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澳填海是慷市民之慨,耗費巨資,填海面積達80公頃,即是兩倍西九龍填海的總面積。土木工程拓展署在環評的工程項目簡介指明「大嶼山東北部應發展為一個主要旅遊區,以竹篙灣的國際主題公園作為重點,並於周邊發展互相協調的旅遊及康樂用途」,而工程明顯是向廸士尼輸送土地。欣澳工程破壞不少生態和考古的重要地點,今天是〈環境影響評估〉的工程項目簡介最後一天諮詢,請大家踴躍表達意見。
送豉油又送雞
誠然政府都承認欣澳飽受機場噪音影響,填海的發展,不但不能改善情況,只能令更多人受噪音影響。發展局借「增加土地供應」,卻在「噪音敏感設施」不能興建住宅和學校的欣澳填海,「幫(廸士)尼不幫親」,無視生態和公眾利益。欣澳填海單是研究,就花上9600萬,為何有此迫切性,先創造商業旅遊區,而不是其他可增加住宅供應的填海項目呢?
政府在4月立法會近百公頃作旅遊用途,難免不難想像土地跟廸士尼的關係。現時進度是2018年動工,暗合2017年完工的廸士尼酒店項目。港府成為廸士尼的提款機,上年廸士尼純利上升1.2倍,達2.42億,但政府年初竟再借出25億元,給廸士尼增建三間酒店,至今港府卻未分得分毫利益。廸士尼的發展需要全民討論,應否再擴建,還是止蝕。
生態和文化的破壞