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齋餅糉以外的地區工作——向女工會取經(女工會系列之二)](/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獨媒特約報導)後雨傘革命呼籲將雨傘精神帶入社區,不少青年響應此號召,開始關注地區工作,把民主理念帶入社區,如於上年底成立的東九龍地區關注組,是由一群居於東九龍的網民組成,成員們投身地區工作,使少有關注地區議題的東九龍居民,重新思考區內問題。此外,後雨傘革命同時激發了很多青年參政,挑戰建制派在區議會的主導局面,追擊各區建制派。今年一月由一群金鐘佔領區義工組成的 「拾念」,透過創新的社區活動,搭建人際關係,並提供人力資源及物資援助,以協助青年參選區議會。然而,亦有青年對地區工作氣餒,例如,工黨鄭司律曾投身社區工作,卻做得意興闌珊,原因是社區工作與政策倡議的分別甚大,難將自由、民主及公義的觀念帶進社區。
到底地區工作要點樣做?又點樣做得好?立志落區的勇士可向女工會借鏡。女工會在九八年遷入觀塘翠屏邨現址,紮根邨內社區廿五年,把「深耕細作」切實地伸延到地區之中。
資源少,搞作多:勞工、婦女、環保三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