』呢區」。
(獨媒特約報導)實政圓桌派出12人參選區議會選舉,今早造勢及報名,候選人均集中在新界西的荃灣、葵青、元朗、屯門和離島;雙料議員田北辰亦在荃灣「愉景」競逐連任。反送中運動持續四個月,田北辰表示無畏帶來的影響,指在社區內聽到很多聲音,稱市民認為實政圓桌是愛國愛港的中間派,「覺得我哋做實事,有道理同原則。」
田北辰又賣花讚花香,認為社會撕裂越來越深,持平和批判性的思考卻越來越少,所以中間光譜越來越緊要,「唔少人都想知道誰是誰非,好多人讚我哋中立同理性,覺得好鼓舞。」
田北辰稱,自2008年從政,花了不少時間努力研究和努力,認為選民會「日積月累咁睇你啲工作」,及對政治事件的立場,「唔會因為顏色企喺邊度」。田北辰更表示,多個政黨都濫用「是其是,非其非」的口號,認為實政圓桌才恰如其份,「唔少人都想實政圓桌去佢個區服務,但我哋重質不重量。」
左起:林雨陽、張嘉莉、曾健超及錢家和
(獨媒特約報導)2019年區議會選舉上周五踏入提名期,多名素人搶攻「染紅」多年的灣仔區議會。藝術家張嘉莉(Clara)在過往三屆民主派參選人林雨陽、曾健超及錢家和陪同下,宣佈出戰「跑馬地」。她認為現任區議員、灣仔區議會主席吳錦津地區工作手法傳統,甚少落區亦不容易接觸,希望自己的出選可給居民多一個選擇,打破議會悶局。
張嘉莉身兼多職,既是藝術家及大學講師,亦是兩女之母。她表示,自6月的反送中運動而來,已一直有落區及參選的想法。她指,作為藝術工作者,在申請撥款時已感受到政府的制度問題,批評現時政府制度千瘡百孔,區議會更淪為「蛇齋餅糭」的代名詞,「區議會係直接影響特首選舉、立法會選舉,點解唔能夠傳遞民意?」
(獨媒特約報導)《禁蒙面法》於上周六生效,至今已有77人被控,包括50男、27女,年齡介乎12至41歲。當中有74人涉嫌身處非法集結時使用蒙面物品,另有3人涉嫌沒有遵從要求除去蒙面物品。有警員於行動現場拉下記者的面罩,刑事總部高級警司吳卓衡表示,法例只生效4日,需要更多時間磨合,又重申專業記者可獲豁免。
記者獲豁免 惟須視乎當時行為
吳卓衡指,《禁蒙面法》的條文清晰,但落實時間短,仍處於「磨合期」,希望記者「俾多啲時間」,警方或會提供更多指引及訓練予前線警員。吳亦指,現場人士不是自稱記者就可不受監管,「最緊要視乎當時行為係咩」,只要行為合符記者工作,可獲免責辯護條款豁免。警察公共關係科署理總警司江永祥指,曾有不是專業記者的人,在現場混入記者群,憑其衣著難以分辨是否專業記者。
「灣仔廣義」召集人梁柏堅(右二)
(獨媒特約報導)「灣仔廣義」召集人梁柏堅今午報名參加2019年區議會選舉,以獨立人士身份再次出選灣仔「大佛口」。他批評區議會被建制派壟斷多年,未能如實反映民情,令市民聲音「被滅聲」﹐呼籲覺得香港現況荒謬的市民出來投票。
梁柏堅在2015年區議會選舉曾出選灣仔「大佛口」,對手為爭取連任的民建聯李均頤,梁當時以712票之差大敗。今年捲土重來的他表示充滿信心,指這幾年來一直從事社區工作,自己近月更擔任網媒特約攝影師,見到更多的社會問題,於是激發他再次參選,「好多民意都好似無渠道表達,所以最終都再決定多次,一定要再選」。反送中運動將近4個月,他表明對於政府撤回修例及舉行對話平台的回應「絕對唔收貨」,並批評上周五訂立的《禁蒙面法》無法改善現時社會撕裂。
現時灣仔區議會共有13席,民主派的區議員只有去屆成功搶攻「大坑」的楊雪盈。梁柏堅認為區議會多年來被建制派壟斷,未能如實反映民情,令應有的聲音「被滅聲」。他強調,市民如果仍關心香港就必須在11月24日的區議會選舉中投票,「有呢個架構就要做好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