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簡東拿談《查理周刊》遇襲案:不要恐「回」

《查理周刊》遭受恐怖份子襲擊,固然使人心酸。當世間再次談論文明的對立、言論自由岌岌可危之際,曼聯足球的傳奇人物簡東拿卻傾向以另一種角度解讀這樁悲劇,並由此談起他對足球場內外的種種想法。

日前(14/1)法國電視媒體 Euronews 記者問及簡東拿對於《查理周刊》遇襲事件的看法,簡東拿首先想到的是1988年巴黎聖米高劇院的襲擊事件。「(《查理周刊》事件)是教人震驚和遺憾的,但不幸的是言論自由受到攻擊並不是前無古人。1988年10月,有人在聖米高劇院故意縱火,當時裏面有人觀看馬田史高西斯執導的《基督的最後誘惑》。施襲者是極端保守的天主教徒。四十人受傷,四人情況嚴重,這就是一樁有意的犯罪襲擊,要把裏面的五人活活燒死。」在簡東拿心目中,極端的宗教行為豈獨伊斯蘭?

相隔三十年,這點情況可有改變?「上述的事在今天剛巧沒有用來對付伊斯蘭罷了。宗教狂熱到處都有,但涉事者只是少數,剩下的天主教徒、佛教徒、穆斯林都很單純。我認為我們要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待它,只重視今天發生的事會限制我們的視野。追溯前事很重要,它們都在非伊斯蘭的恐怖組織身上一一發生。」簡東拿如此總結。

簡東拿會否擔心眼前局勢會日趨惡化,甚至導向種族仇恨呢?他說:「危險的是人們都會跑出來說所有穆斯林都是這般德行,但我堅信百分之九十的穆斯林都會為這樁悲劇不安和慚愧。」簡東拿更強調,把伊斯蘭標簽成極端宗教就是危險所在。

我們的照片

偶爾會拿著菲林相機到街上拍照,總會遇到一兩個人好奇查問:「咩相機嚟㗎?」說不上很有研究,但對菲林攝影卻有莫名的鍾愛。縱然論規格,日新月異的數碼相機一定比機齡數十年的菲林相機先進;縱然智能手機盛行,隨手拿來也可照相,使用攝影應用程式,更可調校出層出不窮的效果,不費吹灰之力;縱然菲林買少見少,沖晒亦花費金錢。但是,那令人期待的三十多格底片的畫像,卻叫人著迷。

慣用的菲林相機大都生產於五至七十年代,是浪漫的玩意。他們來自不同國家,透過鏡頭看過我沒有看過的風景。我有時幻想,有些較古舊的鏡頭,說不定上過戰場,拍過戰爭的紀實照片。手握著一台台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去的相機,感覺著他們身上歷史的痕跡,我知道,喜愛這玩意的大都是愛懷舊惜今的人。

地產商的進化:綠色為名,發水為實

文:楊文友(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建築物消耗全球40%的能源,排放全球三分之一的溫室氣體,是導致氣候變化的主因之一。近年,不少國家為了減少排放溫室氣體,都集中火力發展綠色建築,在設計、建造和使用週期中,例如是空調系統、照明系統、升降機及環保設計等入手,減少耗電。以現時可行的技術計算,綠色建築可助減少三至八成用電量。

新加坡在綠色建築發展快人一步,早在2008年訂立了目標,2030年要有八成建築物獲得綠色認證。反觀香港,一直沒有整全的目標和策略,只有2011年推出「以總樓面面積豁免措施」鼓勵發展項目申請綠色建築認證和2012年開始生效的《建築物能源效益條例》。2013年施政報告提出成立推動綠色建築督導委員會,為長遠發展綠色建築訂立策略及行動計劃,但兩年來綠色建築發展也沒有太大進展,特首剛發表的施政報告亦只有「就推動綠色建築制訂實施策略及詳細建議」一句,沒有進一步具體措施。

