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妓》──渴望被救贖的,都是雛妓](/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雛妓》探討的不是雛妓問題,而是父權社會中一個又一個渴望被救贖的女性。
二十一世紀了,高學歷的女性多了,能賺錢能掌權的女性多了,人人自由戀愛了,但男女有平等過嗎?至少在愛情或婚姻的話題上,沒有。
電影中選擇兩個地方作故事背景──香港和清邁,一個國際都會與一個發展中城市,然而,兩個地方的女性,內心都不自由。
何玉玲母親帶著她改嫁,她說母親讀書不多,但很能掙錢,原因就是她懂得找男人幫忙,何玉玲的後父雖然並非富貴人家,但足以養活一家四口,相信何玉玲的母親在遇上這個文具店老闆前,害怕的就是跟女兒沒有安穩生活,於是,為了所謂的安穩,她放棄了守護女兒的貞操,寧願背負一生的歉疚,對女性而言,安穩大於一切,大於是非黑白,大於道德。
雖然後父作出恐嚇,何玉玲的母親可以作出反抗嗎?可以,但她沒有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