空作無用功,塞車無了期——評交諮會《香港道路交通擠塞研究報告》

原圖:蘋果日報

在2014年的最後兩天,由交通諮詢委員會轄下工作小組撰寫的《香港道路交通擠塞研究報告》(下稱報告)出爐。雖然有關香港道路擠塞的議題早已應是交諮會的關注焦點,而交諮會現在才交出一份報告來,實在嫌晚,但還是要比一事不做來得積極的。可是,直白地說,這份報告雖不至於一無是處,但其研究的深、廣度都實在令人失望,研究中也未嘗觸及一些較零碎,卻可能很重要的問題,如交通管理設施(包括交通燈、斑馬線、車輛禁區、黃色方格禁區等)之互相不配合,導致交通系統出現瓶頸時無法及時疏導,極易因部分道路使用者的不當行為而造成擠塞;又或貨運及旅遊巴停車位規劃嚴重失當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看似微小瑣碎,但卻直接間接地導致報告中所稱「警方須調配人手應付其他職務,……較難優先對與交通擠塞相關的違例事項執法」情形出現,而且也不是單純的執法問題,而是涉及總體規劃,以至經濟發展、土地開發層面的問題,並非如報告中三言兩語就能解決了事的。視野如此狹窄,這份報告一如本文標題所言般「空作無用功」,也就不足為奇了。

查理屬嘲笑諷刺,還是歧視仇恨?

查理週刊恐襲案,掀起了很多社會討論。其中一個爭論是,查理漫畫到底屬歧視仇恨言論,還是只是嘲笑諷刺或侮辱極端的宗教份子。

為什麼今次會出現這兩者差別的爭論?因為我們通常認為歧視仇恨言論比嘲笑侮辱嚴重得多,甚至嚴重到應該立法禁止。但歧視仇恨言論如何與嘲笑侮辱區別出來,並不容易說清楚。

嘲笑侮辱與歧視仇恨言論

一般而言,嘲笑與侮辱都是志在羞辱對方,令對方感到不堪或羞恥。而侮辱通常會貶低對方的人格或名譽,嘲笑則不會。

至於「歧視」,這個概念並不簡單。它本身是抽象的道德概念,用來介定什麼差別對待是錯誤。我曾經在一篇文章裡為「歧視」作出一般性界定:

當(且僅當)一個行為屬不合理、不公平、帶有貶義成份或具敵意的差別對待,則這行為屬於歧視。

譬如,當一個零售店老闆因為應徵者的性傾向而不聘請對方,則屬歧視,因為該老闆以性傾向這不相干的因素拒絕聘請對方。但一間教會聘請牧師時不考慮無神論者,則不屬歧視,因為這是合理的考量。

中國依法治國的可能性(一)

在陳弘毅提出白票守尾門的第二天,他出席了一個香港大學的研討會,內容是四中全會後的中國法治發展。事實上,會上的討論饒富趣味,可惜因傳媒的焦點都放在其他人對白票守尾門的回應而被忽略。筆者剛好有空成為座上客,或能以個人理解對此略書一二。

研討會的主題名為〈四中全會後的依法治國〉,前半部邀來了中港的法律學者以較為學術的角度探討現今中國的司法體制在四中全會後的可能發展,後半部則有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及博客Susan Finder述說他們的觀察以及補充。

第一個探討的問題是由林峰教授所提出的在四中全會裏所強調的依憲治國和依法治國的關係,又會否因此能重新肯定憲法的地位。另外,他又特別提到,四中全會其中一個主軸是強調人民代表大會的憲法監督權1。

【地區政治系列】一位離開地區工作的年青人:訪問鄭司律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雨傘運動後,有人立志要落社區,要去選區議會,但亦有不少過去曾在地區工作的泛民青年,離開地區崗位。

龍和道的靚仔

我聽過一個小故事。一位在泛民政黨地區議辦工作的年青人,在雨傘運動期間,在龍和道遇到一個「靚仔」,靚仔很不屑地跟他說:『我知你是誰,你在社區都是在做蛇齋餅糉,你能改變這個社會嗎?』」

我訪問了工黨的鄭司律,他最近也離開工作了兩年的天水圍議辦,現在金鐘立法會上班,當上傳訊幹事。他跟另外一位同事原本預計要出選區議會,雖然雨傘運動不至於令他們放棄地區工作,但最後他們也基於個人及政治考量離開原有崗位。鄭指他的同事主要是個人原因,已到了適婚年齡,想組織家庭,社區幹事或議辦助理的待遇與前途實在不算理想,所以萌生去意。他自己則因為個人性格,以及自己對地區政治失望。

經過兩年的地區工作,鄭司律深感社區工作與政治工作有很大分別,前者是社區服務,政治性其實不是很強,也難做政策倡議。這也是他自己對社區服務興趣漸失的原因之一。

落區的性格,議辦的習性

商業利益主宰我們的歷史 在推土機下消失的文化

政府經常把文物招標,為何商業利益主宰我們的歷史?保存一個地方文化價值的過程,期間須引入民眾的決策,特別是與當地有著密切關係的人士。政府給予我們多少空間體驗舊時光?

誰人決定保留與否?

誰人決定保留建築,人們的投入度?古物諮詢委員會的委員是如何被挑選評審出來,是憑文化界有認受性?還是順應立場?為何這些決定使建築界、文化界人士很錯愕,如破壞了一部分或已翻新,委員便認為可以拆,不值得保留?

文化空間——中區警署的去留

1995年9月8日,政府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將合共27幢建築物及圍牆的「中區警署建築群」列入為法定古蹟,確認其保存價值。2004年6月,古物諮詢委員會決定只有17幢作為保存 , 當中域多利監獄F倉可以拆除,事件引起大眾嘩然,人們奇怪為何不保留18座建築物,社會團體紛紛組織關注小組,何東等五大家族願意集資五億,成立基金,向政府提出以非牟利形式發展,但政府否決其方案。2005年1月及2006年3月間,政府分別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進行開放日,作最後瞻仰。中區警署的去留引起文化與經濟如何取捨的一連串問題。

同一個問題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

尋求別的地球(之二)

圖:維基百科

地球之外有別的「世界」存在嗎?事實上,各個古代民族都曾經設想天上有別的世界,但他們不約而同認為這些世界是神衹居住的地方,所以是肉眼所不能見的「仙境」或「天堂」,而不是我們所熟悉的凡塵世界。惟一的例外可能是最接近我們的天體:月球。由於這是我們唯一可以清楚看到表面特徵的天體,所以最能引起人們的遐想。例如我國古代便流傳著「月殿」之上有吳剛、蟾宮、月桂樹、玉兔,以及因為偷了丈夫后羿的長生不死藥而逃奔至月殿的嫦娥等。

然而,隨著望遠鏡的發明和現代天文學的發展,人類一方面證實了月球確是另一個擁有高山、平原和環形坑穴的世界,另一方面卻又揭示,那是一個完全沒有空氣和水份的死寂天體,所以是一個不適合人類居住的世界。

隨著天文學的發展,人們的注意力很快便轉移到太陽系內的其他行星之上。但很可惜,最近太陽的水星太熱了,表面的環境較月球的還要惡劣得多。金星的質量和大小與地球最為接近,所以曾經令人寄予厚望。可惜上世紀中葉的研究顯示,它的表面氣壓較地球的大上一百倍,溫度更達攝氏四百多度,再加上滿布硫酸,與其說是另一個世界,不如說是一個「煉獄」來得更為貼切。

Banana Effect《你喪心•我病狂》:玩轉「體驗式遊戲劇場」!

文:卓曼
資料圖片:Banana Effect - B.E. 創作娛樂Facebook專頁

「唔驚你喪心、怕你唔夠狂!」本地創作團體Banana Effect將歐洲最流行的「體驗式遊戲劇場」(Immersive Theater)引入香港,在今年二月中舉行的首個演出《你喪心•我病狂》實行與「眾」同樂,將會跟觀眾在開放式劇場內大玩特玩!演出前一個月,Banana Effect創辦人之一的Onnie(陳安然)細訴「體驗式遊戲劇場」背後的故事。

“Say Yes to Adventure” 將「另類」劇場引入香港


左一:Brian,左二:King,右一:Onnie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59
  •  2460
  •  2461
  •  2462
  • 2463
  •  2464
  •  2465
  •  2466
  •  2467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